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大明朝國之重器,卻遇到兩個昏庸的皇帝,報國無門含恨而終

此人是大明朝國之重器,卻遇到兩個昏庸的皇帝,報國無門含恨而終

明代一共出了89位文狀元,其中修得正果位極人臣的不在少數,但也有一些命運多舛,生不逢時。四川狀元楊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楊慎於正德六年(1511年)狀元及第,時年才24歲,原本是年少登科,卻在37歲時被嘉靖帝判處「永久充軍」,前後當官僅13年,而且這中間還因正德皇帝不聽忠言,憤而辭職回家養病4年。

此人是大明朝國之重器,卻遇到兩個昏庸的皇帝,報國無門含恨而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楊慎其人才華橫溢,博聞強記,在當時是無與倫比的。有一次正德皇帝閱讀天文書籍,發現有個叫「注張」的星,有時又寫作「汪張」,不知究竟是什麼星。於是召來專管天文的欽天監官員問詢,他們也都不知道。又問國史館的學者們,也沒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唯獨剛剛入仕不久的楊慎解釋說,這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柳星」。人們都不相信,他隨口便引用了《周禮》、《史記》、《漢書》等著作有關的段落為證,眾人這才佩服得五體投地。

還有一次,一個湖廣的土官(少數民族的土司)自稱代表「水盡源通塔平長官司」入京進貢。翰林院的那些學者們都以為「水盡源通塔平」是三個地名連寫,打算在作記載時,在「長官司」三字前添一個「三」字。楊慎馬上糾正錯誤,說這不是三個地名,而是一個6字的地名。翰林們都不服氣,他隨手翻開《大明官制》為證,於是眾人嘆服。

此人是大明朝國之重器,卻遇到兩個昏庸的皇帝,報國無門含恨而終

正因為楊慎知識淵博,學貫古今,所以受到同僚們的尊重,成了國史館的筆杆子。那麼朝廷為何放著如此的大才不用,反而還讓他受盡磨難呢?

原因無他,怪只怪楊慎生不逢時,遇上了兩個不成器的皇帝。明武宗是個荒淫之君,長年放著政事不理,整日帶著宦官們到處巡遊,大選民間美女。對此,立志兼濟天下的楊慎自然看不過去。正德十二年(1517年),他以「經筵講官」的身份上書勸諫,但武宗對此置之不理。為此,楊慎十分氣憤,便以養病為由辭職還鄉,以示抗議。

四年後,武宗駕崩,楊慎被重新召回朝中做官。無奈,新皇帝世宗也是一個自私專橫的主。他是武宗的堂弟,因武宗無子而被大學士楊廷和(楊慎之父)等人推上了皇帝的寶座。可世宗一上台便要為自己的已死的父親正名,非要追封為「皇考」。

此人是大明朝國之重器,卻遇到兩個昏庸的皇帝,報國無門含恨而終

按封建禮制,世宗既然繼承武宗的帝位,就得奉孝宗(武宗之父)為父,這是大明禮法不可偏廢。當然,朝中的大臣們也決不答應,於是便引起了持續多年的「大禮儀」之爭。許多正直的大臣因持反對意見被關進了天子詔獄,而一些阿諛奉承的小人則迅速得到提拔。面對這種局面,楊慎憤然發動36名大臣聯名抗議,共同辭職。可是世宗一意孤行,繼續暴力,讓錦衣衛再次抓捕。

楊慎天生就是一副硬骨頭,他繼續振臂向主持正義的大臣們呼告,號召大家以死相爭,朝臣紛紛響應。他帶領一大批忠直之士在皇宮左順門「撼門大哭,聲徹殿廷」,以表示對世宗的反抗。這讓世宗更為惱火,又讓錦衣衛將楊慎等143人抓捕入獄,然後強行舉行「上尊號」大典。

此人是大明朝國之重器,卻遇到兩個昏庸的皇帝,報國無門含恨而終

然而,很多大臣依然拒絕參加大典,世宗無所發泄,幾次對楊慎等一百多名朝臣施行「廷杖」,先後有18人喪命杖下。楊慎兩次被打得死去活來,但他仍不屈服。於是,世宗一次罷免了180餘名大臣,楊慎首當其衝,被流放到邊遠荒僻的雲南永昌,並規定「永遠充軍」。

楊廷和當政時,曾趁武宗駕崩,世宗即位之機,改革了一些弊端,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裁撤了3萬多冒濫軍功的錦衣衛將校,罷免了14多萬冗官。這雖然有利於國家,可那些被裁撤的人對楊廷和恨之入骨。如今,楊家失勢,他們便聯合起來要對楊慎實施報復。

楊慎在發配的途中,那些人派人暗中跟蹤,企圖在途中置楊慎於死地,幸虧楊慎找早有察覺,一路小心戒備,這才逃過了一劫。輾轉顛簸數千里,到了永昌時楊慎一身傷病,奄奄一息。

此人是大明朝國之重器,卻遇到兩個昏庸的皇帝,報國無門含恨而終

本是國之重器,一代文才,卻因報國無門被終生埋沒在煙瘴之地,一直到死楊慎也沒能獲得赦免。而且世宗也恨透了揚慎,時不時就會問及身邊的大臣楊慎的情況,他們都說楊慎年老多病,已經快不行了,世宗這才放下心來。最終,楊慎死於戍所,死後屍體運回老家被草草掩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晚清時期滿洲貴族中有才幹的極少,如恭親王排第一,此人當排第二
古代以少勝多的戰例很多,但努爾哈赤更離譜,以4人大敗800精銳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