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寵物死了,你會克隆一隻嗎?
原標題:如果你的寵物死了,你會克隆一隻嗎?
曾在網上看到一婆婆,在為陪伴了自己十幾歲的病狗做安樂死的時候,當場嚎啕大哭。這時候,我們會不會想:假如可以克隆一隻一模一樣的它,彌補我失去的悲傷,我會不會毫不猶豫地去做這件事?
▲圖源:sohu.com
自從1996年7月,克隆羊多莉誕生之後,人們就知道克隆哺乳動物在技術層面是可行的。隨後人們也成功嘗試克隆老鼠、牛、豬、山羊、兔子……等一系列哺乳動物。犬類成功克隆較晚,大概在2005年左右,韓國利用犬只的耳部皮膚成功克隆出一對阿富汗獵犬。儘管其中一隻沒多久就死於肺炎,但另一隻史努比(Snuppy)卻活了10年,所以史努比也被視為「克隆犬的革命性突破」。
幼年時的「史努比」(右)和「Tai」(左)
▲圖源:zggzqy.com
中國克隆犬成功的時間點是在2014年,人們根據純種藏獒「嘉瑪」大腿根處的皮膚,成功克隆出3隻即:「嘉博」、「嘉雅」和「嘉秀」。
▲「嘉博」、「嘉雅」和「嘉秀」
圖源:163.com
有了近20年的實踐基礎,克隆寵物在技術上並無技術壁壘,所以許多商業公司和機構開始將寵物克隆引入普通家庭,定價通常30萬人民幣往上。儘管克隆價格不便宜,但在今天,克隆犬可能已經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這是因為比起痛苦的失去,人們對於得到更容易接受。
數一數有幾隻……(〃"▽"〃)
▲圖源:giphy.com
2018年2月,歌手兼女演員芭芭拉·史翠珊(英文名:Barbra Streisand)以50,000美元的價格,克隆了她2004年已去世的愛寵薩曼莎(Sammie)。史翠珊分別給它們取名Scarlett和Miss Violet,儘管基於基因工程克隆的小狗外表看起來 一模一樣,但史翠珊坦言這兩小狗「性格」有不同。
▲圖源:bioedge.org
儘管技術壁壘已經打破,也有了明星效應,但質疑商業化克隆克隆的聲音卻越來越大。也許我們能夠理解人們很容易出於愛而選擇克隆寵物。但是回歸理性,我們是否應該為了這份愛,而選擇無視自然規律呢?
我們先來看看成功克隆一隻小狗的背後,可能隱藏了些什麼吧:
1.可能要培育超過1000個胚胎。這是因為許多克隆體無法成功佔據子宮,或者像史努比的同胞那樣早逝。
2.成功率大概在20%左右,這意味著一隻成功克隆的犬只,背後可能有眾多失敗的代孕母親和早逝的同胞。
3.寵物在克隆的過程中,有不可避免的失敗和死亡,這可能對動物造成傷害和痛苦。
看完這些,你是否還希望將自己的情感寄託,凌駕在這些殘酷的事實上?
▲圖源:unsplash.com
另一方面,如果寵物死亡之後我們知道還有克隆的機會,我們可能會轉變心態,認為即便它離開了,但我仍然有方法讓我們重新相遇。這種心理,容易讓我們對眼前該珍惜的不重視,對逝去的無所謂。
因為生命是一個個體,即便是克隆出來的狗,它和之前的那隻都是相互獨立的兩個個體。我們仍然要和新生命重新構建信任和依賴,克隆的寵物,也克隆不出過去的回憶。
更重要的是:「死亡」都是「活著」這一狀態必不可少的歸宿,幫助人類理解生與死的意義,何嘗不是寵物肩負的一項重要使命?所以,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克隆,也許在某些情境下可以使用,但克隆商業化卻是不理智的。
▲圖源:giphy.com
當然,也有人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
選擇克隆來繼續我們之間過往的羈絆,有何不可?狗狗的生命太短了,我希望它能夠陪我過完這一生,選擇克隆一隻一模一樣的狗來陪我,就好像它從未離開,不僅避免我傷心,還能讓我們一起再走過下一個十年。何況我花自己的錢,滿足自己的慾望,這沒什麼不對。
寵物克隆商業化的爭議仍然存在,如果是你,你願意在愛寵逝去之後,再克隆一隻嗎?
拓展閱讀
TAG:寵愛Cl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