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家潭:武夷山邂逅宋代木印

孫家潭:武夷山邂逅宋代木印

原標題:孫家潭:武夷山邂逅宋代木印


武夷山邂逅宋代木印

孫家潭

2003年秋,於杭州參加西泠印百年慶典活動後,到上海虹口區家中小住幾日,又乘機飛往深圳轉機到福建武夷山,因事先約定在那裡舉辦的「於小山、顧志新、章伯年、孫家潭,真草隸篆四人四體書法展覽」,主辦單位為深圳蟲二齋畫館與武夷山旅遊區管委會。


武夷山是國內著名的旅遊風景區,我們就住在大王峰山腳下,展覽期間參觀了著名的武夷書院,該書院初建於宋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曾長期在此著書立說、倡道講學,重新樹立起中華民族傳統的主體意識——儒家思想的正宗地位,他曾在此居住長達五十年之久。


展覽空閑時登高望遠,竹排漂流,在當地旅遊市場購物,而我特別關注的是舊物商店。在僅有的一兩家舊物店裡,我偶然看到這組木質古印,因當時天色已晚沒有細看,待書展結束後,心中還是挂念,在離開武夷山的前一天上午,我又匆匆趕到這家店鋪,詢問了店主人這四方木印相關情況,店主人告訴這組印為本地同一地點出土……我仔細甄別後遂將其收下。回到天津後,慢慢清理印面,除去縫隙間渣土,驚奇發現,這組木印文字的刻制遠遠超出我的想像,印文的釋讀也有一個認識過程。


木質印一組。其中印文為「大成」的有兩方,印面正方形。稍大一方印面1.6乘1.7、通高2.3厘米;稍小一方印面1.2乘1.3、通高2厘米。長方形的兩方,稍大一方印文「信物同至」,印面0.8乘2.7、通高2.5厘米;稍小一個方文為「物微意全」,印面0.6乘2.5、通高2厘米。



印文釋義:「大成」其一,引申稱集中前人的主張、學說形成完整的體系為集大成。《孟子·萬章·下》「孔子之渭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是擊鐘的聲音,表示奏樂之始;玉振,是擊磬的聲音,表示奏樂之終,此用以象徵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其二,學問、事業等大有成就。「信物同至」,與「物微意全」,屬閑文印,未見出典。「信物同至」以字意理解為信證與物證相對應;「物微意全」物微,渺小,意全,真心實意。近日翻閱西泠印社林乾良社兄編著的《印迷叢書》,該書收錄有同文印「信物同至」(瓷印),書中介紹:「時代為宋,……此印從印文觀之,當為合同文書上之用印。」無獨有偶,此「信物同至」瓷印也佐證了這組木質印的時代。



木印印鈕均為板狀,兩側作圓角形,無穿。鈕頂均刻有「上」,作篆字構形,與宋代官印鈕頂鑿刻的「上」字構型吻合。「物微意全」為白文,印文中最後的「全」字篆法異體,一時間沒有解讀出來。2004年9月,我路經西安於戶縣作短暫停留,有老友鄭朝陽君陪同,遊覽重陽宮舊址時見到有元代石碑,在碑額頭上刻制的漢字篆書引起我的注意,其中「全陽周尊師碑」的第一個字「全」字,與我收藏木印中的「全」字結構相同,元代碑額上這個「全」字,印證了這方木印的解讀。木印文字刻制的極深,接近五毫米,令人驚嘆。木印表面為深棕色,其中兩方長方形的因年代久遠,形體以彎曲變形,但木質不腐,印文未損,整體保存完好。

在歷代古印傳世品資料中,在當代國館古印展品中,木質印珍罕,難得一見,因木印易腐朽而難於延年。此組木印木質好,刻文深,字口如壁立,其製作工藝以及對宋代私印研究,提供了寶貴實物依據。武夷山之行邂逅了這組宋代木印,持物所思,若不是印文佐證,誰能相信它已有千年的歲月呢…….


慶堂筆記~2004年舊稿整理



孫家潭,1948年生於天津。別署慶堂、大風堂、真水園主人。現為西泠印社理事、中國藝術院篆刻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文史館員、天津印社社長。多年從事古代璽印、古硯收藏。出版物有《中國印章?孫家潭作品集》《中國紫砂慶堂銘壺?孫家潭/邵佩華合作精品集》《大風堂古印舉?孫家潭藏古璽印雜記》《孫家潭藝蹤》等多種。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戰國雄風—古中山國文物精品展》青銅篇:申一涵分享
屠燕治:天地會「洪武·聖旨」錢的發現與查證

TAG:樂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