人類究竟起源於哪裡?
好久沒涉及人類起源的話題了。坐觀君以前曾經就此話題分享過多篇角度不同、觀點各異的文章。比如:
人類真的都起源於非洲嗎?
漢族是怎麼形成的?
我的祖先如何從非洲來到中國?
人類的祖先究竟來自哪裡?
這個話題有爭議,但也很有趣。不多說,今天再來和大家分享這個話題,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屬於講座人frazer和未名湖的魚群
來源:喵群自由風常識(ID: CATSfreedomofthewind)
先來看主講人簡介:77年大學工科,之前知青2年。1986紐約州立大學MBA。做過若干雜事,現退休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陪家人。喜旅遊和雜讀。
接下來看正文。
今天要分享的話題對我自己來說也是新穎的,興趣大約從半年前開始。 興趣的動因有三個:
一是長期的「從哪裡來」焦慮感;
二是在文明演化的討論中回溯歷史觸及到了邊界;
三是此前在美國國家地理做了個基因測試,看看咱們祖先到底是如何遷徙到中國來的。
首先需要聲明的是,本人在這方面也是初涉,所談內容,屬於分享性質,錯誤在所難免。
先介紹一下人類學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人類學是門龐大的學科,有兩個基本面向:一是研究人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二是追溯人類的源頭和演變。我們今天只談後者。
研究人類源頭和演變有4種方式,最不靠譜的方式是
「歷史人類學」
,也就是在經典史書中找證據。這種方法之所以不靠譜,原因有三:第一,所有這些經典的依據都是口傳歷史(或已失傳的更早經典),而口傳史我們知道是非常容易走樣的,不信的話你可以講個故事給某人聽,再讓他講給第二個人聽,傳到第十個人,我敢說V10版本和V1版會大相徑庭;
第二,典籍的作者往往會有傾向性或為某種現實目的篩取或串改故事內容,純粹的客觀歷史記述只是我們的想像;
第三,史書經典記載的歷史太短,即便是口傳史,講故事的時間尺度也就是幾千上萬年,但我們人類的演化是上千萬年、幾百萬年的事,即便是現代智人(Homo Sapiens)也有近20萬年的歷史,這是歷史根本不可能夠得著的。
第二種方法是
「考古人類學」,
即通過考古發現古人的遺骨(人類化石標本)遺物(工具、住所、壁畫、陶器、青銅器等)來判斷人種、年代等等。這個方法比歷史人類學方法要靠譜的多,不過它也有很多局限性。比如考古學的年代鑒定方法主要是根據化石/遺物的地質積層分析和碳14鑒定,而這兩者都是有問題的。碳14鑒定一是誤差大,二是超過5萬年就無用了。第三種方法是
語言學方法
。世界上大約有7500種語言,前七大語係為:1. Niger–Congo 尼日-剛果(1,538 languages) (20.6%)
2. Austronesian 南島 (1,257 languages) (16.8%)
3. Trans–New Guinea 跨新幾內亞(480 languages) (6.4%)
4. Sino-Tibetan 漢藏 (457 languages) (6.1%)
5. Indo-European 印歐(444 languages) (5.9%)
6. Australian 澳洲(378 languages) (5.1%)
7. Afro-Asiatic 亞非(375 languages) (5.0%)
語言也是有根的,和人類基因一樣,會繁衍遺傳。這7500種語言其實也是從根部通過進化變異演化而成的。
以印歐語言為例:
這是一個印歐語系的樹形結構,從印歐語系的底分化出兩大支,一個是歐洲系,如英語、德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等等,另一個是印(度)伊(朗)系,如印地語、波斯語、孟加拉語、尼泊爾語等等。
語言人類學雖然是非常強大的方法,但語言進化和人種進化畢竟是兩回事,例如一種文化強勢會讓其語言被其他種族使用和接受,例如中國人移民到美國,第二代第三代基本就講英語了。所以並不能反映人種變化。
第四種方法是
體質人類學方法(自然人類學)
。體質人類學分舊體質人類學和新體質人類學,舊體質人類學歷史也蠻悠久,從16世紀就開始了,主要研究身體構造、人體骨骼測量和人種劃分,以及人種體質特徵,一般僅限於對人的發色、髮型、眼色、膚色等。老方法雖然有一定用處,但總體說都是研究人的外部差異,比較膚淺,無法反映人種演化的本質。新體質人類學是上世紀80年代後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科學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其基礎是1953年James Watson和 Francis Crick對DNA分子結構的突破性研究。一個地標性的突破,是比利時Ghent大學在1972年和1974年對RNA(核糖核酸)做的全測序。此後人類學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從模糊定性的分析進入精準定量的分析,從此將人類學,特別是人種起源和遷徙分布的研究建立在堅實的實證基礎上。
為了講清這一理論,需要簡單介紹一下細胞、DNA, 染色體和基因的基本概念。
這張圖描述了細胞、細胞核、染色體和DNA的關係。
染色體:是細胞內具有遺傳性質的遺傳物質深度壓縮形成的聚合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
DNA:脫氧核糖核酸,是一個生物分子。它攜帶了所有生物和細菌遺傳信息。它由兩條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鏈相互纏繞形成一個右手的雙螺旋結構。
上面的ATCG是四種鹼基(嘌呤和嘧啶的衍生物,是核酸、核苷、核苷酸的成分),成對出現,稱為鹼基對(Base Pairs,或bp),它們是DNA的組成部分,它們的各種組合決定了全部遺傳信息。遺傳信息的多少是由鹼基對的數量來測度的,例如父系單傳的Y染色體有6000萬個bp,母系的線粒體DNA有16000個bp.
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組成簡單生命最少要265到350個基因。人類身上有20500個基因(和白鼠的基因數量類似),有30億個bp.
1990年美英等國啟動了所謂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是要揭示這2萬多個基因和30億個鹼基對的秘密,破譯人類遺傳密碼。此項目被稱為生命科學的登月計劃。此計劃的第一步是對基因進行測序,到2003年,測序工作基本完成(只是測常染色體部分,占整個基因組的90%)。不過測序完成到揭示遺傳密碼之間還有巨大距離。
順便說個有趣的數據:測出的人體身上的所有蛋白家族中,只有7%是脊椎動物特有的。也就是說,93%的蛋白都來自那些非脊椎動物。
明白了DNA,染色體和基因的概念後,進一步的問題是,DNA的遺傳密碼是如何轉化為各種蛋白的呢?這就需要懂得生命科學中的「中心法則」。
簡單地說,DNA中含有的遺傳密碼被「轉錄」成RNA,然後再由RNA「翻譯」成各種蛋白,如骨骼,皮膚,內臟、肌肉和頭髮等等。也就是說,DNA中的「基因型」通過這樣一個過程被轉換成了」表現型」,即生物的外部性狀。
基因人類學就是這些生命科學的成果在人類學方面的一個應用。例如,2005年前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和IBM公司合作,啟動了GenoGraphic項目。其目的是通過收集全球人類基因來繪製人類基因圖譜,研究人類起源、遷徙和演化的路徑和關係。(有興趣的可參見https://genographic.nationalgeographic.com/about/)
這是他們寄來的樣品測試盒,你只要用棉簽在嘴裡抹點唾液寄回去,過10周左右就會得到你的基因測試結果。
人類一路走來,雖然在外部留下的各種痕迹不是很多,但有幸在體內留下了清晰的足印。這個足印就是人類在遺傳中的基因變異軌跡。(用基因變異標記,即Marker表示),或稱突變點標記。
什麼叫基因突變/變異?基因在向下一代複製時,雖然絕大多數都是忠實複製的,但總難免會出現部分差錯,這部分差錯和不同,就是突變,用下圖簡單表示:
上圖中,子代的紅色部分和親代的對應部位發生了變化,因此也會對蛋白的表達(表觀)產生變化,這就是突變。遺傳學上把這些變異用記號標註,稱為基因標記(Genetic Marker)突變的類型有兩種,一種是單個鹼基變化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另一種是短重複序列發生突變,或STR(short tandem repeat)。
基因的不同部分突變的速率是不同的,例如Y染色體雖有6000萬個鹼基對,但可檢測的全長只有1000萬個,它的突變速率大約是每100年有一個突變,或者說,發生千萬分之一的變化。換算成萬年的話,就是每100萬年,發生千分之一的突變。通俗的理解,就是我們和100萬年前的古人相比,在Y染色體上,今天的我們和他們只有千分之一的差異。
迄今為止,全球已經有75萬人參與了此項目,即提供(收費的,200美元)自己的DNA樣本供研究人員分析,並獲得自己的父系(Y染色體)和母系(線粒體DNA)的變異標記(Marker)和遷徙路徑。隨著參與人數的增加,通過這個基因大數據已經摸清了人種的大致分布情況,即已經把人類演化的主要樹榦和粗枝勾畫出來了。
男性可測父系,女性只能測母系,因為沒有Y染色體啊。
我也參與了此項目做了測試,在此可以與各位簡要分享一下測試結果。
首先,所有現代人類全部是6-7萬年前走出非洲的,也就是說,非洲現代智人是所有人類的祖先,不論你是什麼膚色、體型、面部特徵或發色。我這裡先說結論,後面再論證為何全部人類都起源於非洲。
這張圖中的右側M那支走出了非洲
測試結果分幾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告訴你你6萬年前的遠古祖先和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尼人)的混血情況,如下圖。
尼人是現代智人的近親,與我們在基因上有99.5%的重合。尼人生活在歐亞大陸,最早的化石有30萬年之久,但到了4萬年前滅絕了。原先有人分析說尼人是現代智人的一個亞種,但現在的公認是他們有獨立起源。他們也是從非洲跑到歐亞大陸去的,時間大約是35萬年到60萬年前。他們和現代智人大約有3萬年的重合,其間與現代智人有混血,所以國家地理測試的75萬人全部都有尼人基因,範圍從1%到4%,全球平均值是2.1%。 如圖,我的尼人基因比例是1.3%。 (四肢發達,大腦簡單,好事還是不好?)
NG把全球人類分成9個祖先類,分別是地中海人、北歐人、西南亞人、撒哈拉非洲亞族、南部非洲人、東北亞洲人、西南亞洲人、美洲土著、大洋洲人。研究人員先找出他們的特徵祖先單倍體作為基準參數,然後將各國民族與之比較,看看基因頻率分布情況。然後再將被測試人的基因測試結果與所在國的平均分布進行比較。
比如,中國人基因由四種基因參照型構成,其平均分布是:
東亞81%, 中亞8%,東南亞/大洋洲7%,芬蘭/西伯利亞2%。
而我的基因只有兩種參照基因型構成:69%的東亞型和31%的東南亞/大洋洲型。從這個結果看,似乎我的祖先是百越族,並且從雲南/廣西那邊遷徙到北方的年代並不長,還沒有機會和中亞或芬蘭/西伯利亞型的人種混血。
再就是我的Y染色體和線粒體DNA的基因標記演化圖。 要講清這個,還需補些基本概念:為什麼要測Y染色體和線粒體DNA?
上面說了,人類的所有遺傳基因都在染色體內。人體每個細胞內有23對染色體,其中22對是」常染色體」,第23對是「性染色體」。男性是XY,女性是XX。 如下圖。
如果把父系、母系看成是兩幅牌,每幅牌有30億個鹼基對,今天我們體內的這22對常染色體就如同這幅牌被洗了5000次,(按我們的祖先從10萬年開始,每代20年算),顯而易見,無論你的計算能力再強大,幾乎無法把這幅牌再復原回去的,也就是你無法弄清父系的演化路線和母系的演化路線了,這兩邊被徹底混合了。
但所幸從性染色體看,Y只是父系單傳,從線粒體DNA看,只有母系的線粒體DNA才進入子代,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測序Y染色體和線粒體DNA來追溯父系和母系的演化路徑。
我的父系路徑測出來是這樣的:
注意看底部的從P305一直到M95的一行,這就是我父系祖先的Y染色體的基因突變標記路徑,反映了我父系單倍體的演化情況。
下面選取幾個重要的標記做些說明:
標記: P305和M42
地點: 非洲
現今所有人類的父系共同祖先,被稱為"Y染色體亞當",誕生於30萬到15萬年前。
在10萬年前,發生了P305的突變,這是我們已知的最古老的父系變異。他是全人類99.9%父系祖先。
8萬年前,Y染色體的BT分叉誕生了,用M42標註。這一支絕大部分走出了非洲,只有極少數留在了非洲大陸。
M168是最早走出非洲的一支,也是現存非洲大陸之外人類的共同祖先,也就是說,所有75萬測試者都帶有這個標記。他們在東非7萬年前從紅海最南端的Bab-al Mandeb海峽走出非洲。
就是這裡
這是人類已經走到了西南亞,時間約為6萬年前。這是人類走出非洲後第一個重要的基因突變,所以在人類進化史上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他們沿著阿拉伯半島海岸線遷徙,進入印度,這一支是亞洲、東南亞和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5萬年前,到達澳大利亞,他們是今天澳大利亞原住民的祖先。人類走出非洲的原因是氣候和環境的巨大變化,如冰川變化和雨林變成草原的變化,因此改變了他們的捕食地和生活方式。簡單點說,動物跟著植物走,人類跟著動物走,都是為了捕食。
因為時間和篇幅原因,這裡跳過中間幾個標記直接快進到P186,因為這個開始與中國相關。
標記: P186
時間: 28,000 – 41,000年前
地點: : 東南亞
2.8到4.1萬年前,人類沿著亞洲海岸線進入東南亞。從那裡,一部分人繼續向北進入東亞。這些人的大多數進入南中國內地。所以P186是這個地區出現頻率最高的標記。從這裡,一部分人又向西退回印度次大陸。這個標記在印度男性中的比例佔23%, 日本為47%到65%,韓國為70%到82%,漢族為69%到86%。
再快進幾個到最後一個標記M95。
標記: M95
時間: 34,500 – 48,750年前
地點:東南亞
此標記在東南亞幾個國家的分布如下:
爪哇42% ,越南40%, 馬來西亞28%, 中國大陸大約3%
此外,測試結果還提供了一份父系基因型分布圖如下,其中顏色越深表示和我的基因型越接近。也可以說,這就是我的「親戚」分布圖。
因時間關係,無法詳細介紹我的母系路徑,只是在此簡單帖張圖,可見我的母系走的是北方路線,從中亞向東亞遷徙。我的母系或者是從西伯利亞往南進入中國內陸,或者繼續向東進入中國東北地區。
說了半天父系和母系的DNA標記演化路線,那麼我在人類演化樹上到底處在什麼位置上呢?這個是由我的單倍群(Haplogroup)來描述的,如圖:
即我的母系單倍體類型是Z3C,父系是O-PF3188。而且上面說,在所測試的75萬人中,我的Z3C類型之佔小於0.1%,即不超過750人,O-PF3188也一樣。
什麼叫單倍群(Haplogroup)?(對不起,這裡面需要解釋的概念太多,解釋的話,量太大,不解釋的話說不清,唉)
借用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嚴實博士的文字:
一個在檢測中完全不能區分開的單倍體(haploid,Y染色體、線粒體都是單倍體,相對於常染色體那樣的二倍體)的類型稱作「單倍型」(haplotype),線粒體某一段完全相同(比如高變區)的也可稱為一個單倍型。而一些關係較近的單倍型放在一起就組成了單倍群。
通俗點說,就是在某個突變SPN下的一群具有共同遺傳特性的人。
比如有A、B、C三個人,B和C有M175這個SNP的突變(寫成M175+),A沒有M175的突變,即M175的原始型(寫成M175-)。而C有M122這個點的突變型(M122+),A和B都是M122-,那麼,因為M175+的人包括了M122+和M122-的人,而M175-的人全都是M122-,說明M175發生得比M122早,後來有M175+的一個人又發生了M122的突變,M122更晚近,也就是說M175在M122的上游。做成樹就成了這樣:
用此方法把所有人的單倍群畫出來,就畫出了一棵樹,能把所有單倍群的演化關係描述清楚,如下圖:
請注意,這個圖僅僅是張老圖,所以只是示意而已。隨著人類測序數據的增加,這張圖每天都在變。這棵樹(其實應該倒過來看)的主幹就是M168,是所有非洲之外的人類共有的。然後不斷分叉,我的最後一個DNA標記是M95,往下其實還有許多細分,但這個還在研究之中,並沒有確定結果。
國家地理測的最後一個標記M95處於這張圖的右邊第三個,對應的單倍群是O2a
我企圖查到我的O-PF3188究竟往上往下是什麼從屬關係,但就是查不到。只是看到一份2014年的更新,如圖:
隨著測試數據的豐富,相信今後一定能有更詳細的分叉信息。
那麼我這個O2a-M95分布在哪裡呢? 從下面這張圖可見,它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一帶,中國的華南、南方少數民族、中南半島及印度Munda人群分佈較多。看來,我還真是南方系,甚至是百越族人。
據嚴實博士提供的資料,東亞各民族的單倍群分布是這樣的:
從NG的測試結果來看,可以總結一下幾點:
1. 現代人類是從非洲起源的,走出非洲的時間大約是7萬年前。
2. 人類遷徙的原因主要是環境變化和覓食的需要,隨著冰川期的變化及相應的全球氣候變化,森林和草場在不斷發生變化,由此導致動物的遷徙和人類的遷徙(採集和捕獵)
3. 人類向全球遷徙的路徑是網路狀的,最早一支從阿拉伯半島沿海岸線向南亞運動,然後向東進入印度、澳洲和東南亞地區,另外一隻從近東向中亞、西伯利亞運動,直至東亞和美洲;還有一隻在大約4-5萬年前從歐亞大陸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歐洲。
4. 人類在幾萬年的遷徙過程中,自身在不斷發生變化,產生出新的變異記號和單倍群(Haplogroup)。基因人類學家就是根據這些基因突變的半倍體類型來追蹤人類的演化路徑的。
5. 智人進入中國來自多個方向,東南西北向都有,時間有先後。 所謂華夏民族就是不同時期進入遠東這塊地方的西來移民的疊加和混血結果。
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下面是問答環節。
問:這個講座非常好,我之前關注過人類學論壇,但是很多看不懂。
答:語言和人種沒有簡單對應關係。
問: 這個講座最大的意義就是告訴我們。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來自於同一個祖先。每一個種族,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
答:人的生物性差異的確非常小。
問: 我想知道 單眼皮雙眼皮是怎麼變異的,反正大猩猩表哥都是雙眼皮,朝鮮族基本都是單眼皮。
答:估計目前科學家還沒有找到雙眼皮和單眼皮差異對應的那個突變標記。而且出非洲時是單是雙我也不知道。
問:我們和黑猩猩大猩猩擁有多少共同的基因?現在地球上的猿有可能近一步進化嗎?
答:人屬 Homo和大猩猩的分叉大約在600萬年前。共同基因絕對在90%以上。
問:古人是如何遷徙?他們使用什麼工具。
答覆:在馴馬之前用腿,之後有馬和駱駝。
問: 尼人怎麼消亡的?
答:自然(氣候、食物鏈)和與現代智人的競爭兩個因素。
問: 七萬年前各大陸板塊是在今天這位置嗎?氣侯有何不同?人類可走這麼遠?
答:七萬年前的板塊基本是今天這個樣子,但還在移動,比如歐亞大陸還在以每年1根頭髮絲的寬度在分離。我們今天容易低估古人的遷徙能力。再說,那是海平面要比現在低100米,很多地方都是連著的。近東到中亞一直到遠東都是大草原,不難走的。
問:所謂人類走出非洲,這本身也應該是個陸陸續續的過程吧?本身持續了多久呢?幾千年? 一萬年?累計大約有多少「人」走出了非洲呢?
答:那是一定的。走走停停,可能一停就是幾千年。不僅如此,還走走退退,並不是直線前進的。
問:從非洲遷徙時每年約移動多少公里?
答:沒有這樣一個每年速度。如果環境不變化,有獵物有果子,就無需跑那麼快,反之,就會快跑。
問: 通過科普來解構想像,是不是西西弗斯似的努力?
答:其實我個人認為,只要傳播不受限制,應該還是容易得到大眾理解和接受的。西西弗斯是沒有希望的事,太悲觀了。
問:頭髮的捲曲與否、顏色差異、眼睛眼珠的色差,是人種區分的顯性標記,這個老師有否什麼見解?
答:這些都是非常膚淺的外觀,沒有那麼大的意義。
問:我還是奇怪為什麼南美人和西藏人那麼像,相貌,頭髮,飾物,僅僅是巧合嗎?
答:藏人是羌,屬於M122單倍體,南美人是否有這個我沒查過。
問:那麼古人如何從非洲到澳洲?
答:從新幾內亞那邊。5萬年前海平面低100米,海域沒有那麼寬。
問:人類在擴散遷徙的早期就具備渡海的能力了吧?
答:我相信是這樣的。製作筏子的能力應該是有的。
問:好像若干年前,在非洲發現了100萬年前的人類遠祖的骨頭化石,記得是還能提取到DNA,DNA這麼穩定嗎?
答:蛋白質降解100萬年,估計是無法測的。我記得有個文章將過DNA基因測序的年代極限。
問:秘魯有殷人東渡說。據說做過DNA分析,是從白令海峽過去的。
答:差不多15000年前從白令海峽過去,不久前的事。
問:1、基因人類學是否證明了達爾文進化論的錯誤?2、六十萬年前北京猿人之類跟俺們木有半毛錢關係?咱們7萬年前那位非洲祖爺爺和祖奶奶是哪兒來的?
答:簡單點說,那些並非智人,而是直立人,100萬年前跑出非洲,在各地並未演化成現代智人(Home sapiens sapiens),都滅絕了,沒有後代。
問:為什麼總是非洲?難道是「桃花江美人容」?跟清華大學早年研究認智科學 和廣義進化論的趙南元教授探討過,無論如何無法想像沒頭沒腦的達爾文進化論能從猴子進化出人類來。
答:非洲的地理氣候情況在那時是非常獨特的。全球能發育支撐生命的地方並不多。首先是植物的多樣性特別高,相應的動物多樣性也極高。其實全球的直立人Home Erectus也是從非洲出去的。非洲起源論和多地起源論的爭論並不在於亞洲或歐洲的直立人是否是從非洲出去的,而是爭論這些直立人有無獨立演化成現代智人。
問:現代的猿能夠進一步進化嗎?
答:這是不可能的。演化有極高的偶然性,突變是無法預測的,不是所有的猿都能演化成人屬,變成人屬後,演化成20萬或10萬年前的智人也是充滿了不確定性。這一切都不是線性的,也不是決定論的。現在的猿當然可能進一步突變成別的什麼,但肯定不是朝我們這種人的方向。
問:換句話說,你還是相信由於某種很奇特的原因,我們的確是從猴子進化來的?
答:進化這個詞容易讓人誤解,變化更為準確。突變基本是隨機的,但環境並不接受每一種突變,期考說並不讓每一種新品種生存。只有那些碰巧適應環境的那些物種生存下來了。進化是沒有目的性的,目的性是馬後炮式賦予的。偶然性這個東東是在根上的,從原子內的微世界開始。
問:老夏你乾脆地說吧,我們就是猴子變化來的?我對基因突變的偶然性挺明白的,從我自己的病悟出來的。
答:猴子也不是終極性的,還不如說是從分子原子變化來的。
你們看這個就知道人從哪裡變來了,幹嘛老盯著猴子不放啊?
這個圖也能說明問題。
問:我還是沒搞懂1、為什麼說我們都是從非洲來的,整個倒推路徑的依據是什麼?2、發生變異的基因怎麼知道其變異之前是什麼樣的?怎麼知道它是誰變的?
答:這個是從單倍體的演化邏輯推出來的。現在的基因測序就像一個拼圖,一幅大圖可以從四個角往中間拼,或做生意位置往上下推,每塊都能與鄰塊對接上,沒有任何矛盾,邏輯完全一致。NG已經有了75萬實測數據,一個反例都沒有。
問:人類抵達亞洲的時間很晚,所以,在文明發育的鏈條中,明顯缺失發達的石器一環,這是亞洲史前文明最重要的特徵。
答:從遷徙路線和時間上看,進入亞洲的時間要比兩河晚幾萬年,那裡文明發育時間久遠,文明程度更高,秩序由西向東擴散很好理解。5萬年到10萬年間是文物斷檔期。即便5萬年前進入,文明的發展速度也未必同步。兩河新月一直是互動交往最多最複雜之地,文明演化速度快是自然的。
問:我的課題組做一個固定免疫基因的多態性研究。現在想起來,這種多態性很可能與尼安德特人的混血程度有關。今天倒是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雖然跟醫學關係不大。
答:和尼人的混血很早,這個座NG測試中看出。所有測試者都有1%到4%的尼人成分,無一例外。
問:您提到才70多萬樣本。我是同意非洲起源說的。樣本的這個數量,在非亞歐美大的版塊間,是不是具備了充分的說明性?
答:75萬是目前最多的了。現在還在加速增加中,每年應加10萬。充分性很難定義,但起碼地球上大的區塊都解除觸及了,還未有反例,或者說反例出現的概率越來越低。當然,路徑這事沒有那麼簡單,這演算法有關。以多樣性來確定時間也不是唯一判別標準,比如當代美國的多樣性最高,但這不是本地自發的,而是移民造成的。
問:有這種可能性:史前華夏人,是多次西方人從歐亞草原和東南亞人從海上遷徙而來。多批次。
答:就是這樣的。從各路進入,時間有早有晚,所處的文明狀態各有不同,然後競爭、戰爭、文化融合、基因融合,成為我們今天這個樣子。
問:從邏輯上說,現代世界各種族居民的線粒體DNA最終都是從一個共同的女性祖先那兒遺傳下來的。我想問問1、目前發掘出來的古代人類的化石所含線粒體是不是都支持共同起源說?2、現在所說的現代人類共同起源的非洲夏娃有沒有可能是移民過去的?看有些文章說,非洲夏娃後裔到達世界各地的時候,各地已經有古人類居住,後來這些當地的古人類都被夏娃的後代取代了,或者說當地古人類的女性沒有留下線粒體DNA傳承。
答:線粒體DNA研究的較早,但只能追蹤母系。父系只能用Y染色體追蹤。線粒體內有DNA沒錯,但DNA更多存在於22對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Y和X內。線粒體很小,其中的DNA信息並不多,只有16000個鹼基對,Y染色體要大許多,有6000萬個鹼基對。但這還是小的,常染色體更大,人體總共有30億個鹼基對。上面那段話是不嚴格的,夏娃並不是一個人,而是我們能找到的最古老的線粒體單倍型。不能說人類都來自這個夏娃,光有女人顯然是不能生娃的,當時肯定有亞當,只是說我們現在還沒有找到當時亞當的Y染色體單倍型,現在能找到的僅是幾萬年後的,所以才會有夏娃亞當不共時的問題。不排除哪天會把亞當的時間往前推移,如果找到新的化石。
問:尼人混血1~4%,這是如何計算的?你們的推算過程看不懂啊。我以為線粒體的遺傳物質叫mtDNA,看來搞錯了,也可以叫線粒體DNA
答:這是結論,不是推導。推導可能要寫一本書。mt就是線粒體的縮寫。Mitochondria
問:不過還有疑惑,是智人進入亞洲之前北京人已經基本滅絕?還是北京人也來源於非洲啊?
答:主流說法是智人進來時已經滅絕了。北京猿人也是從非洲出來的,包括元謀人藍田人等等。
問:不對吧。不是六七萬年前才來,北京猿人是70萬年啊。不是一紀的。北京古猿早滅絕了。
答:那不是智人,是直立人。還有什麼別的北京古猿?
未完待續。
想看更多宇宙、地球、人類、中國或世界歷史,點擊公眾號底部「看往期」菜單中的「中國歷史」或「世界歷史」,也可在公眾號回復「中國」或「世界」
,自行查閱吧。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我
還想了解我?點「閱讀原文」
TAG:坐井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