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架構大變 BAT為何相繼押寶To B業務?
繼騰訊、阿里先後宣布組織架構調整後,百度也要押寶To B了。
(圖片來自網路)
12月18日,百度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發內部信,宣布組織架構調整。公開信稱,「為加快AI與產業結合,推動產業智能化進程,提升集團技術平台核心優勢,公司決定升級『ABC智能雲』業務戰略。」對組織架構,他提到兩點調整:
1. 智能雲事業部(ACU)升級為智能雲事業群組(ACG),同時承載AI to B和雲業務的發展。ACG由尹世明負責,向張亞勤彙報,張亞勤同時負責EBG和IDG。
2. 搜索公司及各BG的運維、基礎架構和集團級共享平台整合至基礎技術體系(TG),整合後的TG向王海峰彙報,王海峰同時負責AIG。
李彥宏強調,百度將打造AI時代最領先的技術平台,實現前端業務和技術平台的資源高效統籌及組織全面協同,強化集中資源「打大仗、打硬仗」的能力。
不久前,阿里巴巴也宣布組織架構調整。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人稱逍遙子宣布新一輪組織架構升級。其中,調整的兩大重心之一是阿里雲,另一個是新零售:
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集團首席技術官(CTO)張建鋒(行癲)將兼任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向逍遙子彙報。
長期以來,阿里在實施中台戰略過程中構建了智能化能力,包括機器智能的計算平台、演算法能力、資料庫、基礎技術架構平台、調度平台等核心能力,將全面和阿里雲相結合。
內部信稱,阿里雲智能平台是阿里巴巴集團中台戰略的延伸和發展,目標是構建數字經濟時代面向全社會基於雲計算的智能化技術基礎設施。
更早些時候,騰訊總裁劉熾平於9月30日發內部信,宣布騰訊歷史上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
其中最重要的變化包括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整合包括騰訊雲、智慧零售、騰訊地圖、安全產品等核心業務線,幫助醫療、交通等行業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還成立騰訊技術委員會,打造技術中台。
無疑,在這次調整中,To B業務與騰訊雲的地位均大幅上升。
至此,一年之內,BAT全部完成面向To B方向的組織架構調整。仔細梳理,我們會發現三家轉型有些共同點,就是To B業務、雲計算與智能/智慧結合和強調「技術」一詞。
轉向To B業務
BAT不約而同地轉向To B業務,這是基於對未來發展趨勢的一種預判。
眾所周知,與To B相對的是To C業務,即面向個人消費者的產品或服務,比如智能手機、個人電腦等。同樣,大家所熟悉的移動支付(微信、支付寶)、外賣、打車等服務都屬於To C業務。
現在,很多人講移動互聯網,但更準確地說是「消費級互聯網」。2007年,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發布第一代iPhone,開創智能手機新時代。4年後,雷軍所領導的團隊正式發布小米手機,國內掀起一股智能手機高潮。
一加手機劉作虎曾表示,手機發展顛巔峰曾出現6000多個品牌,現在99%都消失了。「過去五年,每年一半的手機品牌都會消失,這個一個刺激的行業。」他表示。
基於智能手機的發展和APP的繁榮,移動互聯網經過五到六年的發展,市場漸漸成熟和飽和。
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數據上得到印證:
10月25日,QuestMobile發布《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秋季大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移動互聯網活躍用戶規模增速同比降低超50%,9月總活躍用戶規模達11.2億,逼近飽和。在2017年12個月中,國內移動互聯網月用戶數凈增0.64億,而2018年9個月月活躍用戶數凈增僅0.34億。
在8月20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2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報告表明,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7.7%;2018年上半年新增網民2968萬人,較2017年末增長3.8%;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
正如QuestMobile報告指出:第三季度,移動互聯網用戶僅增長了千萬,扎堆上市已經取代新奇概念、高額融資,成為移動互聯網最熱關鍵詞。更關鍵的是,概念、融資、增長消失的背後,是用戶存量爭奪。
如果說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紅海」,那麼產業互聯網或工業互聯網所在的ToB領域則是更廣闊的「藍海」。
在2018軟博會上,用友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陳強兵講,「互聯網已經從消費端向製造端、從消費者向企業端延伸。以前,面向消費者的互聯網更多是生產關係的改變,是一種商業模式的變化。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是生產力的轉變和提升。」
對製造業和工業企業來說,「上網最主要還是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更好地服務我們的消費者和客戶。」他說。
馬化騰同樣判斷:「我們認為,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伴隨數字化進程,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
實際上,To B業務範圍很廣,不僅僅包括工業互聯網或產業互聯網。因此,這堪稱是一個萬億級的大市場。
對BAT三大互聯網公司來說,當面向To C端的移動互聯網逐漸飽和,增長乏力時,及時轉向To B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雲計算+智能/智慧
在To B領域,大家近幾年一直都在談數字化轉型。如何做數字化轉型?「上雲」是一個很重要的標誌。對大型企業集團來說,很多公司是自己做「雲(私有雲)」,而大多數的中小型企業和創業公司是「上雲(公有雲)」,比如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等。
無論是「做雲」,還是「上雲」,背後的關鍵是,企業基於雲計算的服務方式,改變傳統的IT利用模式,一方面能夠不斷降低IT成本,實現「精簡節約」,另一方面專註於企業核心業務,加快業務響應,積極創新。
而更重要的是,以雲計算為核心,企業各種系統、應用上雲後,能打通數據孤島,積極發揮數據價值,最終形成一種數據驅動的商業模式。
對BAT來說,他們很早就意識到雲計算的重要性。阿里有阿里雲,騰訊有騰訊雲,百度有百度雲,但各自的發展狀況卻有很大差別。
在「三朵雲」中,阿里雲最強大,是行業公認的國內公有雲「老大」。公開資料顯示,阿里雲成立於2009年,2010年對外公測,2011年開始大規模對外提供雲計算服務。
此後,一方面阿里雲「自身」不斷完善,產品和服務體系不斷擴大,另一方面,阿里雲應用從阿里旗下業務向外部擴展,阿里雲逐漸得到市場認可,服務於製造、金融、政務、交通、醫療等許多行業,客戶則有聯通、12306、中石化、飛利浦、微博、知乎等企業。
據阿里11月2日公布的2019財年Q2財報,阿里雲季度營收達56.67億元,同比增長90%。在今年上半財年,阿里雲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元,達到103.7億,且付費用戶超百萬。
與其他雲計算廠商相比,阿里雲的一大優勢是生態。筆者多次參加國外科技公司在國內的發布會及媒體溝通會,當談到在國內開展業務時,很多時候需要一家雲廠商,阿里雲則是它們的首選。至於原因,不僅僅阿里雲的「名聲」比較響亮,而且是看中了阿里雲的生態。
與阿里雲相比,騰訊雲成立晚2年,百度雲則晚了4年。據騰訊聲稱,其雲服務在遊戲及直播領域維持領先地位,並在金融及零售等其他行業市場份額有所擴大。作為全球最大的遊戲公司,騰訊雲在遊戲上的成績部分源於騰訊集團的業務支持。
在11月14日,騰訊公司在2018年Q3季度財報中,首次披露騰訊雲營收。財報顯示,騰訊雲前三季度收入超過60億元,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超1倍。
無論是付費用戶,還是市場份額、營收和生態等,騰訊雲與阿里雲還有一定的差距。
相比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的差距更大。與阿里、騰訊的雲業務不同的是,李彥宏一直強調百度的智能雲是與AI相結合,從AI切入,服務B端的每個方面。但是,目前來看,百度雲還有很長一段距離需要追趕。
根據IDC於12月13日發布的最新《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半年度跟蹤報告》表明,2018年上半年中國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超30億美金,IaaS市場同比增速高達83%。在市場份額上,阿里雲幾乎「一家獨大」,佔據IaaS市場43%的份額,騰訊雲佔據11%,而百度雲被歸屬為「其他」。
對BAT來說,他們既有自己的雲計算平台,又有人工智慧,無論是從技術發展的趨勢,還是市場需求,這兩者的結合再正常不過。一般而言,人工智慧的發展取決於三大因素:計算力、數據和演算法,英文簡稱為「ABC」。
當前,計算力的大幅提升、海量的數據和不斷優化的演算法,它們共同驅動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如果再深入,無論是高性能的計算力,還是演算法應用,企業的系統、應用和數據都必須跑在一個平台上。
無疑,雲計算是一個最佳的平台,無論是BAT這樣的大公司,還是新興的創業公司,它們很多的AI訓練都是跑在雲上,尤其是大規模的、有海量數據的模型。
因此,我們看到阿里把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騰訊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而百度是智能雲事業群組。
技術平台
無論是阿里,還是騰訊、百度,它們都是一家平台公司。事實上,平台化是互聯網公司的一種典型特徵。
王健在《中台是個什麼鬼|白話中台戰略》一文中講,「在當今互聯網時代,用戶才是商業戰場的中心,為了快速響應用戶的需求,藉助平台化的力量可以事半功倍。」因此,企業需要平台化。
傳統的平台是由「前台+後台」組成。王健如此定義前台和後台:由各類前台系統組成的前端平台是前台,比如網站、APP、微信公眾號等;後台則是由後台系統組成的後端平台,比如財務系統、產品系統、客戶管理系統以及基礎設施和計算平台。
現在,則是提倡「中台建設」。最典型的例子是阿里的「大中台、小前台」戰略。
據悉,阿里「中台」戰略源於馬雲2015年對著名遊戲公司Supercell的一次參觀。一家只有200多名員工的遊戲公司,卻能接連不斷地推出多款爆款遊戲。成功的秘訣之一,是有一個強大的中台。
馬雲在阿里組建「共享業務事業部」,通過該部門來溝通前端的業務平台和後端雲平台。經過多年努力,阿里將自己的技術和業務能力沉澱出一套綜合能力平台,具備對前台業務變化及創新的快速響應能力。
《中台是個什麼鬼|白話中台戰略》文章指出:企業後台往往並不能很好的支撐前台快速創新、響應用戶的需求,後台更多解決的是企業管理效率問題,而中台要解決的才是前台的創新問題。
中台的目的是更好的服務前台規模化創新,進而更好的響應服務引領用戶,使企業真正做到自身能力與用戶需求的持續對接。
在BAT中,阿里的中台戰略實施得不錯。相比而言,騰訊的技術中台一直「缺位」,這也導致騰訊雲等業務無法有效展開。
因此,騰訊新成立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將之前分屬幾個事業群的騰訊雲、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和安全等行業解決方案面向To B的業務重新整合在一起。無疑,資源的整合,可以促使騰訊能更好地在「To B」行業發力。
對百度而言,同樣有技術平台的整合。在筆者看來,李彥宏提到的調整:搜索公司及各BG的運維、基礎架構和集團級共享平台整合至基礎技術體系(TG),這也是一種技術平台資源的整合,但是百度的TG體系似乎包含「後台」和「中台」。
全文總結:
無論是轉向To B業務,還是雲與智能的結合以及技術平台的建設,我們都看到BAT自身的一種變革。這種變革不僅源於外部的環境變化、激烈的市場競爭,而且歸根於企業尋求自我變革,進行轉型,應對新技術革命的一種安身立命方式。(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若轉載,需經作者同意,並附上出處(天極網)及本頁鏈接。)
參考文章:
1.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77077.html
2. https://mp.weixin.qq.com/s/Pa4V1zAF255AGxAnYxDpSQ
3.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Y3OTgwMA==&mid=2652463168&idx=1&sn=ea25a01a56e026db3cf1d04415226e76&chksm=bd4f52578a38db41d47d0c06cdc84cb0f9df408e539438f893ec48de77cc3da18193611af6d4&mpshare=1&scene=1&srcid=1123wqoVclcRHT4cU61Qm3ZM&pass_ticket=wZMP8vdFty4SKXuM1ktUisNt%2FO3Gl9NujZPHFZMrMl%2BGjJXlNc0E8cmCOwm2SOMd#rd
TAG:天極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