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寶藏》中的《上陽台帖》真的是李白所寫嗎?

《國家寶藏》中的《上陽台帖》真的是李白所寫嗎?

12月9日,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二季》在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CCTV-3)開播。在第二季第一期,節目組再次走進故宮博物院,其中國寶李白唯一草書墨跡《上陽台帖》震撼亮相,引發大家激烈探討。

唐代詩人李白傳世墨跡極為稀少。目前被認為是世上唯一真跡的只有保存在故宮的《上陽台帖》。

但我國著名書畫鑒定專家,國家文物局全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組長、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謝稚柳先生曾說過,「認識書體的時代風格是認識書體的個別風格的前提,傳世墨跡如李太白的《上陽台帖》,儘管我們對李太白的書體完全生疏,也可以確定它是偽跡,因為它的時代風格不是唐」。

據悉,唐代書法用筆為「雞距筆」。雞距筆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省力、快捷、筆頭硬勁,可有效控制筆鋒使用範圍能寫出精細工整的小楷書和遒美細緻的小行草。

「雞距筆」因其筆頭的形狀像雞爪後面突出的距而得名。白居易曾在《雞距筆賦》中寫道:「足之健兮有雞足,毛之勁兮有兔毛。就足之中,奮發者利距;在毛之內,秀出者長毫。合為乎筆,正得其要。象彼足距,曲盡其妙。」唐朝時期,人們逐漸告別了跪坐的書寫方式,改為坐在椅子上伏案懸腕書寫,因此要求毛筆筆管較短,筆鋒軟中有硬。

雞距筆素以製作精良、名貴而著稱。白居易、蘇東坡、黃庭堅等歷代名家都甚愛此筆。這種筆的結構大致是:毛+麻紙+毛,粗短而鋒利,是雄雞之間戰鬥的武器,可謂「如劍如戟,可擊可搏」。

雞距筆所達到的書寫效果也是普通的毛筆所難以模仿的。與普通散卓筆(無心筆)相比,雞距筆最大的特點就是硬芯。用純狼毫做筆芯,然後用多層絹紙裹束是純狼毫(也稱命毛),彈性好,入墨非常飽滿,筆鋒鋒利銳錐,書寫筆畫清晰,出鋒尖而有力,不分叉。

「雞距筆」所用的纏紙法也是其中的一種手段。纏紙法指用紙或絹裹筆柱,目的在於固定筆根,塑造筆形及更換筆頭。由於有心筆採用纏紙絹的製作方法,筆頭短而尖銳,蓄墨量較小,使用範圍有局限性,尤其書寫行草書時不能肆意揮灑。筆心纏紙導致大幅度的提按、頓挫不靈便。

柳公權曾評價「雞距筆」:「出鋒太短,傷於勁硬。」因此,唐以前的書風多具有有心筆的痕迹與影響,而這是唐以後散卓筆無法表現出來的。

另一位我國書畫鑒定專家徐邦達在《古書畫偽訛考證》一書中對《上陽台帖》也表達了否定的看法。他認為:「此帖書法用筆粗率,收筆處往往一放開鋒,毫無含蓄。此又與晉、唐用硬勁筆的開叉不同,大致是宋人散卓無心之筆所書,不但不能是李白,恐連時代都不夠五代以前。」「此帖筆致粗率,師心自用,且筆畫肥厚,不類唐人用筆硬毫,近乎宋代散卓筆後風氣,故定為偽」。

《上陽台帖》筆跡明顯不是「唐筆」所寫,筆法也與唐代不符。莫非李白不是唐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嗨強哥 的精彩文章:

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15大轉折之戰!
精選56篇深度歷史長文,收藏起來慢慢看!

TAG:嗨強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