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此人的人都說:他相貌雄偉並非一般人,多年後他果然當了皇帝
作為唐末五代十國混戰局面的終結者、宋朝的開拓者,趙匡胤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曾在石碑上刻下留給後世子孫的遺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可見,趙匡胤此人是知道自己奪了後周的天下,怕後世詬病,於是,專門給予柴氏子孫莫大的恩典。史料中,趙匡胤出身於行伍世家,他的父親曾是後唐至後周四朝的武王,可以算是個標準的「貴二代」、「官二代」。
《宋史》有記載,年輕的趙匡胤「身材高大,相貌雄偉,做人十分大氣,認識趙匡胤的人都說他不是一般人」。《宋史》為宋人編撰,在編寫史書的過程中宋人難免會對宋朝的開國天子趙匡胤大吹法螺,所以,這段描寫我們大可以一笑置之。
所謂「識者知其非常人」自然可信度不高,不過,我們能從這段描述中獲知,趙匡胤年輕的時候定是不愛讀書的。試想,古代人均以「博學」為榮,宋人在編寫史書時,對趙匡胤的學習情況隻字不提,由此可見,趙匡胤對文學必然興緻缺缺,是個標準的武官苗子。
後周時期,趙匡胤擔任大周禁衛軍長,受到當時任開封府尹的柴榮的賞識,被收到門下成為其部屬。後來,柴榮上位成了皇帝,由於,趙匡胤深得新皇垂青,跟在世宗(柴榮)身邊成了大紅人,被升遷為禁衛軍最高長官。
柴榮死後七歲的宗訓繼承大統,第二年趙匡胤便在部下的「唆使」下發動政變,陳橋逼宮將小皇帝取而代之,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王朝——大宋。坐上龍椅的趙匡胤平日生活極為節儉,不論吃穿一律從簡,嚴格要求家人。雖說趙匡胤對待自己十分摳門,但他並不是一個吝嗇的人。
面對建設國家的大工程,趙匡胤從不省錢,力求完美。對於戰敗投降的君主,趙匡胤也十分慷慨,賜給非常優厚的待遇,妥善安置。可以說,趙匡胤的一生該花錢的地方一分不省,不該花錢的地方一毛不拔,這在我國古代皇帝中十分罕見。
宋朝建國之初,所統治的地區僅有後周的地盤,也就是黃河淮河地區。此時的宋朝北方盤踞著北漢政權以及草原民族,西方有後蜀,南方更有多個國家割據。當時的中原每個地區都有一方勢力,這些勢力無不在覬覦剛剛上位根基不穩的宋朝。
在這種前有豺狼後有虎豹的情況下,趙匡胤清楚必須將周邊的所有勢力統一、消滅或使之臣服,否則,宋朝的根基永遠會存在風險。建隆二年的冬,在某個雪夜,趙匡胤召來宰相趙普,與其進行了一番討論。「天寒地凍的,陛下為何不顧龍體外出?」趙普問道。
趙匡胤答道:「我沒辦法安睡啊!我的身邊都是其他人的勢力,他們都在覬覦我的江山。你有什麼良策嗎?」趙普說:「陛下是不是覺得自己的疆域不夠大?如今,我們不妨南征北戰一統中原,這是最好的良機,不知陛下在出兵方面是如何布局的?我們應該優先討伐哪個國家?」
趙匡胤思索了一番,答道:「我覺得我們應該首先以北漢首都太原為目標。」趙普百思不得其解,說道:「我不明白陛下為什麼會以北漢為目標。」「為什麼?」趙匡胤追問道。
「首先,北漢有著契丹作為強援,我們強攻北漢百害而無一利。即便我們拼全力顛覆北漢,但是,取得太原的我們又要面對契丹這一強敵。陛下,我們不妨將進攻北漢的計劃暫時擱置,留下北漢作為替我們阻隔契丹的屏障,借這個機會集中所有力量針對南方勢力,在統一南方後再做打算。」
趙匡胤原本就有先南後北的打算,與趙普的談話只是故意試探,想要得到更加肯定的答案罷了。二人在雪夜中的這番討論,更加堅定了太祖先南後北的打算。這場歷史上著名的「雪夜定策」最終,成為趙匡胤一統江山的轉折點。
由此可見,趙匡胤可不是有勇無謀的莽夫,趙匡胤既有著超越常人的智慧,也十分懂得馭下之道。之後,趙匡胤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並且,又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
甚至。他還設立「封樁庫」貯藏錢、帛、布匹,以期贖回被後晉高祖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但是,在公元976年,趙匡胤卻離奇駕崩了。
對於宋太祖的死因,史學界有多種說法,有的說是因為趙匡胤平日里嗜好飲酒導致猝死,還有的說,是趙匡胤肚子上長了一個大瘡化膿而死,更加為後人所接受的就是趙匡胤的死是宋太宗所為。支撐這種說法的原因就是宋太宗在繼位後,三番兩次命人重修《太祖實錄》。
巧妙的篡改和掩飾了大量的歷史真相,使我們無從得知太祖生前細節。雖說,真相已被掩蓋,但是,宋太宗仍對《太祖實錄》這本書格外關注。反常即為妖,越想掩蓋的東西越昭然若揭,筆者推測,在趙匡胤駕崩的那晚,宮中發生的「燭影斧聲」並非空穴來風。
參考資料:
『《宋史·太祖本紀》、《太祖實錄》、《續資治通鑒長編》』
※國家危難之時,這個人出錢出力捐獻巨款,晚年卻被抄家鬱鬱而終了
※有政才的人不一定有商才,此人卻是個例外,不是當宰相就是當首富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