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小國的大跨越:引進中國兩炮一彈 從二戰直接進入21世紀
前不久,非洲國家盧安達在軍事演習當中展出了從中國進口的"兩炮一彈":CS/CH-3型履帶自行榴彈炮,CS/CH-1型122mm車載炮以及紅箭-9A反坦克導彈。演習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盧安達的軍人操縱車載榴彈炮時,使用的是平射姿態。這很有可能是和盧安達沒有進口該炮相關的炮兵雷達和炮兵偵察車的原因。
CS/CH-1型
不過相比起盧安達原先裝備的二戰時期的蘇聯的D-1和M-30牽引火炮而言,中國武器的引進已經是讓其一步跨入了21世紀。
M-30牽引火炮
中國CS/CH-3型底盤以PLZ-95為基礎底盤,換裝了小直徑的負重輪。火炮安裝了一門PLZ-96火炮,發動機換成了德國進口的BF8M1015型300kw馬力發動機。
CS/CH-3
這門火炮整體上性能比較出色,但是價格也不便宜,目前並不清楚盧安達進口了多少,但是數量應該多。
CS/CH-1型122mm車載炮則是中國較早的一款車載炮,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國還展出了性能更為先進的SH-15車載炮。眾所周知,車載炮需要克服的最大設計問題就是精度。
SH-15
SH-15這門炮的後部有一個千斤頂,在野戰射擊時車身通過液氣懸掛整體降低,後部的千斤頂和前邊的兩個駐鋤構成一個穩定的三角支架,實際上火炮就是放在地上而不是與卡車相連接,能極大地提升火炮的精度。而因為CS/CH-1設計較早,沒有採用這樣的射擊,其保證精度的方法雖不是最先進的,但是也相當不錯。
早期的車載炮大多都是正方向射擊的,炮口方向和車頭方向一致。這種傳統的方式要求車頭必須非常低矮,否則火炮射擊的熱浪通常會損壞車頭。
CS/CH-1與傳統的車載炮不太一樣,火炮整體位置更偏向車體的後半部分,射擊時,火炮要通過螺旋盤向後轉,支撐駐鋤在車體的兩側,這樣的設計在塞爾維亞的諾拉B-52型155mm火炮也有相似的應用,中國PCL-09車載炮也是這樣的設計。
諾拉B-52
只不過諾拉B-52型的駐鋤是前後各兩個,四點支撐,而CS/CH-1和PCL-09都是三點支撐。中國的火炮穩定性更強一點,因為諾拉B-52火炮本身帶著一部很重的自動裝彈機,火炮後轉之後,中心很不穩定。而CS/CH-1則是手動裝填,只需要三點支撐就可以保證基本相同的穩定性。
PCL-09車載炮
火炮後轉,這樣的設計好處在於不需要處理車頭的設計,而且穩定性能實際上更好。盧安達大約從中國進口了6門這樣的火炮,加上履帶火炮總數應該在10門左右,雖然數量少而且缺乏足夠的額外支持設備,但是對於非洲低強度戰爭和防範假想敵剛果(金)而言,已經足夠了。
盧安達從中國進口的另外一款武器,就是紅箭-9A反坦克導彈。紅箭-9於1999年誕生,但是中國裝備的不是很多。目前,中國正在大批換裝紅箭-11,這就給紅箭-9A的出口提供了可能。
評價反坦克導彈是否先進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引導方式。第一代反坦克導彈需要人工操作導彈奔向目標,第二代則是光學瞄準+指令制導,第三代則是激光制導,第四代則採用的是複合制導。
紅箭-9導彈的反坦克手使用的瞄準系統,由瞄準鏡、側角儀和指令控制盒組成。典型的第二代反坦克導彈陶氏導彈是沒有指令控制盒的,這部分直接由導線完成。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紅箭-9屬於2代半,即使用了激光指令代替導線。
紅箭-9導彈發射之後,射手用瞄準鏡的十字準星對準坦克,側角儀自動測算出修正數據,然後控制盒發出激光編碼的命令。命令傳輸到導彈尾部的接收器上,然後導彈自動修正。
這就導致紅箭-9不能在不穩定的平台上發射,如果使用車載,必須是特製的載車。同時,由於夜間使用時,側角儀用紅外的方式工作,就很容易被坦克上裝的紅外干擾破壞而偏離目標。
T-90干擾效果
針對這兩個缺點,紅箭-9A一方面把激光指令制導換成了毫米波制導,以克服不利天氣的影響,另一方面通過在導彈的尾部增加特殊的曳光來和紅外信號區別,或者採用變焦的方式讓導彈的紅外信號始終充滿整個屏幕來避免干擾。不過第二種改進並沒有用於盧安達的紅箭-9A,因為它的對手並沒有紅外干擾機。
兩種車載炮加一款2代半反坦克導彈讓盧安達從技術上直接從二戰跨越到了2000年以後。雖然數量不多,但這物美價廉的武器對於盧安達維護自身安全就已經夠用了。(利刃/WZB)
※巔峰之戰!全球第四強國僅42天就被打服 深刻教訓警示中國
※土耳其面臨二選一難題:俄羅斯和美國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TAG:123軍情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