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兩岸學者聚焦新時代的兩岸關係與台灣前途

兩岸學者聚焦新時代的兩岸關係與台灣前途

12月19日,第五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辦。(中國台灣網 張潔 攝)

12月19日,在貴陽舉辦的第五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上,兩岸學者關注新時代兩岸關係與台灣前途,圍繞爭取台灣民心及國家統一問題展開討論。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指出,台灣是中國的領土,前途就是與大陸統一。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歷史必然。中華民族一定能在實現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仇開明認為,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兩岸關係研究界、兩岸知識界要進行系統反思,為兩岸關係走穩走好打好內部基礎。著眼復興大局和島內民意,台灣需要回到與兩岸共同應對挑戰相呼應的發展主軸,找到突破發展困境的方案。

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指出,爭取台灣民心,是實現國家統一以及統一後順利實施「一國兩制」方針的必要條件。只有深入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不斷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厚植民意基礎,才能紮實推進國家統一進程。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劉國深指出,當前的兩岸關係已經到了「落實中國統一」的階段,如何讓兩岸經濟、社會、文化各領域更加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才是兩岸關係的當務之急。

他指出,從已經掌握的來自各方面的反饋信息來看,大陸惠台措施得到台灣社會的廣泛支持,台灣民眾普遍讚揚大陸方面的惠台措施,在兩岸政治關係仍然緊張的情況下,大陸方面的主動作為開創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機遇,成為兩岸關係務實發展、深入發展的強大動力。

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指出,台灣不可能「獨立」,這是常識。而大陸出台的兩岸融合發展的相關政策又受到台灣青年人的歡迎,因此不論台灣是否願意,中國統一正在途中,台灣必須從此一角度去思考台灣未來,才是真正對台灣負責作為。

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指出,兩岸經濟合作必須轉入更高層次的合作,只有跟上大陸經濟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兩岸經濟合作才會有更大的空間。

今年2月28日,《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措施」)發布實施,涉及投資、經濟合作、文化影視、教育及台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等多個領域,台灣民眾熱切關注這些「同等待遇」,不少省市陸續出台貫徹實施「31條措施」的具體細則,讓台胞台企有更多獲得感。

曹小衡指出,此次相關舉措,更多是向「分享」「擴大」方向發展,是分享和擴大兩岸經濟在新一輪改革開放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因此「31條措施」中更多向「以人為主」、「以創新為主」合作傾斜,這是構建新時代兩岸經濟合作平台的重要基礎。台企台胞只要抓住新機遇、開拓新思路,就能打拚出一片新的商機。

第五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全國台灣研究會、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台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貴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來自海峽兩岸多家智庫與學術機構的近50位專家學者與會研討。 (記者 張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台灣網 的精彩文章:

民進黨誰選2020?准新任黨主席:蔡英文無優先連任權
蔡英文和馬英九在用人上有什麼差別?

TAG:中國台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