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風」之中,他們等著翻盤
編者按:
2018年,一股「逆風」席捲整個科技行業:資本市場遭遇寒冬,網約車安全問題亟待解決,用戶隱私意識覺醒……越來越多的非技術性因素,正在影響著科技行業。
逆風讓來不及轉向的人從高處墜落,也讓及時掉頭的人有了二次騰飛的機會。在2018年即將結束的時候,那些身處「逆風」之中的人,也講述了他們在2018年的高興與失落,奮鬥與掙扎。
文 | 身處「逆風」中的那些人
整理 | 騰訊新聞科技年終策劃組
今年的逆風來得有點猝不及防。
我們對話了二十名身處「逆風」之中的人,他們有科技股的擁躉,卻被暴跌的股價弄得猝不及防;有P2P的受害者,幾年的積蓄化為塵埃;有常年夜班的女乘客,晚上打網約車必須要隨身帶著報警器;有深諳互聯網企業如何使用隱私的程序員,卻也陷入隱私被盜用的麻煩事中;有數碼發燒友,本來是京東的重度用戶,今年卻沒能「抵抗」住拼多多的價格誘惑;有換了幾次工作,仍然被上司騷擾的科技女白領。
好了,聽故事吧。
資本逆風:
投資客2018年的血與淚
2018年,多達數十家中國科技公司赴香港、赴美國上市,但超過90%的公司破發;矽谷巨頭股價接連創新高後,慘遭暴跌;區塊鏈引發全民炒幣熱,但大潮迅速退去,就連礦機賣家也入不敷出;數百家P2P平台爆雷,投資者一夜傾家蕩產……2018年的資本寒風,比往年颳得還要猛烈。在這股「逆風」之下,很少有人能保全自己。
創業公司高管:我投科技股本來賺錢 但一支癌症免疫概念股讓我血虧
講述人:陳力、高楠
職業:創業公司高管
投資偏好:科技股,尤其偏重美股科技股
陳力:
我平時手裡還算寬裕,所以有閑錢搞投資。我的投資主要是在美股,因為自己是科技圈的人,而科技股幾乎都跑美國上市了。收益怎麼說呢?有賺有賠吧,但總體還是虧了。
我算是科技股的擁躉,涉獵的公司也較多,中概股里我買了京東、網易、阿里,美國的公司買了Facebook、亞馬遜、蘋果、谷歌、英偉達。
我在阿里、谷歌、蘋果這些大公司身上都是賺錢的,今年看到一支主打癌症免疫治療概念的公司股票,覺得很有科技范兒,於是就投進去了,但是直接血虧60%,把其他股票的盈利全給抹平了。我只能明年觀察下行情,再看能否挽回頹勢。
今年好多科技股都赴美上市,我也選了一家公司,當時買了華米,覺得有小米生態鏈背書,而且銷量確實也還不錯,高中低端產品全線布局,但是投資收益有點失望。
都說今年是科技股的寒冬,但我肯定會繼續持有,而且未來也會投資,畢竟我自己也是科技行業的從業者。
高楠:
我今年的投資收益不太理想。今年我買了獵豹、陌陌、微博、新東方、映客,兩個月前差不多清空了,總體累計虧損超過20%。
我其實是從去年開始炒股,去年最高浮動收益接近100%,誤以為是自己會炒股,今年才知道是自己蒙的,只是趕上市場行情而已。
今後只炒我熟悉的科技股,不能投資這麼多。如果能重新回到今年年初,我不會炒股了,放理財得了。
網媒運營:我投資了10萬炒幣,現在就剩了1萬
講述人:孫威
職業:網媒內容運營
投資偏好:炒幣
因為今年區塊鏈特別火,我們在區塊鏈的內容上加大了運營。但現在談到區塊鏈,基本就是炒幣,所以我跟幣圈的一些自媒體和發幣機構就認識了。
那個時候,我可以拿到一些數字貨幣天使輪的份額,而且當這些數字貨幣上交易所後,漲幅非常明顯,上半年的時候,我的投資回報還是可以的。
但後來不知道怎麼的,可能是幣快挖完了,也有可能是趕上了監管政策出台,或者是到了收割我們這波韭菜的時候了,我之前的收益至少都是兩倍,結果幣圈一下子成了熊市,我最後賠了差不多90%吧。10萬塊錢砸進去,現在就剩1萬左右。
我接下來肯定不會再投了,原因很簡單,錢都沒回來呢,沒錢了。
互聯網白領:我投給P2P的錢就像扔進了河裡
講述人:楊德
職業:互聯網白領
投資偏好:P2P
我這一年真是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投資風險。我把攢了好幾年的積蓄,差不多36萬吧,投進了一家P2P平台,這個平台號稱是業內四大高返平台,結果最終還是爆雷了,我的錢就跟河流里的一朵小浪花一樣,轉瞬即逝。
聽到那個平台爆雷的消息,我大哭了一場,冷靜下來後就開始反思自己的投資策略,其實是有點冒進的。真不該冒這麼大的風險,把這麼多錢都投進去。
中國的P2P太坑了,好多跑路的平台最開始都上了電視節目,讓人相信他們是安全的,結果最後還不是一無所獲。
今後我不再碰P2P了,但是我會關注相關法律的完善,我還想把我損失的錢給要回來,不想當金融難民。
網約車「逆風」:
乘客和司機其實都需要保護
經歷了補貼大戰、整合大潮之後,本來已經風平浪靜的網約車行業,因為鄭州空姐和溫州女孩兩條生命的意外逝去,瞬間又被推到風口浪尖之上。
在高關注度之下,網約車更多的陰暗面也得到了曝光:司機收入過少,部分乘客素質過低,引發司乘矛盾……從2013年到現在,儘管行業格局已經基本確定,但網約車依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逆風」之下,網約車如何保護乘客的安全,司機的利益又該如何滿足?
女乘客:我隨身都帶著報警器晚上車內錄音很重要
講述人:馬莉
身份:女乘客
打車習慣:常加班,晚上回家需要打網約車
在空姐和溫州那個女孩出事之後,我對網約車其實是抗拒的。因為我經常加班,很晚的時候打車,說實話有點緊張。
所以我會在上車前確認車牌號,上車後不和司機有過多交談,有時候實在太晚了,就會在車上一直和男朋友打電話,一直到達住的地方。另外我的包里一直都帶著報警器,這會讓我有安全感。
滴滴現在有全程錄音功能,我覺得這個做法太對了。不過平台不錄音也沒關係,如果深夜坐網約車,又不能和男朋友打電話,我自己也會開啟錄音。
男乘客:為了少等一個小時,我願意加價打專車
講述人:王明
身份:男乘客
打車習慣:加價也要打專車 絕不打順風車
就是今年11月,我在北京一家挺偏的酒店參加活動,活動結束後已經晚上10點半了。我一開始用滴滴叫的快車,但是顯示前面有30多人,預計至少要等一個小時,之後我又選擇了計程車,又是叫了幾輪,沒人接單。
我當時毫不猶豫選擇了專車。貴就貴點,畢竟位置比較偏,不好叫車也可以理解。價格到60,還是沒有專車來,我連著給司機加了兩次價,終於有一輛車從離酒店4公里的地方接單了。
我最後花了80多塊錢到家,如果計程車打表的話,只需要30元左右,但是我覺得挺值的。我打車的地方晚上沒有計程車經過,酒店很偏,多付錢是應該的,相當於我用50塊省去了等待的1個小時,還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一個原因,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專車比較安全。說實話,只要當時能馬上打到車,是安全的車,哪怕是100元我也願意出。
我自己平時都是用快車、專車,從來沒有坐過順風車。我覺得順風車的司機太魚龍混雜了,司機上傳身份證、駕照、銀行卡就可以開順風車了,我可不敢坐。
北漂司機:遇到奇葩乘客,真的讓我很難受
講述人:陳亮
身份:司機
來自:山東某縣城
應該是三年前吧,我經常看到有報道說「司機開網約車,一個月能賺好幾萬」。我當時看了特別心動,自己也開了好長時間的車了,技術並不差,所以就想來北京試試。但拖家帶口不現實,我就把老婆孩子留到老家,每個月我給他們寄錢。
但沒想到等我開始乾的時候,平台已經不再搞大規模不貼了,我一天干十二個小時,一個月到手也就幾千塊錢,很少有過萬的時候。
但這些我都能接受,畢竟行業就是這樣,其他的司機也都跟我差不多。只是辛苦了一天,真的很怕遇到奇葩乘客。
上半年我就拉到一個醉酒的乘客,快到目的地的時候,他突然吐到了我的車上。如果乘客吐到車子上,我不僅要花時間去清洗,而且因為車內有異味會影響到第二天的生意。
因此一般的情況是,乘客會賠償司機一點錢。我就想讓他賠償,他上來就一句話「我沒錢」,然後我倆就僵持在那裡。
最後還是我先讓步的,畢竟我一直陪著他在這裡耗著,我啥也得不到啊。我也沒為難乘客,然後我就反饋到滴滴客服,客服說會核實情況,然偶胡再處理。到第二天的時候,滴滴客服給我打電話,說讓我提供現場的照片。
提到這個事情我就來氣:「你昨天不讓我拍,今天我車都洗好了,我上哪去給你拍啊?」
二線城市司機:司機太弱勢了,希望輿論能夠關注我們一下
講述人:王有勝
身份:司機
來自:南京
我今年45歲,在南京本地跑了三四年滴滴了,每天有500多塊錢的流水,其實還算不錯的。但是我今年猶豫是否還要繼續幹下去,主要是年紀有點大,每天跑10個小時,壓力確實不小。錢還是能賺的,不過肯定是辛苦錢。
現在對全職網約車司機的要求越來越高,那麼相對應的福利待遇是不是也可以提高一下?現在能賺錢的網約車司機,基本都是每天在外面跑12小時以上,像五險一金,對於全職司機,是不是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繳納一下?而且司機一坐就是一天,有很多職業病,這方面是否也可以照顧一下?
認識我的人,都說我脾氣很好,但有時候遇到不講理的乘客,我真是挺生氣的。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那次我接到一個大單子,位置很偏,等我把車開了非常長的一段路過去,卻沒找到人,打電話過去問,乘客說因為看到路過一輛計程車,就直接走了。我在電話里問為什麼不取消滴滴,對方就說是忘了。他一句忘了,讓我白跑了10公里。
很少有乘客願意去體諒司機,彷彿司機做什麼都是應該的。而每每碰到不好的情況,乘客都會通過朋友圈甚至通過媒體去投訴。
有一次我送一個醉酒的乘客,剛把他送下車,就發現他醉倒在路邊了,怎麼叫都叫不醒。我就守在他旁邊,終於看有人打他手機,最後聯繫到了他老婆,把他接回了家。
但媒體會報道這些事嗎?如果要是我當時直接開走了,他還出現了什麼意外,估計現在應該各種報道了吧?
隱私安全逆風:
商業利益下的無奈選擇?
今年3月,媒體曝光一名研究員在未經Facebook許可的情況下,向劍橋分析分享了5000萬Facebook用戶的數據,並被劍橋分析用於投放政治廣告。
隨著Facebook醜聞的曝光,隱私安全開始被放置到聚光燈之下,蘋果、谷歌、Twitter等也紛紛中槍,國內眾多APP軟體也被查出有泄露用戶隱私的嫌疑。
如何在APP使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如何堅守住「保護用戶隱私」這道底線?隱私安全帶來的逆風,引人關注。
北漂人員:來到北京我才發現,我的身份證已經「被註冊」到極限了
講述人:李茂
職業:創業者
我三年前來到北京,打算創業,當時還沒有取消漫遊費之類的說法,所以我肯定得辦理一個北京當地的手機號。
我到營業廳準備辦理手機號的時候,營業員就跟我說「先生對不起,您身份證綁定的手機卡已經達到了上限,沒辦法繼續辦理手機號了。」
我是科技圈的,所以記得特別清楚,按照規定,一個身份證最多可以註冊五個手機號,但我根本就沒印象開過這麼多的手機號,我就跟營業員要求看一下自己身份證綁定的是哪些手機號。
我一看綁定的手機號,好幾個都不是我辦過的,完全不知道。我頓時就特別憤怒,沒有我的身份證是辦不了手機號的,這中間到底是怎麼弄的?
從那兒以後,我就覺得自己的隱私無時無刻都在泄露。我經常接到各種陌生的電話,顯示來自湖南長沙、湘潭、株洲,最頻繁的時候一天能接到十幾次,有時候是問我是否有貸款需求,有時候是跟我說他們那裡有特價活動。
金融白領:我被一個陌生人詢問是否可以付費裸聊
講述人:曾穎、牛志廣
職業:金融白領、程序員
曾穎:
我在金融領域工作,其實對自己的隱私保護得挺好的,但是突然有一天,在我最常用的一款社交軟體上,被一個陌生人添加,我以為是圈子內的朋友,就通過了驗證。
加完好友之後,他直接開口詢問是否可以付費裸聊。我當時就感到被侵犯,追問他是如何得知自己信息的,他說通過加人軟體就可以輕鬆做到,而且不需要進行任何回應,直接聊天。
我這次真是覺得自己的隱私被無恥地盜用了,而且這事也給我造成了很大的陰影。我現在對於一些敏感信息,都很沒有安全感,比如財產信息、居住城市、消費記錄等等,感覺都被商家了如指掌。
牛志廣:
我之前曾收到過陌生人打來的電話,詢問我是否需要貸款,是否需要理財。
其實這都是無所謂,有可能是電信密集轟炸,但是他們給我的對話,我可以很明確一個信息:他們不僅知道我的電話,而且他們知道我最近的狀況,知道我買房了,可能需要貸款,於是就把電話給我打過來了,但是我根本不知道他們從哪兒得知的我的信息。
我是個程序員,知道有些APP確實讀取了用戶隱私,但是真的沒想到,隱私可能就是這樣被一點點泄露、販賣了。
媒體人: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我動用了小號
講述人:魏國強
職業:媒體人
我在科技圈媒體工作很久了,也知道一些隱私盜用的事情,所以我自我感覺,自己的隱私保護措施做得很好。
比如我購物的時候,會選擇用小號來進行保護隱私,原來我有一個用了多年的號,因為廣告太多,也放棄使用了。
我現在的手機號是一個大王卡,基本上沒有什麼騷擾簡訊和騷擾電話。這年頭,沒兩部手機,感覺都要廢了。廠商拿著隱私到處用,弄得我隱私滿天飛。
不過兩個手機號來回切換,也是一件麻煩事,但我依舊堅持這麼做,一個自己用,一個就純粹是處理那些騷擾信息了。
另外還有現在標榜人工智慧的APP,使用日常隱私的情況比較多。比如有個短視頻APP,會讀取我的地理位置,給我推薦一些周邊美食的視頻,這不就是知道我確切的地理位置嗎?更恐怖的是,有段時間我想打羽毛球,我還啥都沒看呢,它就給我推薦了羽毛球的教學視頻,太恐怖了!
消費逆風:
電商巨頭感受到了「拼團」壓力
隨著阿里、京東的領先優勢愈發明顯,所有人認為都認為電商格局已定。但拼多多的強勢崛起讓外界驚呼:原來下沉市場如此廣闊,五環外人群如此龐大。
與此同時,智慧零售的出現,融合了線上線下消費渠道,豐富了購物體驗,也讓消費渠道開始洗牌。
在消費變革的大背景下,我們看到了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紛紛上線拼團業務,盒馬生鮮、7FRESH等線下生鮮店也層出不窮。曾經的巨頭們,選擇用變化來對抗逆風。
數碼發燒友:我是京東重度用戶,但我今年在拼多多上買了一台iPad
講述人:陳璞
購物經歷:拼多多上買iPad
拼多多一開始出來的時候,我其實是不屑一顧的,但是我根本沒想到,我第一次在拼多多上的購物,竟然是買了最新版的iPad Pro。
就是今年雙11,iPad Pro還在預售,拼多多就給出了700元的優惠。我當時聽說的是,參與本次促銷的商家,都收到了拼多多平台的直接補貼,賣的也確實是可以開發票的國行。
看到這樣的消息,說真的,我有點動搖了。其實在數碼產品消費上,我本來是京東的忠實用戶,但這一次拼多多的價格確實非常有吸引力。
我最初還是在觀望。在我的印象里,拼多多就一個9塊9包郵的雜貨店,誰會在小商品市場買iPad呢?但沒辦法,它那邊的價格太有優勢了。
但在下單之後,我還是提心弔膽了一陣。我買的那家商鋪,應該是備貨不足,我當時買完看留言,好多人都說沒按時收到商品,催著商家發貨。
更煩人的是,即便商家點擊了發貨,填寫了快遞單號,但無論我怎麼查,只能對著空白的物流信息發獃。
我的訂單本應該在11月13日前發貨,但直到11月18日商品才真正被寄出,11月20日才收到貨。
我等貨的時候也向商家發起了抗議。商家跟我解釋,因為促銷力度大,銷量大大出乎了預計,發貨出現延誤不可避免。
好在最後收到了貨,而且還是正品,我以後可能要考慮拼多多買數碼產品了。
新媒體編輯:對打著「新零售」標籤的便利店沒感覺
講述人:張揚
職業:新媒體編輯
我是干新媒體的,平常也是經常接觸一些新生事物。去年看了很多報道,自己也親身參與了一些新生事物的報道,就是感覺怎麼一夜之間互聯網公司都在開生鮮店、無人店。但說實話,對我的影響真的不是很大。
現在的購物都很方便,淘寶、京東,有需求直接網上買,就很方便啊。日常生活用品,家附近的超市或者便利店就可以滿足,我會選擇離家近的那一個,不管它是天貓開的,還是大媽常逛的菜市場。
我不會特意去留意盒馬生鮮這些店的具體位置,我對這些沒有特別的好奇,更多時候是逛街的時候看到了偶爾進去看看,當時會不會買也要看價錢和自己的需要。
新零售創業者:我如何讓偏遠小鎮的青年,0點也能買到礦泉水
講述人:黃鴻光
職業:便利24創始人
我觀察到今年消費行業的整體趨勢是:各個消費環節離消費者越來越近,用戶的消費行為因技術帶來的效率提升而變得越來越便利。
比如火爆了大半年的拼團,正是基於小程序應用倒逼消費渠道和場景發生改變,使得整體消費環節離消費者越來越近。
原來創業者可能都會做APP,然後自己去搞流量,吸引消費者去使用APP。現在拼多多的案例,也使得消費行業的創業者加大在小程序上探索社區模式的投入力度,微信10億的用戶基數,幾乎覆蓋了整個用戶尾部層次,這也使得消費距離用戶更近,二三四五線用戶都能夠更便捷地消費。
除了軟體上的變革驅動消費行為變化,硬體上的改善也有利於將消費便利帶到下沉區域。比如我們發現,中國還有680萬夫妻店不是24小時服務,於是我們就製作售貨機,幫助地處偏遠的夫妻便利店延長營業時間。
去年我們試水做便利店的時候統計過相關數據,中國品牌便利店才10萬家,夫妻店680萬家,而分布在二三四五線城市的基本都是夫妻店,不是品牌店。
我們畫了一些圖紙,從廣東、福建、華東,包括武漢、成都、重慶,十幾個城市切入去做調研,諮詢夫妻店是否會使用我們的智能售貨機,即便夜間無人也可以銷售。剛開始我們只寫夜間,沒敢想白天還有訂單量,我們發現商家都很願意接受。
在去年12月份的時候,我們開始做第一批機器。我們選了一個很偏的、比較尾部的城市試水——汕頭。1月23號售貨機上線後,在春節前就做了11個點位,效果很不錯。
我們有了一些新發現,比如尾部城市售貨機不單夜間有訂單,白天也有訂單,還有年輕人習慣跟機器打交道,水、飲料、避孕套等符合在售賣機賣的品類,年輕人就會在那裡買。
夫妻店有些面積比較大,平效不會像品牌便利店那麼講究,把空間摳得很細緻,品牌便利店在租金比較高的地方,他們會在乎每一平米的使用,但夫妻店不是,它們往往分布在城中村、一些非主幹道,面積很大。
我們不斷發現驚喜,剛開始B端很接受,後來發現C端用戶也很接受,大家買習慣了,掃完碼走人。
我們現在先從設備上、從後台提供商介入,以合作的態度,把零售的錢讓B端商戶掙,但從整個流程上,能夠運作、做規模,這是我們自己思考摸索出的一個有所創新的模式。
整體而言,2018年消費習慣和消費渠道,都隨著技術帶來的零售模式創新,而悄然發生變革。
拼團創業者:我用社區拼團,讓五線城市的用戶吃到最甜的橙子
講述人:王鵬
職業:十薈團創始人
消費行業近幾年發生了一些變化,傳統的消費模式是「人找貨」,而現在的模式是「貨找人」,這是近期消費行業的整體趨勢。社區拼團能更好地幫用戶便捷地消費,比如微商和社交電商,這兩種創業模式的崛起就是消費行業變化最好的代表案例。
此外,小程序的出現改變了很多消費品牌和營銷的商業布局。微信有10億用戶,小程序能夠很好地銜接這些用戶,小程序的引流作用在各個行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這對消費行業的創業者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機遇,未來也會基於此衍生出更多可能性,「社區拼團」就是其中的一種。於是,我決定做十薈團,並將南京、天津這兩個一南一北的城市作為試點城市。
這兩個城市的銷量十分好。在2018年雙十一期間,十薈團上光橙子這一種水果,就賣出了60萬個。儘管初期嘗到一點勝利,但我們並不想立即進入擴張階段。我們一直思考:如何才能給社區家庭帶來更高性價比,並且為用戶帶來遠超傳統電商的購物體驗?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我們找到了答案:為家庭甄選出好商品。以愛媛甜橙為例,如何為用戶甄選出性價比高的甜橙?讓他們覺得口感好的同時,又能覺得優惠。
我們的做法是,進入甜橙的原產地,並找到當地最頂級的果園,以整園訂果的模式,降低採購成本。雖然也會面臨一些難題,比如有的電商平台在果子成熟之前就優先將其採購上市,導致我們的上市時間晚於其它平台,引發了一些客戶的抱怨。每次遇到這種問題都會讓我們很苦惱,但客戶體驗過我們的產品之後這些疑問就都消失了。
我自己也經常在「十薈團」上測試用戶體驗,我會找附近的團長並加入拼團,體驗購物流程,甚至會裝作有售後問題的顧客,以此探測售後服務是否讓人滿意。
總體來看,2018年,社區拼團誕生很多創業者,但如果想做出差異化,考驗創業者兩個方面的能力:其一,對供應鏈的把控力;其二,運營端能為用戶帶來的差異化服務,提升獲客、運營、商品投放及營銷效率等。整體的效率決定社區拼團未來能走多遠。總之,未來誰能真正做成,最根本的還是誰能把供應鏈和用戶服務做紮實,並建立標準化的服務體系。
性騷擾舉報大潮下的逆風:
中國女性仍不敢公開面對
Me too運動如火如荼,科技公司的性騷事件擾曝光:安卓之父深陷醜聞、Uber高管接連染指……但在在眾多矽谷公司的性騷擾事件中,我們竟然看到有些為了保護涉事高管,希望通過花錢來堵上受害人的嘴,更有甚者對受害人威脅、恐嚇。
我們還看到,相比矽谷的轟轟烈烈,國內的科技圈女性仍顯沉默,不敢公開指出那些騷擾過自己的人。
在和多名科技圈的女性接觸之後,她們終於把故事說了出來,這或許就是「走出」這股逆風的第一步。
與此同時,科技公司也需要反思:如何規避性騷擾在公司內發生?如果頻繁發生這種事,是不是企業價值觀也出現了問題?當發生了這種事情之後,該如何處理?難道真的就是用錢去堵住受害人的嘴?
社交軟體公司員工:組長說想要「睡我」
講述人:左曉華
職業:武漢某社交軟體公司員工
我今年才25歲,剛剛工作兩年,但是已經換了三份工作。我其實也不想,但是真的是受不了那些騷擾我的人,而且裡面還有我的領導。
今年情人節,部門內部搞一次聚餐,我被安排坐在組長的旁邊。當天是情人節,大家聊的話題也越來越曖昧,有些同事就開始講黃段子。這時候組長突然把我抱住,當著大家的面說「你做我女朋友吧,這樣咱們就可以一起睡了。」
我當時在努力地掙扎,但他就是不撒手,弄得我非常尷尬。對於那句「一起睡」的言論,我也只能說當做沒有聽見。
可能是因為大家都在,再加上我的反應有些僵硬,組長鬆開了手,然後說」哎呀,咱們公司就是做社交的,小同學你要放開一點,互聯網公司都是很開放,我就開個玩笑哈。」
當晚飯快要結束時,他說為了表彰這段時間我的努力,送上公司的一個小周邊。我當時還挺開心,回家後發現那個裝了周邊里的盒子上面寫了他家地址。
其實這些事同事們也都有看到,但是沒有當面點破,畢竟誰又會直接抹了領導的面子呢?還想不想幹了?後來他還繼續騷擾我,我也只能用沉默來回擊,除了工作,基本不再回復他的消息。
好在後來公司又新進了一個更好看的女同事,有了新的目標。組長估計是見我很抗拒,所以也很少找我了。不過有他的聚餐場合,我基本都是找借口不去了。
電商平台BD專員:總監說為了娶我,他可以離婚
講述人:聞雅麗
職業:某電商平台BD專員
我一直渴望在大公司工作,國內幾家一二線的互聯網公司我都投過簡歷,最終進了一家電商平台。一開始我是很興奮的,也想用努力工作,來回報領導。
招我進來的總監總是約我吃飯,我一開始也沒在意,就覺得是領導關懷新入職的下屬。但是後來發現有點不對勁,他總是問我的感情經歷,大學是否談過戀愛,現在是不是單身,而且還問到我在哪兒住,父母有沒有跟過來。
畢竟我也是20多歲的人,這方面的事情多少都懂點,我覺得領導可能是太關愛我了,所以我就開始有意識地跟他保持距離,不一起吃飯,除了彙報工作,盡量少和他有交集。
大概是今年8月,我們一起去成都出差,我倆住在一家酒店的兩個房間里。晚上他叫我過去,說是溝通一下明天見客戶的細節。
我當時還是有點警覺的,覺得晚上進一個男人的屋子,需要做點準備,於是我從敲門開始,就打開了手機錄音。
果然,工作談了五分鐘,他就開始轉移話題,突然就抓住了我的手,說從我面試的時候,就喜歡上了我。我知道他已經結婚了,所以趕忙就說「不行,不行,你都結婚了,怎麼能這樣」。但是他說「為了你我可以離婚」。
說真的,我當時真的很害怕,畢竟是男女獨處一室,我處於很不利的位置。於是我就乾脆直接說了,對不起,請讓我離開,我已經開了錄音了,咱們都別把事情鬧大。
但是總監似乎也有所準備,堵著門不讓我出去,就說讓我再考慮考慮。我也不說話,我們就這樣一直僵著。
我當時心裡也有了一些底氣,知道他是農村出來的,能在這樣一家互聯網平台當上總監,是來之不易的,不太可能做出特別過分的事情。
大概過了十幾分鐘,他也覺得有些累了,就把身子側開,讓我出去,我立刻就飛奔出去,第二天談完工作,就自己改簽了機票回到了北京。
後來他也沒對我做什麼,但是就開始在工作上面找我的茬,給我安排定會議室、走合同這些雜活,不讓我接觸核心工作,弄得我現在都想離職了。
銷售:領導帶我應酬,在車上要親我
講述人:蔣瀟瀟
職業:某電信公司銷售
我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銷售,其實一開始選擇這個職業的時候,家裡是不太同意的,覺得一個女孩子成天拋頭露面,各種酒局飯局,不太好。
但是我覺得這都是工作,而且去的也是一家正規的電信公司,還是國企,即使是銷售也是按照正規流程走的,肯定沒問題的。
一開始確實跟我想的差不多,我們身在國企,拜訪的客戶也都有一定涵養,沒有出現電視里那種靠喝酒、打情罵俏才能敲定銷售單子的情況。
但是我萬萬沒想到,沒有這樣的客戶,卻出現了這樣的領導。也是有一次出去應酬,那天客戶和領導都比較高興,因為簽了一個大單子,算是石頭落地了,喝了不少酒。因為考慮領導喝多了,我就替他叫了個車,結果他非得要我送他回去。
沒辦法,我只能答應了。就是為了不必要的麻煩,我一開始上的是副駕,但是領導在後面拍我,說讓我到後面去坐,有些事情要和我溝通。
一開始老闆還比較守規矩,在我旁邊坐著,也不說話,就是看著窗外。結果突然伸手摸我的大腿,而且還把臉湊過來,就要親我,嚇得我趕快叫司機路邊停車,我打開車門就跑掉了。
我特別慶幸那天不是坐在老闆的車裡,或者他提出來讓我把他送到家裡,否則出現什麼事情,根本不堪設想。
這件事情我誰都沒有說,老闆第二天也當沒發生任何事情一樣,但是讓我一直心有餘悸。所以待了不到一年,我就選擇了跳槽走人。
另外還有一次經歷,非常讓我噁心。有一位男同事,是不是單身、結沒結婚我完全不知道,交集比較少,就是入職後加了微信。
突然有一天問我有空嗎?想和我睡覺,並且給我發生殖器照片,我當場就把他的微信刪了。
程序員:如果公司沒處理好性騷擾這種事,他們的產品我都不太想用了
講述人:方小哲
職業:程序員
就是上個月,我看到有條新聞,說是安卓之父魯賓當初離職,是因為性騷擾的緣故,而且還有實錘。我當時看到都震驚了,做出如此傑出產品的人居然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對安卓的使用有了內心障礙。
我就在想,為什麼公司會出現性騷擾的問題,究竟是個人問題還是公司的風氣問題?如果是個例,公司招到渣員工無法避免,但如果存在的現象較多,說明企業的內部管理和文化是有問題的。
現在來看,性騷擾會發生在上下級之間。這樣的公司,必定缺少扁平化的管理和自下而上的反饋渠道,因此員工的申訴得不到聲張,而管理人員的權利缺乏邊界。
一個自私自利的團隊,做不出有人文關懷的產品;一個看錢不看情的團隊,做不出有溫度的產品。一個長期被內部性騷擾事件事件籠罩,卻不加以管束,默認甚至縱容,這樣的團隊做出的產品是什麼樣呢?
尾聲
20個人的故事講完了,他們的經歷也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資本市場會不會回暖?投資客的投資策略會不會更加理性?
網約車平台如何最大限度保證安全?司乘矛盾會不會有效減少?
APP讀取隱私的時候,會不會濫用?商業究竟能不能守住底線?
曾經的電商巨頭們,該如何更緊密地擁抱五環外人群?新零售能不能讓更多人接受?
當遇到性騷擾的時候,你會站出來反抗嗎?公司是不是真的能公正地處理?
2019,會告訴我們答案嗎?
※iPhone XR馬失前蹄 蘋果明年iPhone收入或下滑
※董明珠雷軍宿命之爭:5年玩笑賭約結束 IOT對決開啟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