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經典西施壺我們該如何了解它?

經典西施壺我們該如何了解它?

一:「西施」壺也叫「西子乳」壺嗎?

「西施」壺完整的稱呼應該是「西施乳」壺,別稱「西子」壺或「西子乳」壺或「倒把西施」壺。凡稱「西施」壺,必為倒把,若有正把,則貽笑大方。

原礦優質綠泥

二:「西施」壺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西施」壺的創型早於「文旦」壺,初稱「西子」乳,言壺形若美女西施之豐乳。

少女之乳呈半球形,由腺體、導管、結締組織和脂肪組成。腺葉和乳管以乳頭為中心呈放射狀排列。乳中央乳軸上的乳頭頂端有輸乳管開口,乳頭周有乳暈。「西施」壺,壺鈕像乳頭,壺蓋像乳暈,壺體像乳身,壺底像乳溝。後人覺「西子乳」不雅,改稱為「倒把西施」壺。

「西施」壺,身圓潤,截蓋,扁圓長把呈倒耳狀,壺蓋與壺身結合為圓球體,壺蓋上有圓球形壺鈕。

「西施」壺,身圓潤,截蓋,短流,扁圓長把呈倒耳狀,壺蓋與壺身結合為圓球體, 壺蓋上有圓球形壺鈕。

原礦清水泥

造型簡潔、線條練達,是「西施」壺的最大特點。弧線舒緩地從壺蓋中央向四圍伸出,到壺體的三分之一處迴轉收鋒,一捺底作結。先緩後激,戛然而止,不見交界之痕。克截蓋既薄又圓。

簡潔,是一個]大學問。孔子說「仁」僅用4個字:「無憂無懼」。語言文字,簡練概括,要言不煩,不易;紫砂壺造型,簡潔練達,提煉升華,亦不易。

「西施」壺,均為倒把(俗稱「反鏊」)、 短椎流、乳暈形蓋子加身筒、截蓋、乳頭形壺鈕。

三:「西施」壺最早的創型者是誰?

典籍中明文記載最早做這個壺型的,是明代的徐友泉。說他「制有雲曇、螭觶、漢瓶、僧帽、苦節君、扇面方、蘆席方、誥寶、圓珠、美人肩、西施乳、束腰菱花、平肩蓮子、合菊、荷花、芝蘭、竹節、橄欖六方、冬瓜麗、分蕉、蟬翼、柄雲、索耳、番象鼻、鯊魚皮、天雞、篆珥諸式」(見民國,李景康、張虹合著的《陽羨砂壺圖考》)。目前尚未發現在徐友泉之前有誰已做過「西施」壺的記載。

原礦優質底槽清

明代吳梅鼎說「西施」 壺和美人肩」壺,都是「摹形象體」之物。

生於明崇禎四年,卒於清康熙三十九年的吳梅鼎,其爺爺的弟弟是明正德進士吳頤山。吳頤山的書童就是供春。供春後,趙梁、董翰、元暢、時朋為「明四家」 再後時朋之子時大彬家獨大。徐友泉是時大彬高足。

吳梅鼎的父親和徐友泉過從甚密,曾請徐友泉到吳家的「朱萼堂」』坐堂制壺, 吳梅鼎得以耳濡目染。 「朱萼堂」藏品遭兵禍之後,吳梅鼎又請徐友泉的徒弟許龍文前來坐堂制壺。在干又五百字的《陽羨茗壺賦》中,吳梅鼎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給徐友泉極高的評價,稱「若夫綜古今而合度,極變化以從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而其為制也....形像體,殫精畢異,韻敵『美人』,格高『西子』」。文中的「西子」即「西施」壺。徐友泉謙恭,自稱「吾之精,終不如時之粗」,說自己的技藝遠不如時大彬。但在紫砂史上,他創型的「西施」壺,真正是舉足輕重的。

日本明治時期研究中國紫砂的學者奧玄寶,在明治甲戌年(相當於清同治十三年)所著的《茗壺圖錄,式樣》中,也有關於「西施」壺的記載:「式有數樣,日『小圓』,曰『菱花』 『美人肩』

西施乳』

原礦優質黑朱泥

四:西施有何傳說?

西施與楊玉環、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居首。「沉魚」 指西施, 「落雁」指王昭君,「閉月」 指貂蟬,羞花」指楊玉環。

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相爭,吳國兵強馬壯,很快打敗越國,把越王勾踐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質。勾踐為報滅國之仇,裝得十分老實忠誠。一次吳王夫差肚子疼,大夫也沒看出是啥病。勾踐得知後就當著吳王的面,親口嘗了他的糞便,說:「大王沒什麼病,是著了涼,喝點熱酒暖暖就會好的。」夫差照勾踐所說,喝了點熱酒,果然好了。吳王看到 勾踐這樣忠心,就將他放回越國。勾踐回國後接受了范蠡獻的復國三計:一是屯兵,加緊練武;二是屯田,發展農業;三是選美女送給吳王,作為內線。當時,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西施被選送到吳國後,吳王遂終日沉溺於遊樂,不理國事。越王勾踐乘虛而入,出兵攻打吳國,達到了復國報仇的目的。

唐羽西施

部分重要文章分享

好文章防止丟失,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談紫砂 的精彩文章:

造型七忌:兩眼看穿紫砂壺缺點
所有的養壺技巧,這不是最快的,但卻是最好的

TAG:小馬談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