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要學的越多越好么,如何開智慧,而不做佛學知識的圖書館
我們現代教育都是希望學生學的越多越好,學佛的同修也是如此,一定要多學多看多了解,但是真的學的越多,對你越有好處么?我們很清楚知識不能解決問題,智慧才能解決問題。那麼如何獲得智慧就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佛教上有兩個代表人物,一個是佛陀。一個是六祖慧能大師。這兩個代表都告訴我們學的多並不能幫助我們得道,也不能幫助我們開悟得智慧,更不能讓我們成佛。
釋迦牟尼佛在未成佛時,到處參學,各種方法用盡,都不能成就,最終在菩提樹下,萬緣放下,最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佛是廣學多聞的代表,告訴我們廣學多聞你無法開悟,不能開悟,佛法追求的智慧你就沒有。就只能是佛學知識一堆。雖然學了一大堆,最終還是要全部放下,才能成就。
六祖慧能大師,沒上過學,不識字。為什麼能大徹大悟,做祖師。我們看到很多出家法師,佛經讀了上千遍,不解經意,但是讀給慧能大師一聽,沒有讀完,慧能大師就告訴他全經的意思了。
沒有學過,沒有聽過,自己也不識字。怎麼做到的,就是智慧開了。慧能大師給我們做證明,就是你見性開悟跟學的多不多,沒任何關係。你學得多而雜反倒阻礙你見性開智慧。
我們反觀現代的教學,都是要學的越多越好,完全背離古德:「教之道,貴以專」。這一古訓。所以我們看到有些古代讀書人,神乎其神。怎麼做到的?就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的結果。
當他一部經典深入熏修了十年,甚至更久,他就會得定,一得定,智慧就開了。佛家戒定慧三學就完成了。那個時候你再廣學多聞,就容易太多了,你看到任何東西,都很簡單,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這時候你才懂,持戒不僅僅是五戒十善叫持戒,對於學習的內容,也要專一,而不同時學習很多種東西,也是在持戒。只有心在一種東西上,時間久了,你心不會亂,心得定,你就開悟。
古代教學是按照這樣的順序和次第。遵守的都得大利益了,不遵守的最多能做一個圖書館。如果現代機器人發明了,你不如機器人,因為機器人一定比你記憶的多,比你準確和可靠。
現前教育連小朋友都要學很多東西,唱歌,跳舞,畫畫等等,學校中的教學安排都是一天要聽很多種課程,這個我們應該很熟悉,一天至少有四五種課程。古代教學是一種東西學會了,再學另外一樣。絕對不容許同時學兩種東西,更不要說兩種以上。
古代中國,聖賢大德太多了。為什麼現代寥寥無幾。現代人的頭腦比古人差么?我認為今人頭腦不會差古人,如果說差距一定是教學理念錯誤了,方法指引偏了,內容也變化了。
所以沒辦法培養出有智慧的聖賢人。什麼時候恢復到「教之道,貴以專」時,中國有智慧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本文原創,歡迎轉載,同修法施,功德無量!
※81歲老媽媽上街買菜,頭卡護欄中窒息死亡,關注老年人晚年生活
※你讀過《了凡四訓》么,讀過《了凡四訓》的人,命運皆因此書改變
TAG:六字洪名成正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