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國本是中國人的後代,千年來始終追隨中國,在近代曾侵略我國

此國本是中國人的後代,千年來始終追隨中國,在近代曾侵略我國

古代中國非常強大,當全世界的夜晚都非常安靜的時候,古代中國很多地方都是燈火通明;在十一世紀的時候,歐洲等國最大的城市規模也不過萬人而已,但是在古代中國百萬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已經司空見慣了,總而言之,古代中國非常發達,領先歐美幾十倍,所以願意追隨我們的小弟(小國家)也非常多,像日本、朝鮮、越南、泰國、尼泊爾、菲律賓等等小國,紛紛將古代中國當作宗主國,承認古代中國的強大。

但其中有一個國家比較特殊,此國本是中國人的後代,幾千年來都是中國的小弟,可以說兩國是淵源頗深的存在,但是到了近代歷史後,這個國家經過「脫亞入歐」,經過變法維新逐漸成為一個發達國家,在近代史上曾侵略我國,甚至不惜和三個國家他同時開戰,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在明治維新以前,很多日本人都認為自身的起源是來自於中國,是中國人的後代,自秦朝「徐福東渡」後,日本這片土地上才有了文明的影子,統治者徐福,童男童女和先進的農耕技術,日本才慢慢的開始步入文明社會,這些事情在日本的《古事記》和《日本本紀》中均有記載,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就是徐福,此外日本124代天皇裕仁的三弟弟,三笠宮親王崇仁,曾經公開表示過:「徐福是我們的國父」。

1000多年前的唐朝空前繁榮,無論是文化還是軍事都達到了巔峰,很多周邊的小國慕名前來學習中國的一切先進技術,其中,學習最認真,學的最多的國家就是日本的遣唐使,遣唐使回到日本後,中國文化快速風靡了整個日本上層人士,無論是思想、文學、藝術、還是風土人情等等,日本人全部學為己用。到了宋朝時期,中日兩國仍舊是互相往來,宋朝滅亡後,日本人認為「崖山之後無中華」,於是拒絕和宋朝滅亡後的元朝往來,甚至不惜發動戰爭。明朝以後,朱元璋對日本的態度從最初的積極求和逐漸改變為積極防禦,兩國最多偶爾爆發個海戰。

滿清入主中原後,日本人的第一反應是「華變於夷之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雖然清朝問鼎中原,奪下了漢人的江山,但是在日本人心中,清朝不過是「北狄」罷了,跟自己「東夷」的身份一樣。後來日本官員在訪問歐美國家後,嚴重意識到了東西方文明的差距有多大,為了快速跟上世界的腳步,日本全國上下開始瀰漫著「脫亞入歐」的理念,隨後日本進行「明治維新」,開始否定東方文明,學習西方文明。

巧的是,日本在進行「明治維新」的時候,沒幾年清朝也進行了「戊戌變法」,不過最後的結果是,日本成功完成明治維新,完成了兩次工業革命,而中國的戊戌變法不過維持了一百多天的時間就被慈禧給徹底扼殺,日本強大後,急需要一場戰爭來檢驗自己的綜合國力是否變強,於是對大清帝國發動了挑釁,兩國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這場戰爭非常慘烈,清帝國在日軍的戰艦下,根本無法取勝。這場戰爭後,世界各國也看到了亞洲竟然也有了一個強國。

到了1939年9月1日,二戰正式爆發,日本憑藉自身的強大國力和德國、義大利組成了納粹國,妄想瓜分世界,日本先後開始和中國發動戰爭、和俄國發動戰爭和美國發動戰爭,結果讓日本大跌眼鏡,抗日戰爭我們勝利了,日俄戰爭日本失敗了,日本和美國的戰爭日本也失敗了,而且還吃了兩枚核彈。

日本在千年歷史中為什麼這麼善變,說白了還是他們全民都有危機意識,有野心,時刻想著征服更多的領土,獲得更多的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文豪魯迅為什麼那麼痛恨中醫?很多人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現代耗資18億修建的大橋一年就垮塌,宋朝修的大橋卻至今仍在!

TAG:文化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