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40年改革開放,成就「兩岸一家親」

40年改革開放,成就「兩岸一家親」

「老先生,您是怎麼回來的呀?」

「我是先從台灣到了香港,再從香港到深圳,從深圳再到廣州,從廣州才回的北京啊。」

電視劇《我們的四十年》里,從台灣回來探親的馮家大伯引來記者採訪,便有了以上這段對話。

時間來到2018年,家住北京的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對記者這樣講述自己的赴台經歷:早晨乘飛機出發,中午就能在台北吃飯,辦完事晚上就能回到北京。他感慨:直接雙向「三通」不光拉近了兩岸的空間距離,也大大拉近了兩岸民眾心靈上的距離。

遙想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在這之前,兩岸還是「老死不相往來」的敵對狀態。十幾天後的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鄭重宣示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兩岸的破冰大幕自此開啟,直至今天,「一日生活圈」已經成了兩岸同胞的生活常態。40年來,祖國大陸的改革開放政策與對台政策如影隨形,兩岸從人員往來到經貿合作,從經濟交流到政治談判,《告台灣同胞書》中提及的許多政策主張逐一變為現實,「兩岸一家親」不再只是理論表述,而是變成了兩岸民眾相親相融下實實在在的日子,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也在實踐中得到了台灣主流民意的支持與擁護。

改革開放,讓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關鍵力量更加強大。習近平總書記說,解決台灣問題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連在一起的。他還說,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沒有改革開放,大陸就不會取得今天這樣舉世矚目的成就,也就會失去對台資台商以及普通台灣民眾的磁吸效應,兩岸也就不會有今天這個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嶄新局面。鄧小平同志告訴我們「發展是硬道理」,對於兩岸關係來說,「統一」也是硬道理。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應有之義。改革開放帶我們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它就是那個助力我們圓夢的最強大動力,兩岸關係發展方向的主動權,也已經被我們牢牢地握在了手中。

改革開放,為「一個中國」格局打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屏障。改革開放讓大陸成了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世界穩定的和平支柱,開放、自信、文明、負責的大國形象,讓中國享有了越來越高的國際聲望,國際社會認同「一個中國」的格局也因此日益鞏固,「台獨」分裂勢力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在台灣剛剛結束的「九合一」選舉中,堅持「台獨」路線的民進黨大敗,反映出的正是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期待與支持。當島內的經濟民生議題與兩岸關係的關聯日益緊密,台灣主流民意便成了壓縮「台獨」生存空間的另一支重要力量。

改革開放,讓融合發展中的兩岸同胞的心靈日益契合。祖國大陸過去40年的發展,台商是重要的參與者、貢獻者與見證者。如今,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願意把自己的學業、事業和生活的重心放在大陸,除了一系列惠及台胞措施的吸引力,兩岸同文同種的天然親情,兩岸民眾逐夢路上慢慢積累起來的心心相印,都讓我們彼此由衷地相信:大陸與台灣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40年改革開放成就斐然,40年兩岸關係喜憂參半,但「兩岸一家親」始終在這風雨兼程中不曾被吹散。兩岸一家親,親在骨血里,親在日常生活里,親在我們共擔民族復興大任的行動里。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說: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如今,「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寫進了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刻入了兩岸同胞的內心深處。共建共同的家園,共擔共同的命運,不遠的將來,兩岸中國人也必定要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來源:中國台灣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台灣網 的精彩文章:

民進黨真瘋了!蔡當局「促轉會」為徹底「去蔣」,要搞個大動作

TAG:中國台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