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產業互聯網新時代,BMW ReachNow即時出行應運而生

產業互聯網新時代,BMW ReachNow即時出行應運而生

互聯網時代發展至今,線上與線下的邊界日益模糊,信息成為了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之一,人們的工作生活方方面面都發生了顛覆性變化,而隨著人口紅利的消逝,近年來互聯網浪潮正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轉移。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認為,中國互聯網的下半場商業模式更多的是「+互聯網」,即互聯網全面滲透傳統製造業。換言之,基於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入互聯網並擁抱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萬物互聯的產業互聯網時代已經成為了業界公認的下一個未來。

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傳統企業新機遇浮出水面

其實,產業互聯網概念的出現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彼時由矽谷Frost & Sullivan諮詢公司提出了這一概念,將其定義為用複雜物理機器和網路化感測器及軟體實現的製造業企業互聯。

事實證明,產業互聯網的內涵與外延要遠比上述定義廣闊,其相較於消費互聯網的最大區別在於,後者的連接對象主要是人與PC、手機等終端,而前者則要連接包括人、設備、軟體、工廠、產品在內的各類要素,潛在服務對象和商業價值潛力是後者的數十倍不止。

正如開篇所說,互聯網人口紅利的消逝是核心為「2B」的產業互聯網日益受到重視的根本原因,自2017年以來,中國網民總數穩定在10億上下,逼近飽和狀態,隨之而來的是線上流量的獲取難度越來越大,人力成本也顯著增加,這無疑大大提高了企業服務的市場價值,企業對於技術的購買力也日益增長。

站在互聯網企業的角度,產業互聯網固然是一片新的應許之地,但對於傳統企業而言,這同樣帶來了新的機遇。

簡單地說,所謂的產業互聯網,是互聯網企業基於信息和技術服務傳統企業,但產品與服務的最終去向依然是C端大眾用戶,這就意味著作為產業互聯網核心環節的傳統企業,可以親自下場跑馬圈地,在信息數據積累、搶奪C端用戶等多個方面搶先卡位。

這恰恰是在消費互聯網階段,作為後發起步者的傳統企業一度遭遇的最大痛點——擁抱信息技術的速度永遠無法企及誕生於信息技術的互聯網企業發展速度——但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在某種程度上被拉回了同一起跑線,誰能搶先構建一個足夠完整的生態壁壘,誰就能成為新的領跑者。

正式切入移動出行領域,ReachNow即時出行的底氣何在

而在這互聯網時代下半場的競爭中,一個典型的案例當屬出行領域。12月14日,寶馬集團在成都召開發布會,旗下ReachNow即時出行平台正式在中國推出網約車服務,前期將投放200輛混合動力版的寶馬5系轎車,並配備20名經過嚴苛篩選和專業培訓的司機。

作為一家傳統汽車企業,在寶馬進軍中國移動出行領域的背後,一方面是中國乘用車銷量的不斷下滑,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公告顯示,11月中國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6%,創下連續5個月來的跌勢紀錄,2018年可能成為中國近三十年來首次出現汽車銷量減少的一年。另一方面則是與汽車行業密切相關的移動出行市場前景愈發廣闊,今年中國這一市場規模約為2678億元,並處於平穩增長狀態,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5036億元人民幣。

固有領地趨於衰落,探尋新的增長空間成為必然,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新機遇也在於此,而在國內移動出行領域雖然有著滴滴這樣的領跑者,但並不缺乏差異化發展空間,ReachNow即時出行切入的就是目前近無玩家的高端出行領域,堪稱應運而生。

就目前來看, ReachNow即時出行發力中國移動出行的底氣則在於以下幾點:

其一,背靠寶馬集團,有著充足的資金、良好的產品基礎和強大的產銷能力,能夠保證服務的充分供給,其本身就掌握供著應鏈,在全環節的成本控制上具有優勢,包括成熟的維修保養體系、車輛的購置和使用成本更低、資金周轉更為靈活等等,從而確保了可以在同價位區間提供更優質的出行服務。

其二,B2C模式可以為用戶提供標準而統一的高品質專車服務。現如今,移動出行是和人們基本生活需求、基本安全需求息息相關的基礎服務,不僅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越來越強,消費者本身的出行需求與生活場景不斷結合,也會產生更多差異化需求。

而ReachNow即時出行服務不僅提供即時按需接送或提前20分鐘至7天的預訂接送服務,更有根據客戶個人情況和需求的個性化定製服務,包括溫度、音樂偏好,如果乘客不想被打擾,還可選擇「安靜時刻」等等。為此,寶馬ReachNow的服務司機不僅要接受寶馬最高標準的駕駛培訓,還包括寶馬服務專家的專業培訓。其打造高端出行服務的願景由此可見一斑。

其三,有必要指出的是,寶馬作為第一家在中國獲得在線預訂計程車牌照的外國企業,其實是有備而來。早在2011年,寶馬就與德國租車公司SIXT合作推出了分時租賃項目DriveNow,經過6年多的發展,這一服務覆蓋歐洲13個城市,運用戶數量達到近100萬。

而ReachNow即時出行的正式上線則是在去年的美國,同樣收穫了當地用戶的追捧,分時租賃本身和網約車一樣,都是移動出行與共享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別只在於前者是用戶親自開車,後者則是寶馬提供司機服務,這也就意味著ReachNow即時出行已經積累了足夠豐富的移動服務相關經驗,如今在成都率先落地網約車服務是水到渠成。

搶先卡位產業互聯網錨點,寶馬品牌的自我革新升級

不難想見,切入中國移動出行領域首先將能夠幫助寶馬消化產能,通過庫存車輛導入移動出行平台從而為消費者提供出行服務,創造社會價值。

其次,ReachNow即時出行還將得以積累海量消費者數據信息,進一步貼近和洞察中國消費者群體,這在汽車產品走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必然趨勢下,是汽車企業必須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定位的第一個錨點。

更重要的是,這也是寶馬致力於多式移動出行未來的關鍵一步,普華永道的研究報告認為,在新技術革命的影響下,到2030年汽車業勞動力將至少削減50%,並預計屆時汽車廠商及零部件供應商的利潤會大幅下滑,而移動出行方案服務商的利潤會增長20%。

而在自動駕駛商用化之後,汽車廠商的利潤將只佔到整個產業鏈的24%,而移動出行服務商的利潤將增加到55%,汽車製造商將成為數據管理員和移動服務提供商以及車輛裝配商。

換言之,在Uber、滴滴這樣的移動出行服務商以網約車服務起家,攜海量用戶從產業鏈的服務端向前滲透,向車企定製車型、推動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研發的同時,傳統車企也必須開展分時租賃、網約車等移動出行業務,才能在未來囊括了汽車市場在內的出行市場活得更加滋潤。

因此,切入擁有全球最複雜的道路交通和駕駛習慣的中國移動出行領域,也將有利於寶馬在諸如新能源汽車、共享汽車、智能汽車等更多未來多個品類業務線的卡位拓展,這實質上是其發力新增長點而進行的一次品牌自我革新升級。

當然,寶馬並非唯一一家進軍移動出行領域的傳統汽車企業,包括戴姆勒、大眾、一汽、上汽等國內外傳統車企都已經紛紛開始了對產業互聯網時代移動出行領域的戰略布局,而滴滴、Uber、Lyft等互聯網企業也同樣不會坐以待斃。對於ReachNow即時出行而言,還有更多的挑戰需要面對,但無論如何,這個出行生態走向多元融合的未來都值得我們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的fan 的精彩文章:

為了挽留老用戶,移動是拼了老命了!你們感受到誠意了么?
三星在天津的工廠年底正式停產!網友:這是要跑路?

TAG:科學的f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