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現存最早運用圖解來說明脈象的脈象圖

現存最早運用圖解來說明脈象的脈象圖

本文為《杏林趣事》專欄第50期內容,感謝您的支持與分享!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其中,切脈是「辨證論治」的一項重要依據。脈象是 「診脈」的具象表現形式,指的是手指所能感到的脈動徵象,包括節律、頻率、充盈度、通暢的情況、動勢的和緩、波動的幅度等。

長期以來,歷代文獻主要以語言、文字,通過比喻和描繪來敘述各種脈象的特徵,例如,浮脈"如水漂木",芤脈"如按蔥管",滑脈"如盤走珠"等等。雖然這些描述形象生動,亦為人們所熟悉,但在概念上尚不夠明確和完整。如弦脈的脈象特徵,有的形容為"如按琴弦",也有比喻為"如循長竿末梢"者,在反映弦脈端直以長的特性方面有相似之處,但琴弦和長竿的粗細、質地等方面均有不可比擬的方面。

儘管傳統脈學在形象的比喻描述中歷代醫家做了大量的工作,對於中醫脈學的發展普及提高做出了重大貢獻醫學,但是不可否認它也存在很多的問題。鑒於這種情況,南宋醫學家施發取《靈樞》、《素問》、《甲乙經》、《難經》及諸家方脈書用之有驗者,並總結自己察脈的經驗而撰著《察病指南》三卷,沿用「七表八里九道」24脈分類法,以脈搏跳動的現象,創製33種脈象圖,以圖示脈,形象生動,別開生面。這就是現存最早運用圖解來說明脈象——《察病指南》。

全書內容以論脈為主,對平脈、病脈以及診脈原理皆根據古聖賢的遺論,加以推廣補充。其他言之未盡照著者,附以己意加以闡明。卷上總論脈法,闡述了脈的三部診法及其和臟腑的配屬關係,診脈方法,五臟六腑與四季的平脈、病脈、辨三因以及定生死脈訣27則。

卷中為辨七表八里九道、七死脈及診七表相承病法。卷下敘述傷寒、溫病、熱病、水病、消渴、泄瀉、下痢、腸澼、咳嗽等21類病證的生死脈象變化,並載有婦人病脈、胎脈和小兒諸病的脈法11則。

(圖片來源於:杏林大觀園)

此書雖以論脈為主,但又不專執一端,書中對聽聲、察色、考味等其他診法亦有闡發,示人診斷疾病應四診合參,方為全面。而且引證範圍廣泛,融會貫通,內容多采自《三因方》、《脈粹》等書,是宋代脈圖較好的一種。

《察病指南》的出現彌補了語言文字對脈象表述的不足,把不易掌握的脈象以圖形表現出來,是中醫史上很有意義的創舉。同時其語言簡練,通俗易懂,並附歌訣,易學易記,是一部優秀的臨床參考的診斷學書目。

(圖片來源於:杏林大觀園)

有沒有被以上中醫故事吸引到?小編告訴你,想了解更多中醫藥傳統文化,可以到杏林大觀園「國葯博覽園」進行參觀了解!

杏林大觀園在園區中心部位建造一座佔地180畝的「國葯博覽園」,其中中醫文化展覽館佔地12畝,建築面積3,600㎡。包括「歧黃之術館」、「滇南本草館」、「中華醫史館」、「中華葯史館」「少數民族醫藥館」五個展館和一條60平米的「歷代中藥經典處方長廊」。以繪畫、雕塑、文物等多種模擬手法,由淺入深、有血有肉,系統重現了五千年中醫理論、中醫診療方法及中藥加工業的發展。

(圖片來源於:杏林大觀園)

參觀地址:石林縣台灣農民創業園黑龍潭路一號杏林大觀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葯膳營養價值高,天氣轉冷,教你巧用養生
宋柏杉談小兒抽動症:不僅治孩子,還得治家長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