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物丨毛公鼎為什麼是台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一物丨毛公鼎為什麼是台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原標題:一物丨毛公鼎為什麼是台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毛 公 鼎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銅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於陝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毛公鼎通高54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徑47厘米,重34.5千克,由作器人毛公而得名。


鼎為直耳,半球腹,足為獸蹄形,矮短而莊重有力,鼎的口沿還裝飾有環帶狀的重環紋。


整個造型渾厚凝重,飾紋簡潔古雅樸素,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是西周晚期的鼎由宗教轉向世俗生活的代表作品。


毛公鼎銘文長度接近五百字,在目前所見青銅器銘文中為最長。


銘文的內容可分成七段,是說: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興朝政,乃請叔父毛公為其治理國家內外的大小政務,並飭勤公無私,最後頒贈命服厚賜,毛公因而鑄鼎傳示子孫永寶。



毛公鼎當時是在陝西的一位村民家的地里發現的,這件文物也是輾轉了許多地方,甚至差點就被賣給了外國人。

因為當時的人們都在呼籲愛護國寶,這件文物才輾轉到了愛國者葉恭綽手上,葉恭綽為了保護這口鼎不被奪走,可以說是不顧自己的身家性命。


最後為了救自己的侄子製造了一口假鼎才把日本人糊弄過去。



且不說這口鼎的價值,這口鼎的銘文字體是西周晚期的金文字體,表現出那個時期的書法的各種代表的風範和一種理性的審美形勢,字體的體勢顯示出大篆書體的特別成熟的風貌,字體瘦弱但是有勁,顯得十分修長,各個字體的儀態又不同。


該銘書法極其飽滿莊重,充滿了無與倫比的古典美。以至於出土以來,清末書法家們無不為之傾倒。


推介者 魯鑫


天津師範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

穿越古今



獨具匠心


撰稿丨游曉菲


音頻丨游曉菲


製作丨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文藝廣播 的精彩文章:

TAG:天津文藝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