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祗園寺位於九華街入口,是四大叢林之首,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

祗園寺位於九華街入口,是四大叢林之首,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

大家好,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下九華山的祗園寺和化成寺。從甘露寺上行,經龍池庵到九華街牌坊式山門,門額上有清康熙皇帝御書的「九華聖境」四字。進入山門,就來到九華山的腹地九華街。九華街四面環山,是個海拔600餘米的小盆地。祗園寺即位於九華街入口處,是九華山「四大叢林」之首,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祗園寺始建於明代,稱祗樹庵,清代易今名。祗園寺寺名源於佛經故事:舍衛城的給孤獨長者皈依佛門,以黃金鋪地為也價,買下了波斯匿王家的祗陀太子園林,建造精舍,請釋迦到他家鄉說法。後來祗陀也信了佛,自動將園林獻出。

這座園林便以他們二人的名氏冠名,合稱「祗陀樹給孤獨園」,簡稱「祗園精舍」。祗園寺幾經興廢,清末曾興盛。1956年,安徽省青陽縣人民政府重修,「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壞,1982年後逐步修復,1984年恢復叢林制度。寺院依山就勢,層疊錯落,以大雄寶殿為中心,包括靈官殿、彌勒殿、客堂、齋堂、庫院、方丈寮、光明講堂等上百間房屋,建築面積5175平方米,可接納上千僧眾。規模宏大,結構精巧,氣勢磅礴,金碧輝煌。全部建築分布在四層台基上,除彌勒殿和大雄寶殿屬宮殿式建築外,其餘皆為民居式建築。寺院周圍林木茂盛,溪流潺潺,環境優美,引人入勝。

九華山的大型法事活動如方丈升座、傳戒儀式、大型法會大多在這裡舉行。山門和天王殿建築在同一水平線的第一台基上。山門面闊五間,高三層。中間為樓閣式,三層廊檐,頂覆黃色琉璃瓦。飛檐高挑,檐角飾以龍頭,龍舌外伸。雕樑畫棟異常精美,內容有西天取經、水漫金山、渭水垂釣等人物故事。門額上鑲嵌有白底、青花圖案匾額,上書「祗園禪寺」四字。兩側的楹聯為:「祗樹榮光盈宇宙,園林春色滿乾坤」。寺前為一條浮雕蓮花甬道,由100多塊長方形條石鋪砌而成。每塊條石均有浮雕圖案,中間為斗方畫集錦條幅,兩側為金錢圖案,縱看起來像兩串金錢鋪在甬道上。

甬道刻滿金錢,取意「祗園精舍」黃金鋪地,以象徵釋迦聖跡。山門內供奉王靈官,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手持風火輪,右手舉鞭。這裡有一副對聯:「三眼遍觀天下事,一鞭警醒世間人」。王靈官本是道教護法神,常塑在道教宮觀山門內,為何在此佛教寺院?傳說佛教護法神韋馱因犯下殺生之錯被逐出山門,金地藏尊重九華山原為道教福地,便請來了王靈官為寺院護法。過靈官殿是天王殿,平面方形,重檐歇山頂。殿內正中供奉彌勒佛,兩側為四大天王。大雄寶殿位於第二層台基,是全寺主體建築,面闊25米,進深19米,高27米,重檐歇山頂,頂覆黃色琉璃瓦。

下層檐下懸一塊「大雄寶殿」四字金匾,為於佑任先生手書。在正脊戧脊上均塑有天王、羅漢及瑞獸,形態各異。正脊、戧脊兩端均飾以青花細瓷的魚龍鴟吻。四角飛檐下懸有八隻鏤空花籃,檐下有17個雕花斗拱。殿內正中正面蓮花須彌座上為釋迦、阿彌陀和藥師三世佛,高約12米,此三尊大佛為九華山寺院佛像之冠。佛身背後是狀如煙火的佛光,腦後置有明鏡,閃閃發光。台下有一對青花古瓷瓶和八尺高的錫質鑲金燭台。大殿內兩角,分別懸有千斤重的大鐘、皮鼓和重200公斤的銅磬。兩側為十八羅漢,後牆是文殊、普賢菩薩。

三世佛像背後是海島,上有各種人物、動物塑像。觀音居中赤腳立在鰲頭,左右為金童、玉女。其他有高不盈尺的塑像上百個,主要由佛教「五十三參」故事中的人物組成。從大殿對面的迴廊前進,分別為法堂、齋堂、方丈寮等大小寮房,東北為光明講堂等,東為上客堂,鱗次櫛比,層次分明。1994年,新建藏經樓,分為三層,上為「藏經樓」,中為「阿佛樓」,下為「禪堂」。藏有珍稀經書1600多部。其中《龍藏》(全稱《乾隆版大藏經》),是清代唯一的官刻漢文大藏經。化城寺位於九華街西芙蓉山下,是九華山的開山寺和總叢林。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化城寺始建於唐代,金喬覺圓寂後,被眾僧視為地藏菩薩化身,化城寺遂闢為地藏王道場。後屢建屢毀,幾經興衰。明代多次擴建。清康熙年間再度重修,成為「九華諸寺之冠」,九華山總叢林。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四年(1703-1705年)康熙皇帝次降旨遣內侍來九華進香、賜銀,並賜「九華聖境」匾額。民國期間為九華山佛教協會駐地。1955年安徽省青陽縣人民政府重修,「文化大革命」中全寺佛像被毀,1981年再次重修,闢為「九華山歷史文物館,同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門面寬五間,雕樑畫棟,門上懸有「化城寺」匾額。

廊內檐下開三個大門,頂梁為石柱,刻有兩副楹聯:一副為「華崿峰前香雲縹緲,化城寺里花雨繽紛」;另一副為「大聖道場同日月,千秋古剎護東西」。明白曉暢,點出化城寺作為九華山總叢林、開山寺的意蘊。山門前台階下,有一對石獅,高大古樸,傳為唐宋遺物,因歷史久遠,風雨剝蝕,已無法辨清原貌。進山門前後有四進院落,隨山勢逐級升高。前三進為單檐,第四進為重檐。山門與二殿相連,二殿後是天井,再後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殿樑上原懸有明崇禎皇帝和清康熙、乾隆皇帝的匾額,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焚毀。五通間菱花格扇,雕刻著各種花卉。

殿內正上方有大、小三個藻井,大藻井直徑4.4米,深1.7米,底部為斗拱環繞,八角雕飾八條飛龍,頂端一條龍伸向正中的一顆明珠,組成「九龍戲珠」。小藻井位於大藻井兩側,直徑均為3米,深為1.7米。殿內正中佛像台基由漢白玉砌成,供地藏王菩薩立像。雙手下垂,手掌向外,表示能使眾生祈求之願都能實現之意。殿內有一副楹聯:「願將佛手雙下垂,摸得人心一樣平」,是祈求佛法使人心公平,讀來耐人尋味。藏經樓位於大雄寶殿後的台基上。大殿和藏經樓之間是一小院,院內東西兩壁上嵌有十四通碑刻,其中明刻碑記三通,清康熙年間碑刻十一通。

藏經樓為明代建築,清代遭兵燹,化城寺其他殿宇均被焚毀,惟藏經樓安然無恙。樓為兩層,底層前檐向前延伸三米多。殿內光線充足,不積塵土,不生蛀蟲。樓內珍藏許多佛教文物,不少屬於稀世珍品,如:銅鑄獨角獸「諦聽」,傳為地藏王坐騎,重250公斤;銅質「千僧鍋」一口(原存放祗園寺),口徑173厘米,高56厘米,每次可煮200公斤米飯,是九華山寺院中最大的鍋;明《藏經》兩部,一部為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明神宗之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頒賜,一部為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神宗皇帝頒賜;貝葉經,古印度佛教徒用貝多羅樹葉製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血經》,明代高僧海玉,字無瑕,在九華山苦修,用28年時間以舌血書《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部,故有《血經》和《明代血經》之稱;釋迦牟尼銅像,高1.98米,重900公斤,宋代鑄造,是九華山最大最古的銅佛像,清康熙皇帝御書「九華聖境」四字,每字長0.58米,寬0.4米。另外,還有佛具、玉璽、書畫等眾多珍貴文物。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積極留言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潔說娛樂 的精彩文章:

菲律賓最大的島嶼,旅遊的精華地區,走進呂宋島
在柬埔寨國旗上,白色殿堂就是吳哥窟,如今成為柬埔寨的象徵

TAG:心潔說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