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月梁、三架梁、四架梁、五架梁、六架梁、七架梁

月梁、三架梁、四架梁、五架梁、六架梁、七架梁

在古建木構架中,梁是一個重要的水平受力構件,在較大型的建築物中,梁是放在斗拱之上的。較小的建築中,梁是直接放在柱頭上。依各自的位置、作用,形狀不同,各有各的名稱和構造。它們主要有:七架梁、五架梁、三架梁、六架梁、四架梁、雙步梁、月梁、三步梁、抱頭梁、挑尖梁等30餘種。

一、按照樑上面承托幾根檁來看,可以分為:月梁、三架梁、四架梁、五架梁、六架梁、七架梁

月梁

月梁,其上承托兩根檁

三架梁

三架梁其上承托三根檁

三架梁,其上承托三根檁三架梁放置在五架梁的瓜柱上四架梁四架梁是其上承托四根檁五架梁五架梁,是正身梁架的骨幹構件,其長四步架,其上承托五根檁六架梁六架梁是其上承托六根檁,長度為四步架加一頂步之梁

七架梁七架梁,其上承托七根檁,長度為六步架之梁按照步架劃分又分為單步梁、雙步梁,三步梁單步梁是架在雙步梁之上的短梁,長度只有一步架,所以叫單步梁雙步梁是在建築物的構架中,連接金柱和檐柱的挑尖梁,一般不起承重作用三步梁三步梁長度是三個步架還有一些這樣特殊的梁:太平梁、抱頭梁、趴梁、挑尖梁、元寶梁、遞角梁等。太平梁廡殿推山太平樑上承托桁頭並正吻之柱井字趴梁井字趴梁又稱長短趴梁,常用於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圓亭等攢尖建築抱頭梁抱頭梁是位於檐柱和金柱之間,承擔檐檁之梁,梁頭前端放置在檐柱頭上,後尾作榫插在金柱上。挑尖梁

挑尖梁不起承重作用,主要起連接作用元寶梁

元寶梁是徽州地區古民居中特有的裝飾角梁角梁又分為老角梁和仔角梁老角梁與仔角梁疊在一起,下面的是老角梁,上面的是仔角梁遞角梁也叫抹角梁遞角梁是指建築物拐角部分的斜梁。與面寬、進深各呈45度梁是古建築上架的最主要的承重構架,它承擔著上架構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上架木構件中最重要,最關鍵的部位。

中國傳統古建築結構複雜,這套木結構建築掃盲圖依照北宋李誡所著《營造法式》標註,結構各構件位置及名稱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解釋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築的縱向主要承重構件,栿上面橫向的構件是槫(tuán),現在稱為檁條,槫上面縱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兩條槫之間的椽子稱為一架椽,照片中這條栿託了四架椽子,稱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廣仁王廟正殿)

還是剛才那梁架,主要構件的名稱都標了出來,大家可以按圖索驥。各代在構件的樣式和使用上會有區別,這些區別是根據建築形式斷代的主要依據,但整體構架千年沒變。(山西芮城廣仁王廟正殿)

脊槫:屋架最高處的槫,位於正脊下

叉手:脊槫兩側,平梁之上的斜撐

平梁:又稱平栿,梁架結構里最上層的梁,長兩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廣仁王廟正殿)

這是一張六椽栿的結構圖,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牽錯落搭配,托舉出房子的山間尖,早期木結構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實例很少,這個梁架結構來自山西平順淳化寺正殿。

劄牽:長一椽的梁

古建築的梁架結構有多種組合,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築,結構與上圖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兩椽),逐層遞減,形成中國式房屋的山尖。(山西澤州西四義普覺寺)

闌額是柱頭間的聯繫構件,安裝於柱頭,上皮與柱齊平,有些建築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這樣的聯繫構件,稱為「地栿」。普拍方安裝於柱頭闌額之上,壓於櫨枓之下。普拍方與闌額的斷面呈「T」字形。早期建築一般不用普拍方,現存十幾座唐和五代建築中只有平順大雲院彌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後開始應用廣泛。(山西沁縣大雲院正殿)

鋪作是由斗拱組成的構造單元,分為三種,立於柱頭的稱柱頭鋪作;立於兩柱之間闌額或普拍方上的是補間鋪作,立於轉角處角柱上的叫轉角鋪作。附圖是座歇山頂建築,前檐可見兩朵柱頭鋪作、三朵補間鋪作、兩朵轉角鋪作。如果是懸山頂,則沒有轉角鋪作。(山西沁縣普照寺正殿)

這張示意圖是七鋪作,鋪作數=出跳數+3,上圖雙抄雙昂出四跳是四層,另加櫨枓、耍頭、襯方頭各一層,共七層,稱七鋪作。(山西平遙鎮國寺萬佛殿)

和上圖是同一朵鋪作,不同視角,標出各部件名稱。(山西平遙鎮國寺萬佛殿)

鋪作層最下面的大枓稱為櫨枓。

櫨枓口內縱向伸出,出跳的栱稱為華栱。

櫨枓口內橫向伸出,與華栱相交的是泥道栱。

瓜子栱是華栱(或昂)頭上橫出的栱(最外跳除外),栱下是交互枓,栱兩頭坐散枓,上承慢栱。

慢栱是是施於泥道栱和瓜子栱之上的橫向栱。

令栱是最外跳上的橫栱,鋪作外傳在橑風槫或橑檐枋之下,里轉在筭桯方下。令栱和瓜子栱都是施於跳頭的橫栱,區別在於令栱在最外跳上,瓜子栱在裡面的跳頭上。

交互枓施於跳頭,十字開口;施於替木下順身開口。

散枓施之於橫向栱的兩頭或偷心造的跳頭上。

齊心枓是用於栱中心的枓,圖中令栱的中心位置用了一枚齊心枓,令栱的兩端則是散枓。

柱頭方是壓在柱中線上的長方,長同屋面,與鋪作結合為一體,把同一側面的鋪作聯繫起來。山西早期大木作的常用做法是鋪作橫向第一跳為泥道栱,泥道栱之上即開始使用多層柱頭方,慢栱隱刻於柱頭方上。

羅漢方是位於鋪作出跳之上的長方,外轉位於柱頭方和橑風槫之間,里轉位於柱頭方和筭桯方之間。

鋪作最外跳上承托的槫稱為橑風槫,也是整個屋架結構中最下面的槫,這一位置也有不用槫而用方的,稱為橑檐方。山西絕大多數早期大木作使用橑風槫,我只見過幾處應用橑檐方的實例。

枓直接托替木不用令栱的情況很少見,只在唐宋時期有些實例,這張圖是唐代建築山西芮城廣仁王廟正殿

如果鋪作跳頭上使用了橫栱稱為計心造,沒有使用橫栱則稱為偷心造,附圖是一朵四跳七鋪作枓栱,第二跳的跳頭上使用了瓜子栱(橫栱),第四跳的跳頭上用了令栱(橫栱),因此這兩跳稱為計心;第一、三跳的跳頭上沒有使用橫栱,這兩跳稱為偷心。

鋪作里轉一般比較簡單,配圖這個使用了華栱和壓跳,也有些直接只用華栱。(山西屯留寶峰寺五方佛殿)

五鋪作單抄單昂重栱計心造。(山西武鄉大雲寺大雄寶殿)

有些古建築的枓栱昂與耍頭都採用斜置構件,且外形相似,如何區分昂與耍頭呢?這種情況區分的方法是看是否出跳,出跳的為昂,不出跳的是耍頭。如圖這朵柱頭鋪作,下面出跳托令栱的為昂,上面不出跳的是耍頭。(山西長子崇慶寺)

華栱或昂向前挑出一段稱為「跳」,這張照片中下面的華栱和昂各向前挑出一段,各出一跳,這朵枓栱一共出兩跳。耍頭不向前挑出為不出跳

再做張假昂與耍頭區分的圖。假昂和真昂一樣也出跳,區別是真昂是斜置構件,用槓桿原理挑出,而假昂是水平構件,只把昂尖做成昂形,作用與華栱相當。假昂與耍頭的區分同樣是看是否出跳,此圖下面出跳托令栱的是昂(假昂),上面不出跳的是耍頭。(山西平順北社觀音堂)

檐角構件名稱(山西平順淳化寺)

柱頭方是鋪作中位於柱頭中心線上橫向的方材,同位置的最上一層稱為壓槽方。附圖是山西五台唐代南禪寺大殿,第二跳華栱為殿內的四椽栿梁頭伸出,壓槽方在梁之上,到了宋代以後大部分梁不參與枓栱,而是壓在鋪作層之上,壓槽方就到了梁的下面。

隱刻是古建築中的一種常用手法,這張圖中的建築沒有使用獨立的慢栱,而是在柱頭方上刻出了慢栱的形狀,兩端仍然使用了散枓,這種不使用單獨構件而是在其他構件上刻出部分形狀的做法稱為「隱刻」(山西五台南禪寺大殿)

懸山頂和九脊頂兩山伸出的部分稱為「出際」,安裝於出際處的椽子稱為「廈頭椽」因為九脊頂又稱「廈兩頭造」,而懸山頂沒有兩山出檐,又稱「不廈兩頭造」。搏風板安裝于山面出際處以擋風雨,垂魚惹草即保護槫頭又能起裝飾作用。

懸山頂建築山面。(山西襄垣文廟大成殿)

山西長治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壺關縣清流老君廟元代正殿的東山牆在2013年雨季坍塌了,梁架外露,六椽屋四椽栿對乳栿用三柱是晉東南地區早期大木作最常見的梁架結構形式,這張圖標出了主要構件的名稱。

不少古建築採用組合式主梁,配圖這張進深六椽,採用四椽栿對前乳栿用三柱,乳栿也有對在後面的,兩段梁的結點在內柱上。

四椽栿:長四架椽的梁;

乳栿:長兩椽的梁;

劄牽:長一椽的梁。

配圖這座大殿是山西長子善村龍王廟,山面護坡和牆塌了,骨骼外露。

這張圖也是四椽栿對前乳栿用三柱,殿內效果。配圖是山西長子壁村三嵕廟,元代,現在後檐柱嚴重內傾,很危險了。

四椽栿對前乳栿。組合式梁架的種類很多:三椽栿對劄牽、四椽栿對前後劄牽,二椽栿對前後乳栿等等,以後慢慢作圖。

這張圖是山西長子西上坊成湯廟金代正殿的轉角鋪作,可見山面柱頭方延伸過來成為正出的華頭子,前檐的柱頭方同樣延伸過去成為橫出的華頭子。《營造法式》卷十八「殿閣外檐轉角鋪作用栱、枓等數」中說「華頭子,兩隻,身連間內方桁」指的就是這種結構。

從卷十七「鋪作每間用方桁等數」可知方桁指的是柱頭方等小方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工機械刀具知識 的精彩文章:

行業標準 木工刀具術語 方鑿鑽
電木銑刀具 樣規導板的安裝使用方法

TAG:木工機械刀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