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孟子的浩然之氣:充斥於天地之間的至大至剛的道德集義!

孟子的浩然之氣:充斥於天地之間的至大至剛的道德集義!

原文——

公孫丑:「敢問夫子惡乎長?」

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公孫丑:「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孟子的浩然之氣:充斥於天地之間的至大至剛的道德集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譯文——

公孫丑問:「請問老師擅長哪一方面?」

孟子說:「我了解言辭,善於培養我的浩然之氣。」

公孫丑又問:「請問什麼叫作浩然之氣呢?」

孟子說:「這就難以說明白了。它作為氣,最偉大,最剛強。用正直去培養它而不加傷害,它就會充盈於天地之間。它作為氣,必須與義和道相匹配。如果沒有義和道的配合,它就沒有力量了。它是義在內心一點點積累所產生的,不是一兩次行俠仗義就能取得的。如果做了有愧於心的事,它就沒有力量了。我之所以說告子未曾了解義,就是因為他把義看作外在的東西。要時刻把養氣的事放在心上,不要中途停止;心中既不要忘,也不要用外力快速助長,不要像宋人那樣。有個宋國人,擔心禾苗不長而去拔高它,弄得很疲倦地回到家裡,告訴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助禾苗生長了。』他的兒子跑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普天之下,不拔苗助長的人是很少的。認為養氣不見效而放棄的人,就像那不鋤草的懶漢;而違背規律快速助長的人,就像那拔苗助長的宋人。這樣去養氣,不但沒有好處,而且會妨害氣的生長。」

好了,看完這個對話,咱們今天就來聊聊孟子的浩然之氣的培養吧。

孟子的浩然之氣:充斥於天地之間的至大至剛的道德集義!

1,浩然之氣——大勇

勇氣,就是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它不僅能讓人超越平庸,走向成功,許多時候還能救人於危難之間。

而孟子的主張是,養浩然之氣前,先培育自己的勇氣,即勇敢面對外界的一切的那種擔當和道德義務。

如果不講勇氣,浩然之氣,就很難得到全面的理解。

馮友蘭認為浩然之氣就是勇氣的一種,明顯一點說,就是士氣,一鼓作氣的氣,但比這二者的境界和層次都要高。也可以理解為內含的守氣,浩然之氣與守氣,同為勇氣,故性質無甚差別。所異者,浩然之氣是大勇。大勇是就人與人的社會關係、人與宇宙的關係的總和來說的,不能脫離這些層面。

浩然之氣,不僅囊括了人與人,人與社會,更囊括了人與宇宙,可以說,有了孟子所提倡的大勇,誰都可以堂堂正正的在社會中做一個人而無所懼,有了浩然之氣,就可以堂堂正正的在宇宙中間做一個人而無所懼,所以說,浩然之氣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塞於天地之間的氣息,無疑是最接近於天地之境界的了、

2,浩然之氣怎樣養?

孟子說:「配義與道,無是,餒也」中間少了一點,就沒有勇了。此所謂道」和「朝聞道」「志於道」的道一樣,也就是對於字宙人生的了解。

「義」即道德行為。所以浩然之氣,一方面要有對於宇宙人生的了解,一方面要力行對於宇宙社會所有的義務,即道德義務。而且要常行此義,故孟子說:「是集義所生,非義襲而取之。」於此可知浩然之氣,是多種道德行為相集合自然生出來的。

孟子的這種養氣的方法,和曾子的守義有點相似,他怎樣守義,所自反而縮,風千萬人吾往矣。」所不同者,曾子的守義,是就一件一件的事而言。孟子的集義,是就一種心理狀態一種境界層面來說的。

孟子的浩然之氣:充斥於天地之間的至大至剛的道德集義!

照曾子的理解,事情來了,看是不是我有理,如果我無理,我必退避三舍,如我有理,那麼雖千萬人我往矣。孟子集義的方法,乃是今天做一點道德行為,明天做一點道德行為,集許多道德行為,自然生出的心理狀態,就是大勇,也就是浩然之氣,人間正氣。

再有一點,曾子講的大勇,還是就人與人的關係而說,孟子的潔然之氣,乃是就人與字宙的關係而言,所以集義與守文雖有點相似,而成就有高低之不同。一個是道德境界,一個是天地境界。大家稍一思考就會明白,孟子的浩然之氣的境界更高,面向的範圍更廣。

3,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不感不憂不懼,就是不動心。不過孔子此言是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說。

孟子的勇者不懼,則配義與道,比較起來境界和層次要高了一點。所以孟子說:能上下與天地同流,這個和「同天」的意思一樣了。意思就是,有浩然之氣的人,精神上可以塞於天地之間,這點還可引用孟子的另段,以證明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不同。孟子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照這段意思,所謂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不能說不大,「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能說不剛,但不過是道德境界的大和剛,而不是至大至剛。

浩然之氣是就人與字宙的關係說,有浩然之氣的人,當然也是「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是其意義就不同了。具有這種境界的人的精神是塞於天地之間,上下與天地同流的。

孟子的浩然之氣:充斥於天地之間的至大至剛的道德集義!

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先秦儒家亦說到天地境界,道家對孟子的批評是錯誤的。不過孟子所用得到天地境界的方法,是由於集義,而不是守義。由於實行道德行為的目的和境界不同,所以後來的道家對於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分際也不是很清楚。與孟子的浩然之氣相比,可以說,他們的高明還差了一點,算是高明,但不能算是極高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詩畫 的精彩文章:

冬日讀詩,觸碰心靈,感悟生命!
感知主義思想家提出的四個問題,每一個都涉及人,愁煞人!

TAG:哲學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