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02逐敵3千里,俘敵20萬改變歷史,為何被歷史選擇性遺忘?

02逐敵3千里,俘敵20萬改變歷史,為何被歷史選擇性遺忘?

一個人命運改變就在一時之間。上文我們講到了竇憲作為皇親,膽大包天,無惡不足,一個十足的惡棍。因殺掉妹妹的情夫被關押。但要從惡棍到戰將轉變,差距感太大,但竇憲有機會。

竇憲雖然被妹妹關押起來,但必定是血濃於水的感情,竇太后不可能殺死自己的哥哥,她這樣做也是給朝中大臣看。但放出竇憲總要有理由。但惡棍竇憲也知道這次犯得罪太大,必須想個辦法脫身。


滅掉匈奴

此時已經歸附的南匈奴給了竇憲機會,南匈奴上書要打擊北匈奴。竇憲得知此消息後,立即向妹妹請求出兵打匈奴。竇太后正愁沒機會放哥哥,讓哥哥保家衛國誰也說不出什麼,要死也是為國捐軀了。

於是竇憲披甲上陣,被任命為車騎將軍,與南匈奴、羌胡兵及漢朝耿秉等一起出兵征伐北匈奴。在這裡順便交待一句,竇憲並不是惡棍,他從小習武,因為竇家不是什麼書香門第,他爺爺、父親就是武將粗人出身,竇憲在這樣家庭長大,有一定軍事水平。

竇憲並不只是惡棍,一入戰場腦子變靈光了。他不像西漢打擊匈奴那樣用大兵團作戰,而是派出情報人員,先把情報搞准,然後再偷襲。因為北匈奴的鬆散體制,一打就跑,跑了還找不到。最要命的是後勤供給,漢軍也只得抓住機會速戰速決才能補充給養。

竇憲選擇了「摛賊先擒王」要法,就是以滅掉匈奴單于為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把匈奴滅掉。公元88年,竇憲摸清北匈奴的情況後,來了個突襲,迅速攻下杭愛山(現在蒙古國境內杭愛山),單于一看竇憲這個打法太兇猛,被箭射中後逃走,竇憲下令狂追,一路追出三千里,斬殺一萬多匈奴,20多萬匈奴投降。

以往漢朝對匈奴打勝仗,不過俘虜幾萬人而已,此次堪稱絕無僅有的大勝利。

竇憲取得勝利後,心情很舒暢,終於可以在漢朝有地位了。於是他登上燕然山,讓班固寫字立碑,把這次戰績寫出來。班固是寫史官出身,對於這點事對他來說很輕鬆。此次石碑在一千多年後被發現,碑上記載竇憲功績依然能辨別出:「鑠王師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戳海外,復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碣,熙地載兮振萬世。」足以看出竇憲的霸氣與豪氣。

刻完字立完碑,竇憲並沒有立即回去,他一邊攻打匈奴殘餘,一邊招降了很多匈奴人,然後率軍返回。匈奴隨後又捲土重來。91年,竇憲再次率兵攻打單于,這次征伐,竇憲打到了阿爾泰山,斬殺了五千多人,還俘虜了單于老兵,單于帶殘部西逃,單于弟弟投降。


膨脹被殺

竇憲征伐完匈奴,受到漢朝封賞。此時竇憲認為他才是漢朝的大功臣,任何人都比不得他,於是那種惡棍脾氣加傲氣又來了。漢朝對竇憲封賞很大,竇氏家族都因竇憲這次戰功得到封賞。但竇家人仗著竇憲和竇太后,橫行鄉里,殺人放火的事都做。而竇憲在朝中更是大權在握,無人敢惹。但漢和帝聽說後,就對竇憲特別反感。而竇憲的居功自傲也使漢和帝看到了危機感。功高震主的感覺來了,不除掉竇憲,將來當皇帝就危險。因此漢和帝就開始著手準備滅掉竇憲。等力量蓄積差不多了,漢和帝先把竇太后軟禁起來,隨後派人把竇氏家族全部抓起來,因為竇憲有戰功,漢和帝沒有直接殺,只是削職,然後用密令賜竇憲自殺。竇憲終於落得被殺的命運。


褒貶不一

後世對竇憲的功績很少評價,只認為他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外戚。有人甚至把竇憲征伐匈奴的功績抹殺掉,認為竇憲征伐匈奴時,匈奴力量已經衰弱,是竇太后為竇憲找的台階下。還有人認為竇憲勞師遠征,與霍去病比沒什麼含金量,所以歷史上很少有人正面評價竇憲。

還有學者認為,竇憲這次征伐匈奴,徹底了消滅匈奴,解除了中原王朝的北部之患,為漢朝北部邊境帶來了一百多年和平安定。竇憲征伐匈奴後,迫使單于西逃至歐洲,匈奴把東歐的哥特人、日耳曼人趕走了。這些人只好逃入古羅馬帝國,於是哥特人又把羅馬帝國滅亡了。這還沒完,自稱匈奴後裔的阿提拉繼續在歐洲征戰,徹底改變了歐洲的歷史走向和人種分布。歐洲人把阿提拉稱為「上帝之鞭」。

俗話說:「人無完人」,從古代史料看,很難找到竇憲更為惡劣的史料。古代歷史都是圍繞皇家而寫,作為皇親的竇憲的惡行被放大了?還是竇憲的確沒有這麼大功績?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泥腿看客 的精彩文章:

哥哥是總統他是總管,哥哥被處死16天,他也身首異處遭民眾譴責
阿巴亥殉葬是努爾哈赤遺言,還是皇太極所為?其中3個原因有關聯

TAG:泥腿看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