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酒的誘惑,來「品嘗」明朝豐富多樣的佳釀

美酒的誘惑,來「品嘗」明朝豐富多樣的佳釀

酒是中國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個主角,中國的酒文化由來已久。不僅僅是民間喜好釀製各種酒,而且皇宮大內更是對酒情有獨鍾。

明宮裡釀造的酒,喜歡用「長春」命名。以「春」字取酒名,自古以來就有例子,以此形容酒之美好。這主要是因為一年四季之中,春天的景色最為美麗。在明朝之前,滎陽有「土窟春」,富平有「石練春」,宜城有「竹葉春」,劍南有「燒春」,吳縣有「洞庭春色」。除此以外,還有春泉、浮春、成春、皇都春、留都春、海岳春、蓬萊春、錦波春、浮玉春、秦淮春、豐和春、谷溪春、萬象皆春、萬里春等各種帶有春的酒名。

明宮中釀造的酒較為著名的是「金莖露」「太禧白」兩種,這些都是由太監監釀的,光祿寺不得干預。「金莖露」是弘治初年才開始進行釀造的,這種酒清而不洌、醇而不膩,味厚卻不傷人。「太禧白」色如燒酒,澈底澄瑩,濃厚而不膩,為酒中絕品。

明宮由太監監釀的酒,又可分為兩種:一種為御酒房所釀,一種為太監在宮外造好進奉。御酒房釀造的酒,除了「金莖露」「太禧白」之外,還有「荷花蕊」「寒潭春」「秋露白」「竹葉青」等多種。據記載,「金莖露」「太禧白」兩種酒頗為崇禎帝所喜,易名為「長春露」「長春白」。天啟年間,先朝外戚魏士望傳下了酒方,權監魏忠賢在外造辦各種名酒,再託名御茶房,進奉給天啟皇帝,品種有「金盤露」「荷花蕊」「佛手湯」「君子湯」「瓊酥」「夭乳」等,明宮中有記載的酒還有「桂花醞」「菊花漿」「芙蓉液」「蘭花飲」,各種酒加起來可達六、七十種。

明代酒的品類相當豐富,按照其釀造者的不同,可以區分為以下四種:一是大內酒,指明代宮廷中由酒醋面局、御酒房、御茶房所監釀之酒;二是大宮之內法酒,指光祿寺按照大內之方所釀造之酒;三是士大夫家的家釀,由士大夫家開局所造;四是民間市肆所釀之酒。

「大官」一詞,原本是指漢少府屬下之大官令、大官皿,專掌飲食。大官令歷代皆置,遼以後始廢。明設光祿寺,是外廷負責內府飲食的機構,同於漢之大官。光祿寺按內法所監造之酒,則稱大官內法酒。

到了隆慶、萬曆年間,士大夫家裡開始流行自己家開局造酒。由於市面上所買的酒只適合普通百姓家大肆吃喝,而士大夫通常追去雅緻,很明顯,市面上的酒無法滿足士大夫的這些需求。如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貞,有酒興、無酒量,於是他就自己製作一種比較沖淡的酒,取名「鳳州(洲)酒」。

隆慶皇帝

萬曆皇帝

王世貞

至於民間市肆中所賣的名酒,各地更是很多。舉例來說,分別有:京師之「黃米酒」,薊州之「惹酒,」永平之「桑落酒」,易州之「易酒」,滄州之「滄酒」,大名之「刁酒」「焦酒」,濟南之「秋露白」酒,泰和之「泰酒」,麻姑之「神功泉酒」,蘭溪之」金盤露酒」,紹興之「昔酒」,粵西之「桑寄生酒」,粵東之「荔枝酒」,汾州之「羊羔灑」,淮安之「登酒」「苦篙酒」,高郵之「五加皮酒」,揚州之「雪酒」「蜜淋喻酒」「稀簽酒」,無錫之「華氏盪口酒」「何氏松花酒」,浦口之「金酒」,蘇州之「壇酒」「三白酒」,江陰之「細酒」,徽州之「白酒」,句曲之「雙投酒「,內蘇之「三白」,山西之「襄陵酒」「河津酒」,成都之「鄲筒酒」,關中之「蒲桃酒」,中州之「西瓜酒」「柿酒」「棗酒」,博羅之「桂酒」,四川之「順麻酒」。

上面列舉的市面上能夠買到的酒,可以根據釀造工藝和原材料分為白酒、黃酒、米酒、果酒、藥酒等各種品類。藥酒中,有些屬於養生酒,其口味是非甜即葯,與尋常的酒有所不同。明代人高鐮根據自己的釀造經驗,開列了一些養生酒的名稱,分別有「桃源酒」「香雪酒」「碧香酒」「臘酒」「建昌紅酒」「五香燒酒」「山芋酒」「葡萄酒」「黃精酒」「白朮酒」「地黃酒」「羊羔酒」「天門冬酒」「松花酒」「菊花酒」「五加皮三般酒」。至於酒的品質,當然也高下不一,或色味冠絕,或品在下中,或色味不佳,不堪入杯勺。

「南茶北酒」是明代流行的一種說法。這句話的意思非常好懂,也就是說名酒多產自北方,名茶均出自南方。北方水土重濁,但是釀造出來的酒反而輕清,和北方的水大相迥異。在北方名酒中,清豐呂氏所釀,可稱北酒之最上上品,南和刁氏稍次之,也居北酒之上。而南方釀造出來的酒,只有蘇州的三白酒還稍微好一點,至於寧波與紹興所產的三白,質量非常差,「幾乎吞刀,可刮腸胃」。

明代人飲酒,也流傳著一些習俗,如「下坡酒」,所謂下坡酒,是指一人原本非常能喝酒,但是在某些時候卻刻意不飲或少飲。在主人的盛情邀請下,不得已只能硬著頭皮喝。等逐漸喝得起興了,則自己也想開懷暢飲,根本再用不著主人殷勤相勸,這就是所謂的「下坡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中國史 的精彩文章:

精巧之極:魏晉南北朝的墓室都有哪幾種主要的類型?
宋朝的田徑項目你知道有哪些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TAG:影像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