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iPad Pro 2018深入評測:藝術家的高數題

iPad Pro 2018深入評測:藝術家的高數題

作為一名科技媒體編輯,能夠在各種狀態、場景下巍然不動地碼字寫稿是一項基本的生存技能,也是一種常態。如果你在三萬尺高的飛機上看到有人激情洋溢地敲打鍵盤,或者在午後咖啡廳里看到有人無視慵懶的音樂激情洋溢地敲打鍵盤,又或者在觥籌交錯地大餐桌上看到有人突然拿出本本開始激情洋溢地敲打鍵盤,等等諸如此類的場合,你都可以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上前打個招呼:

「小編,水得開心否?」

有50%的概率他會告訴你不開心,不開心的原因有50%的可能是抱個大筆記本拿出來真不方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見適合的設備對於移動辦公的重要性。聞說今年蘋果的新iPad Pro志在取代筆電,IT之家小編在拿到了這款設備後很有興趣地體驗了一段時間,同時這篇評測的撰寫過程也是儘可能使用12.9英寸的2018款iPad Pro進行。今年的蘋果iPad Pro有較大幅度的變動,總體來說向生產力設備又進了一步,那麼它是否真能取代筆電,成為人們日常辦公、特別是移動辦公的主力設備?這是小編在進行評測前最想了解的問題。

一、外觀設計:硬朗輕薄,變化最大的一代

iPad系列曾經一體式金屬機身+圓潤弧線背板的基本設計語言在堅挺了多年後終於開始說再見,就沖這一點,2018款iPad Pro在iPad產品史上也足夠留下一筆了。單從顏值上來講,IT之家小編對2018款iPad Pro還是頗為滿意的,硬朗的直角金屬中框像是一刀切下來般乾脆利落,厚度僅有5.9mm(11英寸和12.9英寸版本皆如此)。這種類似iPhone4或iPhone5的設計放到iPad這樣的大屏設備上,其實厚度對於顏值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稍微厚一些,就會顯得整個設備「傻大粗」,在拿到iPad Pro前,小編比較擔心這一點,但當小編將新款iPad Pro握在手上時,這種擔心消除了。

中框是2018款iPad Pro外觀的重要變化點之一,我們不妨就沿著中框說起。IT之家小編手上的深空灰版本iPad Pro,鋁合金中框進行了噴霧工藝處理,其實如果仔細觀察,中框兩側邊緣並非銳利的直角,而是也進行了非常細膩的曲線過渡,或許這可能是這種設計下照顧手感最好的方法了。

中框的元素方面,頂部從左到右分別為揚聲器、麥克風和電源鍵,左側為音量增減按鍵和第二代Apple Pencil的磁力接點,左側同樣可以看到一個麥克風,而底部則為對稱的揚聲器開孔和USB-C介面,沒有了3.5mm耳機介面。

接下來我們看iPad Pro的正面。由於全面屏的加入,物理Home鍵取消,今年iPad Pro屏幕得以以一整塊玻璃覆蓋,玻璃上唯一的開孔就是上方前置攝像頭旁邊的麥克風,開孔很小,幾可忽略。

談到全面屏就不得不討論屏幕邊框。2018款iPad Pro並非100%屏佔比,而是有著四面等寬的黑色邊框,IT之家測得無論11英寸還是12.9英寸iPad Pro,邊框寬度都為8mm,差不多為一枝中華2B鉛筆的寬度。在12.9英寸的iPad Pro上,點亮屏幕並沒有覺得邊框很違和,而在11英寸的設備上,黑色邊框的存在感會明顯幾分。

有心的是,蘋果在屏幕顯示區域四角進行了圓弧切割,就像iPhone X往後的產品一樣,同時也和整機的四個圓角相呼應。

再來看新款iPad Pro的背面。今年的新款iPad Pro在背面最明顯的改變是加入了類似iPhone 7系列那樣的穹頂式天線條,注意,IT之家小編給大家展示的是WiFi版。至於蜂窩版,則是背面上下各有一條對稱的天線。

為什麼WiFi版iPad Pro也加入了天線?IT之家小編推測這和新款iPad Pro機身內部空間設計變動有關。今年iPad Pro用上了全面屏,相同屏幕尺寸下設備面積相較以往有明顯減小,而正面屏幕邊框寬度僅8mm,加上新iPad Pro機身厚度相較以往更輕薄,機身內部空間進一步減小。通過網上的拆機圖可以發現,此前設備的揚聲器還可以安放在緊貼機身上下邊框的位置,而新款由於邊框變窄,內置的四揚聲器挪位,影響其他組件的空間位置,天線自然也需要重新設計,所以我們就看到新款iPad Pro機身後背多出了天線條帶。

2018款iPad Pro機身背面又原來的弧形設計改為了平面,攝像頭仍然凸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上一代12.9英寸iPad Pro的攝像頭還是能保持不凸起的。還有一處改變在於原來用於連接Smart KeyBoard的金屬觸點從側邊移到了機身背面,這在體驗上也是一種改進,後面我們會說到。

總得來說,2018款iPad Pro的外觀設計開始變得硬朗有稜角,商務的氣質更重。這種設計迎合了iPad Pro定位要逐漸取代筆電的趨勢,但對於長久握持是一種挑戰,拿著它用久了可能會覺得割手。其他方面,IT之家小編沒有覺得新設計有什麼不好,蘋果一貫的紮實做工也沒丟,品質感仍屬上乘,你需要親自上手體驗,才能感受到新款iPad Pro帶來的改變。

二、屏幕顯示:依然高水準

蘋果iPad Pro系列在屏幕顯示素質方面向來有著出色的表現和良好的用戶口碑,特別是在引入ProMotion技術後,更顯絲滑順暢。2018款iPad Pro在整體屏幕參數上相比前代並沒有太大變動,我們通過下面這張參數表即可看出:

可見三代iPad Pro在屏幕基本素質方面並沒有本質上的升級,那麼他們實際顯示效果和使用體驗又有怎樣的差別?在屏幕測試中,IT之家小編以在用的初代12.9英寸iPad Pro進行對比,首先進行了色准測試。

iPad Pro 11英寸色准

iPad Pro 12.9英寸色准

從測試結果來看,2018款11英寸和12.9英寸iPad Pro色彩準確度表現都比較出色,除青色外,其他色段偏離值基本都小於2。青色部分偏離值較大和IT之家使用的儀器存在一定誤差有關。從平均值來看,今年11英寸iPad Pro色彩準確度最高,12.9英寸次之,兩者都好於初代iPad Pro 12.9英寸的版本。

屏幕亮度方面,IT之家小編測得2018款12.9英寸iPad Pro屏幕亮度最高可達458尼特,而11英寸iPad Pro可以更亮,能達到474尼特,初代12.9英寸版iPad Pro屏幕亮度最高為340尼特,相比新款弱了一個檔次。

2018款iPad Pro的屏幕還擁有很好的可視角度,IT之家小編傾斜視角觀看一周,屏幕顯示除了亮度稍有削減,色彩和內容的顯示相較正視角度下並沒有明顯的偏差,從照片上看,小編手上的初代iPad Pro 12.9英寸表現要稍弱一些,當然也有設備長期使用屏幕老化的影響。

IT之家小編還使用兩張高清圖片來觀察對比三款設備的顯示效果。第一張圖片展示的光線高反差的場景,穿過樹林的光線,樹榦的背光面,三款設備均能有柔和細膩的顯示效果。

第二張圖片是煙霧狀的色彩藝術展示圖,絢麗的顏色非常搶眼,2018款iPad Pro在展示時色澤飽滿,也不會像OLED屏幕顯示那樣濃艷,畫面顯示對比度不高,但顏料鋪疊的層次感還是很明顯的,放大看中間的紅色部分,雖然都是紅色,但色澤深淺的過度、交錯都表現了出來,如果是顯示效果過分濃艷或者色域較窄的屏幕,則展現不出這樣的層次感,有可能會紅成一片。

ProMotion技術加持下,新款iPad Pro在屏幕動態內容顯示的順滑程度上相較於初代更勝一籌,畢竟擁有120Hz的刷新率,該技術的效果相信大家在此前10.5英寸iPad Pro和上一代12.9英寸iPad Pro產品上已經領教,IT之家小編則通過一組慢動作視頻來展示。

可以看到,2018款iPad Pro一如既往有著出色的屏幕素質,如果你是視頻或者圖形工作者或者畫師,你並不需要為新款iPad Pro的屏幕顯示效果而擔憂。

三、性能體驗:軟硬結合優勢明顯

蘋果為2018款iPad Pro配備了一枚A12X Bionic(A12X仿生)晶元,它是iPhone XS系列和iPhone XR搭載的A12 Bionic晶元的延伸版,採用了7nm工藝製程,集成了100億個晶體管(A12為69億個晶體管),內含8顆CPU核心,其中包括4個性能核心和4個效率核心(A12位六核心設計)。根據蘋果的介紹,其單核性能對比上代產品(A10X)提升35%,綜合性能提升90%。

既然是A12 Bionic的延伸版,根據以往的經驗,A12X Bionic必然和A12 Bionic密切相關,雖然蘋果對於A12X的詳細信息並未透露,但可以推測A12X的基本組件應該和A12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在個別組件上進行了性能提升。這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A12X仿生晶元的神經網路引擎,蘋果標識在A12X仿生上進行了深度強化,支持從攝影到AR的各種高級機器學習功能,令A12X仿生晶元可完成每秒5萬億次操作。

可以說,A12X Bionic的紙面性能確實不凡,這也為新款iPad Pro定位移動辦公生產力設備充實了底氣,接下來我們還是直具體來看看2018款iPad Pro的實際性能。

以上兩張為2018款iPad Pro 12.9和初代iPad Pro 12.9 GeekBench跑分對比

首先是跑分,IT之家小編使用GeekBench 4對2018款iPad Pro進行測試,其中12.9英寸iPad Pro單核成績為4983,多核成績為18024,而11英寸iPad Pro單核成績為5015,多核成績為18139。從數字上看,似乎是11英寸款更勝一籌。接著小編又對2015款iPad Pro 12.9英寸版進行了跑分,A9X的成績單核成績為3121分,多核成績為5396分。由於小編手上這一款iPad Pro 12.9英寸版並非2017款,所以成績的對比也就僅供大家參考。

將2018款iPad Pro的性能拿到實際應用中參考,IT之家首先用《NBA 2K Mobile》來進行測試。此前該遊戲進行了一次更新,為iPad Pro帶來了主機級的畫質,為了儘可能上探新款iPad Pro的性能極限,小編特別前往港區App Store下載了這款遊戲。

《NBA 2K Mobile》的畫質相較於移動版的《NBA 2K19》畫質確實要更高一籌,在2018款iPad Pro上,無論人物建模還是場景渲染都非常細膩逼真,畫質差不多相當於主機平台《NBA 2K9》。實際運行時,新款iPad Pro能夠輕鬆應對這款遊戲,遊玩時基本感受不到畫面的掉幀或卡頓,流暢自如。小編玩了15分鐘後,測得新款iPad Pro機身溫度最高為33.5℃,位於背面蘋果logo附近,這裡通常屬於使用時手掌接觸的盲區,所以玩遊戲時你基本感受不到機身發熱。

IT之家小編也使用2015款12.9英寸iPad Pro進行了測試,上上代的A9X晶元在應對《NBA 2K Mobile》時顯然有些力不從心了,遊戲運行時畫面有明顯、頻繁的掉幀,較為影響體驗。不過2015款12.9英寸iPad Pro運行這款遊戲時發熱更為克制,溫度最高僅為28.4℃,比新款更低,這是比較出乎小編意料的。

為了進一步上探新款iPad Pro的性能,IT之家小編還使用一款大型AR遊戲進行了測試:《The Machines》。這是一款增強現實的在線策略塔防遊戲,畫面精美,支持4K精度的美術素材,並且實際運行時元素眾多。運行這款遊戲需要攝像頭、陀螺儀、CPU、GPU和基帶等組件的協同工作,對性能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

測試過程中。2018款iPad Pro同樣能夠輕鬆應對,拿著設備移動位置以從不同角度觀看戰場,畫面的流轉沒有任何掉幀或卡頓出現。運行這款遊戲時,iPad Pro的發熱相對更明顯一些,最高溫度仍然集中在背面的蘋果logo附近,達到33.1℃,其實仍然處於比較出色的溫控水平。

而2015款iPad Pro在運行《The Machines》時也沒有遇到明顯的問題,只是畫面流暢度仍然不如新款iPad Pro,機身溫度也更高,可達35.4℃。

從遊戲測試的結果來看,2018款iPad Pro性能和發熱控制的綜合表現確實是十分出色的,這一方面因為A12X Bionic晶元本身擁有強大的性能功底,另一方面,iOS系統生態的統一性讓開發者能夠針對設備進行更好的優化,兩個方面的共同作用,讓你在使用iPad Pro無論是遊戲娛樂還是辦公,都不用擔心性能不夠。

四、使用體驗:全新Apple Pencil是精華

拋開iPad Pro系列的辦公屬性,其實iPad系列產品對於大多數用戶而言更多的應用場景還是在於生活娛樂。辦公方面IT之家小編後面會展開來說,這裡先介紹一些2018款iPad Pro的基礎使用體驗。

首先今年的iPad Pro系列的大變化之一是加入了面容ID,也就是3D結構光的模組,這體現在屏幕上方攝像頭旁邊,如果在特定的光線角度下可以看到紅外攝像頭、反光感應原件和點陣投影器三個原件藏於玻璃面板之下,泛著藍色。

iPad Pro上的面容ID和iPhone上的使用體驗基本一致,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由於今年的iPad Pro採用了四面邊框等寬的全面屏,所以當你將iPad Pro從桌面上拿起時,無需考慮方向是否拿錯,因為系統會自動根據你拿起的姿勢旋轉畫面以配合觀看,這和原來大家默認有Home鍵的那一邊是底部不同。所以這就會造成使用面容ID解鎖的時候,攝像頭和人臉的角度可能會比較彆扭。蘋果也考慮到了這一點,當你拿起iPad Pro解鎖時攝像頭在下方,系統會提醒你「向下看以解鎖」,這時你稍微將頭低一下就可解鎖;如果你拿起設備時手不小心將攝像頭遮住了,系統也會提醒「相機被遮住」,你只需調整一下握持位置即可,也就是說無論你從那個方向拿起設備,都可以成功利用面容ID解鎖。不過,在錄入面容ID的時候,系統還是會強制要求設備縱向、且攝像頭在屏幕頂部的。

面容ID的功能這裡無需多言,小編簡單體驗了一下擬我表情和使用你我表情進行Facetime通話,過程很流暢,只是iPad Pro屏幕較大,使用你我表情或動話表情時需要注意頭部不要偏離相機的取景範圍,特別是在12.9英寸iPad Pro上,距離稍近或者設備位置稍高就會檢測不到人臉,這一點和iPhone這樣的小屏設備相比還是比較不同的。

通過面容ID解鎖,進入主屏界面後,就該考慮怎麼操作了。全面屏的2018款iPad Pro捨棄了Home鍵,交互方式也全面走向手勢操作。理念和iPhone X以及iPhone XS系列一樣,從屏幕底部上滑返回主界面,長距離上滑懸停進入多任務界面,短距離上滑呼出Dock欄,然後四指橫滑切換應用,四指捏合返回主界面等,都是常用的操作。

Apple pencil也是iPad Pro區別於其他iPad的重要特徵之一,在今年的iPad Pro中,蘋果將Apple pencil升級到了第二代,所以在測試中,IT之家小編也重點體驗了一下新一代Apple pencil。

首先新款Apple pencil在外觀上就進行了升級,採用一體式不可拆卸設計,第一代中筆帽部分銀色的項圈不見了,筆帽也不再能夠拔下。這是因為新款Apple pencil採用了磁力吸附來進行配對和無線充電,所以原來筆帽的充電頭自然就沒有了。這一代Apple pencil筒體純白,亞光類膚材質,小編很喜歡這種細膩的手感,磁吸的一面有凹槽以辨別,整體顏值更上一層樓,私以為這代Apple pencil才能體現蘋果的設計理念。

使用的時候,你只需將Apple pencil面和iPad Pro側面的磁吸模塊靠近對準,筆身就會「啪」地一聲吸附到iPad Pro機身上,然後系統就會彈出配對窗口和簡單的圖文引導信息。當Apple pencil吸附在iPad Pro上時,就會自動充電。吸附的緊湊性不需要擔心,只要不是非常劇烈地晃動機身,Apple pencil就不會掉落。

這裡小編演示一下,大家就別作死啦,畢竟摔壞了一頓早飯錢就沒了啊。

需要用時將Apple pencil取下就可直接使用,作為一支筆,它最大的用途自然就是寫寫畫畫什麼的。你可以在自帶的文稿應用中對文檔做批註,加入原創插畫,也可以直接在PDF文件上寫寫畫畫,IT之家小編用Apple pencil在iPad Pro中完整填寫過一張簽證表格,全程順暢,這一點來說還是比較實用的。

用第二代Apple pencil在新款iPad Pro上書寫,基本感覺不到筆跡的延遲,壓感級別方面蘋果沒有透露,但從體驗的角度來講,筆觸還是比較細膩的。

IT之家小編嘗試使用iPad Pro畫了一幅畫,輕按、重按,筆跡的深淺變化比較明顯,側畫,特別是用鉛筆模式側畫的時候,陰影的效果也能夠讓人滿意,大家從下面這張圖的筆跡中應該能夠看得出。

第二代Apple pencil增加了一個功能:在變尖附近輕敲兩下就可以在筆跡和橡皮擦之間切換,這對繪畫和書寫效率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Apple pencil畢竟不是真實的筆,iPad Pro的屏幕也不是紙張,這是和真實書寫體驗本質上的區別,不同材質的差異相對來說更考驗用戶的書寫繪畫功底,所以化了一幅畫之後,小編覺得它還是更適合專業人士去使用。

除了書寫繪畫,iPad也是很多人看電影追劇的神器,畢竟屏幕大看著爽。而2018款iPad Pro相較於舊款會讓你更爽,因為其重新設計的四揚聲器系統能夠讓外放聲音更加立體雄厚。具體在播放時,低音由全部四個揚聲器發出,中高頻聲音則始終由上面兩個揚聲器發出,所以你會發現新款iPad Pro的低頻表現會更飽滿厚實。今年蘋果在全系產品線上都加入了立體揚聲系統,相信這會成為後面蘋果產品的標配。

五、辦公體驗:可處理簡單、輕度的工作

針對2018款iPad Pro力爭取代筆電的定位,這一部分主要講一講小編使用iPad Pro寫這篇文章的過程感受。

首先要說的就是第二代Smart KeyBoard,這是iPad Pro辦公輸入的核心。新一代Smart KeyBoard相較於第一代更簡潔,使用時僅需將機身背面和Smart KeyBoard背板的觸點對準、吸附,然後將機身的側面和KeyBoard鍵盤區域上方的凹槽吸附銜接即可。第二代Smart KeyBoard可以保護到iPad Pro整個背面,鍵盤的部分也可以覆蓋iPad Pro整個正面,所以它也可以起到保護套的作用,而第一代Smart KeyBoard則無法做到。

新一代Smart KeyBoard鍵盤手感相較於舊款更為緊緻,反饋更清晰,鍵程和第一代相比沒有明顯提升,感覺和MacBook的蝶式鍵盤有點類似,偏硬偏脆,整體手感還是不及普通的筆記本鍵盤的,放在桌面上敲打時間久了,會覺得手指比較累。

辦公生產力,其實需要一個軟硬結合的系統。首先在硬體上,儘管你可以為iPad Pro配備Smart KeyBoard,但還缺少滑鼠,也沒有觸控板,即缺少游標定位的交互模式,所以當你在使用iPad Pro辦公時,難免需要不停抬手點擊屏幕來解決定位的問題,而如果你不是繪畫或書寫,Apple Pencil則幾乎沒有大用。

而軟體方面,iPad Pro運行的iOS系統,在辦公方面確實先天不足。以IT之家小編撰寫、編輯這篇文稿為例,小編首先將需求列出如下:

1、文檔編輯

2、上網查詢信息

3、圖片處理

4、文件管理

5、設備內外文件傳輸

6、電子表格編輯,圖表創建

文檔編輯是基本功能,在iPad Pro上你可以使用Microsoft Word,iPad內置的文稿App,或者使用國內的WPS等,搭配Smart KeyBoard可以輕鬆完成文字輸入編輯。問題還是在於當你需要修改已輸入的文字內容時,只有使用方向鍵移動游標,或者抬手點擊屏幕,效率都不高。

上網查詢信息也不困難,Safari瀏覽器以及諸多第三方瀏覽器都對iPad Pro的大屏瀏覽體驗進行了優化,不過相比較桌面平台,仍然有不足,目前尚有不少網站並未對iPad上的前端展示進行優化,打開後仍然是手機上的頁面布局,就會比較影響體驗。

圖片處理方面,IT之家小編經常用到的的區域截圖、圖片拼接、水印添加、文字添加等。區域截圖這個功能大部分圖片編輯App都能實現,iOS自帶的圖片編輯功能也可以。圖片拼接,就需要藉助第三方App了,只是目前iOS應用商店中圖片編輯應用更多偏向於社交娛樂式拼圖需求,圖片拼接受到限制,並不能滿足小編的需求;水印添加,在iPad平台上有部分第三方App能夠「曲線」實現這個功能,例如《Watermark》,但是實現效果並不如意;至於文字添加,目前幾乎所有圖片編輯軟體都具備該功能,無需擔心。

對於圖片處理,即便IT之家小編的這些需求iPad上都能滿足,也很難在一款App內同時做到,小編為了進行圖片拼接需要用到一款App,進行水印添加還得切換到另一款App,反而增加了工作量。

iOS系統一直以來並沒有類似macOS訪達那樣強大的文件管理系統,對於辦公生產力來說是一個限制。至於iOS中的《文件》App,在其中你可以找到部分應用對應路徑下的文件,以及iCould中的文件,磁碟中的其他文件內容是封閉的,功能上存在不足,應對簡單的辦公場景尚可,複雜的就比較困難了,例如小編想將某個文件使用某個應用打開,就無法實現,還有為多個文件添加至壓縮包等。

設備間文件傳輸,可以使用iCould或者其他雲盤產品解決這個問題,但如果不考慮這種方法,就更多關係到硬體層面了。2018款iPad Pro只有一個USB-C埠,如果你需要用U盤和iPad Pro互傳文件,則需要使用USB Type-C轉接頭外接MFi認證的U盤或者直接購買支持USB Type-C介面的MFi認證U盤。論方便程度自然難以恭維,但如果你一心想用iPad Pro辦公,恐怕也不必在意這些了。

不過換個角度,儘管只有一個埠,但蘋果今年能將iPad Pro的埠換成USB-C,小編還是覺得挺不錯的。利用這個USB-C埠,iPad Pro可以用每秒60幀的速度驅動一台5K顯示器。IT之家小編測試時使用的是一台來自飛利浦的2560*1440解析度顯示器,對於iPad Pro而言毫無壓力。畫面串流到顯示器上時,由於屏幕尺寸不同,所以不能在顯示器上全屏顯示,除非強行拉伸畫面。外接顯示器後,因為不支持無線滑鼠和鍵盤,所以實際操作還是需要在iPad上進行。這樣一來,外接顯示器的應用場景就比較受限了,小編能想到的主要還是會議keynote展示或者和家人一起看電影之類。驅動顯示器時,iPad Pro畫面和顯示器畫面之間基本看不到延遲,從體驗上來講是能夠讓人滿意的。

說到介面,這裡還不得不提的一點就是取消3.5mm耳機介面帶來的影響。從iPhone到iPad,砍掉3.5mm耳機介面看來是蘋果鐵了心要堅持下去的方針,所以使用今年的iPad Pro你得配備一款無線耳機或者使用USB C介面的耳機忍受不能邊充電邊聽音樂的困擾。如果你是音樂工作者或者發燒友,還是離不開有線耳機,那麼備一個轉接頭就在所難免了。

電子表格創建,IT之家小編使用的是Microsoft Excel,該軟體基本保留了桌面端大部分常用的功能,相信可以滿足大部分用戶的工作需求。小編使用Microsoft Excel主要是進行圖表創建,在iPad Pro上,Microsoft Excel在圖表類型、圖表的各項元素設置功能保留得還是比較完整的。以IT之家小編作圖的需求來說,坐標軸的數據間隔、圖表網格大小、布局的調整功能被閹割,其他需求均能滿足,最終小編還是轉戰到桌面平台來完成圖表和後期圖片製作。但客觀來說,在iPad Pro上使用Microsoft Excel順利完成工作的可行性還是比較高的,除非你需要製作非常複雜的表格。

另外在辦公的時候,iPad Pro還有一項比較好用的功能,就是分屏和拖拽操作的組合。在某個應用界面中,從屏幕底部上滑呼出Dock欄,然後選擇一個應用圖標拖拽到屏幕主界面即可實現兩個應用分屏顯示,這時從其中一個應用選擇文件拖拽到另一個應用中即可實現對應的功能。最常用的是通過聊天Ian軟體傳輸文件,例如將多張照片傳輸給QQ好友,只需在相冊中長按照片,拖拽到QQ好友的聊天框中即可。

一篇文章從撰稿到數據整理到圖片處理到發布的過程嘗試下來,IT之家小編僅僅依靠iPad Pro並不能將工作完整搞定,最終還是離不開桌面平台。事實上,不同的消費者對於工作生產力的需求不同,可能比IT之家小編的多,也可能更少,雖然不能由此斷定iPad Pro是不是一個稱職的生產力工具,但可以認清它的定位。在產品形態和功能上,我們能夠看到蘋果將iPad Pro打造成合格的生產力工具的努力,但是就目前而言,它還不能獨當一面,更多時候,可能只是扮演移動辦公某個具體場景的生產角色,而生產力需要的是一整套辦公流程,缺少一環,可能工作就無法完成。傳統筆記本已經能夠覆蓋這個流程上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用例,而iPad Pro目前還不能。

IT之家小編根據自己的使用體驗,這裡將使用iPad Pro辦公的優點和不足整理列出來:

優點:

輕薄便攜

A12X晶元性能強大

iOS系統流暢,應用優化出色

屏幕素質高,不同設備色彩管理統一

分屏和拖拽手勢好用

不足:

iOS辦公應用生態不足

文件管理系統待完善

只有一個USB-C介面

不支持通用外部存儲設備

不支持滑鼠,無法進行游標定位

瀏覽器優化不徹底

六、充電和續航

11英寸2018款iPad Pro內置29.37瓦時的鋰電池,12.9英寸iPad Pro則內置36.71瓦時的鋰電池,兩個版本的iPad Pro都標配9V/2A的充電器。

進行充電測試時,IT之家小編將兩款iPad Pro的電量放空,然後使用標配充電器為兩款iPad Pro充電。結果顯示,11英寸iPad Pro電量充到100%耗時174分鐘,而12.9英寸iPad Pro則耗時207分鐘。

下面分別是2018款11英寸iPad Pro和12.9英寸iPad Pro的充電測試圖表:

接下來是續航測試。IT之家小編在測試前,將兩款iPad Pro電量設置為100%,屏幕亮度調整為50%;音量(系統、多媒體、通知、耳機)50%,WiFi開啟,藍牙和定位服務開啟。

在此條件下,IT之家小編分別對兩款iPad Pro進行如下測試項目:

用safari瀏覽器刷網頁15分鐘;

刷微博20分鐘;

刷IT之家20分鐘;

用《網易雲音樂》戴耳機在線聽音樂30分鐘;

用《嗶哩嗶哩》戴耳機在線播放1080P視頻45分鐘;

戴耳機玩遊戲《絕地求生:刺激戰場》30分鐘;

使用微信20分鐘(10分鐘聊天,10分鐘刷朋友圈)。

測試時長180分鐘,11英寸iPad Pro和12.9英寸iPad Pro的測試成績分別如下:

從圖表可以看出,測試完成後,11英寸iPad Pro剩餘69%的電量,而12.9英寸的iPad Pro剩餘71%的電量,11英寸款耗電更厲害些,總體而言兩者表現都比較一般,耗電主要集中在視頻和遊戲等高強度作業時。而以IT之家小編的使用體驗來看,如果只是普通的辦公,兩款新iPad Pro的續航能力其實要好很多,正常強度下外出一天是夠用的。

七、拍照體驗:用iPad拍照?不OK

2018款iPad Pro均配備1200萬像素攝像頭,f/1.8光圈,IT之家小編髮現,今年iPad Pro攝像頭鏡頭模組由六鏡式鏡頭變為五鏡式鏡頭,配置上有所降低,不過這似乎無傷大雅,畢竟使用iPad拍照的場景還是很少的。這裡IT之家小編也就簡單看一下今年iPad Pro的拍照素質。

這張樣張拍攝於早間,環境光線還是比較足的。而iPad Pro的樣張整體表現馬馬虎虎,可以看出畫面解析力和純凈度都有待提高,色彩偏於寡淡。由於畫面屬於高動態範圍場景,樓房背後的朝陽沒有過曝,風格上和今年的iPhone XS系列以及iPhone XR同出一脈,應該是採用了同樣的智能HDR演算法。

下面這場夜景樣張,iPad Pro的表現也算中規中矩,畫面整體曝光充足,寬容度不錯,放大後看得見噪點,解析力也有代提升,酒店門旁「招兵買馬」的字牌只能看清四個最大的字,純凈度也不太好。

相較於後置拍攝,iPad上自拍的應用更為高頻。2018款iPad Pro產品搭配前置720萬像素的攝像頭,並且也用上了智能HDR技術,實際拍照效果方面,IT之家小編也通過下面這張自拍樣張來做介紹。

從樣張上看,新款iPad Pro自拍照片畫面曝光準確,在智能HDR技術的輔助下,動態範圍表現 不錯,明部和暗部的細節都能清晰看見,稍有不足的是純凈度,照片上存在一些肉眼可見的噪點。

總體來看,2018款iPad Pro的攝像頭拍照素質只能說夠用,當然對於iPad而言,夠用也就足矣,畢竟拍照場景有限,非高頻應用。

八、總結:iPad Pro,藝術家給自己出了道高數題

如果不算初代iPad的誕生,那麼今年的iPad Pro無疑是iPad產品線走過八年後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iPad產品至今最具辨識性的一代了,這無形中為2018款iPad Pro增添了幾分特殊的意義。全新的設計,全面屏的加入,新的揚聲器設計,新一代Apple Pencil和Smart KeyBoard,面容ID等等,這些新鮮的特性像是為iPad產品注入了新的血液……正是因為這些「新」,所以即使價格也來到了新的高度(6499元起步,最高15299元),2018款iPad Pro仍然是大家在選購時最值得考慮的選項。

至於2018款iPad Pro是否真的能取代筆電?IT之家小編在較長一段時間的體驗後,可以確定一定以及肯定地說,目前還不能。在前文小編已經列舉了眼下iPad Pro在取代筆電方面還存在的不足,移動辦公生產力需要一整套的軟硬體體系,以覆蓋各行各業人們的辦公需求,而iPad Pro目前還不具備這樣的軟硬體體系,它只能滿足某些行業或者某些場景下的辦公需求,不具備筆電的全面覆蓋性,所以目前還無法取代筆電。

至於蘋果宣傳的「iPad Pro取代筆電」也許只是針對特定用戶或者特定場景而言,又或許只是對iPad Pro的未來期許。其實仔細來想,用iPad Pro取代筆電真的合理嗎?或者說有必要嗎?恐怕並沒有。因為能夠滿足人們移動辦公生產力需求的產品形態其實在當下已經比較固化了,筆記本電腦因為滿足這些需求,這個產品形態才能穿過時間長河沉澱下來,人們千方百計思考的,其實只是讓筆電性能更強勁的同時體積更輕薄而已。從這個角度來看,蘋果其實已經有MacBook,特別是極致輕薄的Air系列,足矣。

讓iPad Pro取代筆電,其實就相當於讓iPad Pro取代MacBook/Air系列,其實並無必要,否則蘋果已經為iPad Pro預裝mac OS、或者為MacBook加入觸控屏了。iOS的交互是觸控,筆電的交互是鍵鼠,兩者打開的是不同的世界,滿足的是不同的場景和人群。打個比方,有了Apple Pencil的iPad Pro更像是一個藝術家,而MacBook,包括其他的筆電,更像是理科生。IT之家小編覺得,藝術家可以用自己的技巧創意綻放足夠美麗的花朵,追求取代筆電,無疑是給自己出了一道高數題,難解,其實也不必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之家App 的精彩文章:

諾基亞9在中國重獲認證
華為EMUI 9.0國際版更新:基於安卓9.0

TAG:IT之家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