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女子因吞食燕子蛋,生下了一個兒子,多年後,他的後代統一全國

一女子因吞食燕子蛋,生下了一個兒子,多年後,他的後代統一全國

秦襄公,嬴姓,趙氏,本名不詳,為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時期,秦國被正式列為諸侯的第一任國君。公元前778年,秦庄公死於犬戎之手,其長子世父率軍前線作戰,把國君之位讓給了秦襄公。當時,秦國實力弱小,不足以與犬戎抗衡,所處形勢嚴峻。

秦襄公繼位後,採用分化政策,把其妹繆嬴嫁給戎人豐王為妻,獲得了喘息之機。

公元前776年,秦國遷都至汧邑,逼近東部地區。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寵溺褒姒,先廢申後,又廢除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之子伯服。然而,申後是申侯的女兒,周幽王廢除母子之事,令申侯大為惱怒,他當即聯合犬戎軍隊攻入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太子宜臼在諸侯王的幫助下,登上王位,是為周平王。翌年,周平王遷都洛陽,建立東周,是為周平王。平王東遷時,全程由秦國軍隊護送。事後,為表恩謝,周平王把控制薄弱的岐山以西地區賞賜給秦襄王,此地更是成為了日後秦國崛起的基礎。

可以說,秦襄公是春秋初期的一位傑出君主,雖其在位時日不算很長,但是,他開創的基業及其雄才大略,為秦國日後的發展和強盛奠定基礎。司馬遷《史記》有評:「秦起襄公,章於文、繆,獻、孝之後,稍以蠶食六國,百有餘載,至始皇乃能並冠帶之倫... ...」

上古時期,人類還未進入社會文明,平常以原始氏族部落而居。廣闊豐饒的華夏大地上,散落有無數部落,其中,就有秦氏一族。追根溯源,秦氏祖先為黃帝之孫顓頊脈下的旁系,而顓頊則是上古五帝之一,地位尊崇。

當時,任何氏族部落都有著自己的圖騰文化,秦氏的圖騰是一隻燕子。

那麼,為什麼會是一隻燕子呢?

據傳,秦氏先祖名為女修,因吞食一顆燕子蛋而生下一子,名為大業。故而,秦氏部族把燕子當做部落的標誌。此傳說亦說明,當時秦氏族人還處於「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原始社會。

他們靠游牧維持生計,主要活動範圍則集中在黃河下游。經過繁衍生息,秦氏部族逐漸壯大。當時的部落首領為大費,曾幫舜帝馴養鳥獸,功績突出,舜帝特賜予「嬴」姓。至大禹時期,大費輔佐禹帝治水,功勞甚大,受到禹帝誇讚。

相傳,在大禹治水成功以後,舜帝獎勵大禹一塊黑色的玉圭,大禹卻說:「這個功勞不是我一個人的,因為,有大費的輔助,治水才能成功。」舜帝聽後便賞賜給大費一個黑色的「旌旗飄帶」,還給他娶了一個姚姓美女。

公元前21世紀,對於中華文明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間點,正是在這個時期內,中國出現了第一個奴隸制政權——夏朝。夏朝的誕生地位於黃河中游地區,它的統治區域恰好覆蓋了秦氏部族活動範圍,於是,秦氏在夏朝的統治下,生存了數百年。

夏桀時期,君主殘暴,統治昏庸,國家動蕩不安。時任秦氏部族首領的費昌,預感夏朝將滅,就帶著秦氏族人脫離夏朝,投奔商族。後來,商湯推翻夏朝統治,建立商朝,費昌率族人歸附商朝,世代為商朝做事,獲得了較高的社會地位。

商朝統治中後期,部分「嬴」姓族人來到黃河中游繁衍生息,並且,與商族保持著友好關係。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西周。本來朝代更迭,對於秦氏部族並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後來的一件事,卻是險些斷送了秦氏一族的命脈。當時,周武王去世,其子成王繼位。由於,成王尚處年幼,國政大事由周公代為執掌。

然而,沒多久疆域東部發生驚變,以武庚為首的商朝殘餘勢力發動叛變,叛軍中有秦人牽扯其中,這些秦人正是昔日遷移至黃河中游的「嬴」姓秦族。周公率軍兩次東征,終是平定叛亂。事後,西周王室以極其殘酷的方式懲罰叛亂部落。

其中,秦氏一族被驅逐出家園,趕至遙遠荒涼的西部邊陲。也正是從此刻起,秦氏族人的地位一落千丈,淪為西周貴族的奴隸,可買賣、贈送、賞賜,如同牲畜一般。甚至,連秦氏部族首領,都淪落至:幫周室天子養馬的地步。

據說,周孝王時期,對外戰事頻繁,極為依賴馬匹。對於周室來說,馬匹倒是容易尋得,不過,餵養卻成為問題。後來,有人告訴周孝王,稱:秦地首領非子極為擅長養馬,可以請他試一試。

於是,周孝王便把非子召來,讓其生活在汧水和渭水交界處的平原地區,專門為周王室餵養戰馬。在非子的精心打理下,馬群迅速繁殖壯大,馬匹亦高大強壯,長鬃飛揚,奔疾如風。周孝王得知後,十分欣喜,便把非子的異母弟成封於秦,作為周室的一個附屬國家。

至此,秦國建立,秦非子則是秦國的第一任君主。

西部邊陲生存的部族,並非只有秦人,還有戎、狄等族。與秦人不同的是,戎、狄是外族蠻夷,經常侵犯西周邊境,燒殺搶掠,洗劫財物。周王室強盛時期,還可囤兵駐防,可是,隨著王室衰落,西周的實力已經不足以對抗戎、狄外族。

於是,王室就把希望寄託於生活在邊陲的秦人身上。

周宣王時期,為了利用秦族對抗戎、狄,王室特命秦國君主秦仲為「大夫」,負責防備戎、狄勢力。這是秦人首次在西周受到重視,他們自然十分珍惜這個機會,想趁此好好表現,提高氏族名望。每次對敵作戰中,秦人都非常賣力,勇猛拼殺,然而,勇氣終究彌補不了實力差距。

秦人缺乏作戰經驗,戰鬥力低下,多次與敵作戰皆遭慘敗,最後一次征戰外族時,君主秦仲戰死。秦仲死後,其長子庄公繼位,繼續率領秦氏一族對外作戰。可見,在此階段,秦國實力薄弱,君主地位低下,已經到了要親自上陣殺敵的地步。

後來,周幽王為取悅褒姒,上演了一出「烽火戲諸侯」。古代交通條件落後,戰事傳遞以烽火為主,可在短時間內傳至各諸侯國,引兵勤王。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投入使用的,然而,周幽王卻犯了大忌,為博妃子一樂,不惜謊報戰事,狠狠地把諸侯們戲耍了一次。

可以說,這種戲耍所帶來的代價,是極為沉重的。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進攻鎬京,周王室再次燃起烽火,結果,這次沒有任何諸侯前來,西周都城鎬京被輕易攻破。消息傳出後,各國君主嘩然,立刻發兵趕至鎬京增援。當各方援軍到達目的地時,敵人早已滿載而回,留給他們的是一座焚燒殆盡、屍骨遍地的死城。

諸侯們見幽王已死,便共同擁戴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因原都城成為廢墟,加之,犬戎隨時可能捲土重來,周平王遂決定遷都洛陽,史稱:「東周」。

平王遷都時,秦襄公派出軍隊一路護送,功勞甚大。於是,周平王進行賞賜,把秦襄公從「大夫」提拔至「諸侯」,同時,岐山以西的地區皆歸於秦統治。至此,秦國正式邁入諸侯國之列,論地位,秦襄公與諸侯王平起平坐。

雖說,周平王賜予的這塊土地,成為秦國崛起的基礎。但是,在初期岐山以西地區並不是那麼簡單就能拿到的。周王室之所以敢賞賜這片地區,主要是因為此地布滿有戎、狄勢力,周王室已無力清剿,便把這塊燙手山芋扔給了秦襄公。

簡單來說,這相當於一張「空頭支票」,名義上是自己的領地,卻要養著外族勢力。

秦襄公面臨著嚴峻考驗,對他來說,控制岐山以西地區,是秦國崛起的關鍵。若此地有失,以秦國當今領土,是難以發展壯大。再三思忖下,他終是下定決心,與戎、狄展開鬥爭,堅決奪回岐山之地。

秦襄公明白,以秦國目前的實力,難以對敵人形成有效威脅,唯有進行長期鬥爭,積極壯大己身,才有可能愈戰愈強。戎、狄表面是秦國外患,可是,在秦襄公眼裡,卻是激勵秦國強盛的最佳對象。他多次派兵與戎狄作戰,屢戰屢敗,卻愈挫愈勇。

最終還是在一次對戰中擊敗敵人,奪回了自己的領地岐山。不過,當時兵力有限,無法駐守,最後,還是率兵退回。

岐山地區並非人們印象中荒涼之地,而是古時農業生產最先進的地方。這裡曾經是周氏族人的活動範圍,換言之,即:周族從這裡發展壯大,進而推翻商朝,建立周氏基業。若是秦國佔據了此處,複製周族成功亦不是難事,至少在秦襄公看來是這樣。

此地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極適合農耕文明。

公元前766年,秦國對西戎發動討伐,秦襄公在行軍途中去世,其子文公繼位。秦文公時期,曾利用這些優點,因地制宜,積極推動農業生產,建立都邑,穩固地區統治。他在位幾十年,儘管沒有傳世功績,卻為秦國打下了堅實基礎,加強對岐山以西地區的控制。

這一時間段內,秦國奴隸制經濟快速發展,成為日後騰飛的保障。

秦文公死後,秦憲公接任君主之位。當政後,他先是遷秦都至平陽,又制定策略,剿滅秦國周邊割據勢力,掃除潛在威脅。至後期時,整個關西地區皆處於秦國控制。秦武公時,國力強盛,開始對外擴張,集中兵力對抗戎族,接連獲得大勝。

自秦穆公時期,至此刻,共計八十餘年,經過數代秦人的努力,終於趕走戎狄,建立了一個西至甘肅天水、東至陝西華縣的強盛國家。可以說,是秦國祖先的不懈努力,最終,為秦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參考資料: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司馬貞《史記索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什麼樣的人才算名人,魏忠賢、李蓮英也算是名人嗎?答案讓人詫異
大清內憂外患,天天有人辱罵李鴻章,那他為什麼還能活到79歲?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