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輔導員的自我修養
本文原標題:《沖在德育第一線》
「輔導員要樹立無處不教育、處處可教育的觀念,每一次與學生的接觸都是一次教育的機會,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見縫插針開展德育教育工作。」
在學生德育工作中,輔導員是不能被忽略的一個群體。他們與學生離得最近、接觸機會最多,自然而然與學生的關係也最為親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著「引路人」的角色。
此次麥可思研究的訪談對象、江西理工大學輔導員饒先發老師,自2005年7月畢業後留校就開始從事輔導員工作。
在十餘年的學生工作經歷中,他先後榮獲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江西高校最美輔導員、江西省優秀共青團幹部、江西省優秀輔導員等幾十項榮譽。
在交流中,我們請他結合自己多年的實戰經驗,著重分享了作為奮戰在德育第一線的輔導員如何在德育教育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面對陸續走進大學校園的「00後」,學生工作又需要作出哪些改變?近年來輔導員隊伍建設中十分關注的減少隊伍流失等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希望文章能為各高校德育教育和輔導員管理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借鑒。
如何成為德育中的「教育者」?
德育是輔導員的重要工作之一。德育教育要求輔導員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涉及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多個方面。
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大部分時間易被處理與學生管理相關的工作所佔據,所以輔導員如何高效利用時間,在學生德育教育、素養提升方面真正肩負起「教育者」的責任成為很多輔導員需要直面的問題。有著13年高校輔導員工作經歷的饒先發老師認為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下足功夫:
第一,輔導員要提升自身水平。
通過理論研究、學習培訓、實踐探索等方面提升自身職業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第二,輔導員要深化工作理念。
輔導員要樹立無處不教育、處處可教育的觀念,每一次與學生的接觸都是一次教育的機會,因此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見縫插針開展德育教育工作。
最好的德育教育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輔導員要把德育融入到實踐行動中來,言傳身教於日常,行為規範做示範。
同時,輔導員還要嚴格要求自己,要真心實意地關心和愛護學生,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教育信任關係。
第三,輔導員要創新工作方法。
比如通過學生喜歡的新媒體方式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以學生為主,輔導員為輔,在德育提升方面多設計一些主題活動,做好指導者角色。
各年級德育教育需有側重
每個年級的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比如大一新生需要適應環境,大二學生需了解專業發展前景,大三學生需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大四學生則需為走上工作崗位做好準備,因此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德育教育也需要各有側重。德育工作的實施分為四個階段:
大一:適應轉變階段。
這時候學生的思想不成熟,諸多方面還不穩定,心理也較為脆弱,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和意識,正處於心理調整時期。所以輔導員的工作應以心理調適教育、養成教育、專業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為重點。
大二:思想活躍階段。
此時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但已基本適應了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對專業的發展趨勢有較高的追求,有自己的理想。此時輔導員的工作重點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鼓勵學生髮奮學習,立志成才。
大三:鞏固提高階段。
此時學生的思想趨於成熟,對社會問題和人際關係等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此時輔導員的工作重點可通過選擇教育、責任教育來指引學生如何面臨選擇,解決學生就業、擇業、考研等實際問題。
大四:全面發展階段。
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思想基本成熟,並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知識水平,但可能存在對學習和工作缺乏熱情、參與意識不強的問題。因此除了繼續加強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還應以就業、擇業觀教育為重點,幫助學生為進入社會做好準備。
最後,饒先發強調,具體怎麼做還得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比如愛國主義教育就必須貫穿大學德育教育始終。也可以在不同時期開展特定的德育活動,比如在雷鋒日談助人、在端午節談文化、在青年節談理想、在中秋節談團圓、在國慶節談愛國、在重陽節談敬老等。
數據鏈接:
麥可思數據顯示,中國2017屆大學畢業生對母校學生工作的滿意度為86%。畢業生認為母校學生工作需要改進的地方中,與輔導員工作直接相關的有「與輔導員或班主任接觸時間太少」(本科:50%,高職高專:46%)、「輔導員或班主任態度不夠好」(本科:8%,高職高專:7%)、「輔導員或班主任專業素質較低」(本科:6%,高職高專:5%)。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0後」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2018年起「00後」陸續走進大學校園。成長於中國移動互聯網時代、擁有更好的物質條件與教育環境的他們,有著知識面廣、嚴重依賴網路、對個性化生活要求高等特點。針對這樣一個群體,高校學生工作的開展可能需要相應地作出哪些改變?
饒先發借用了習總書記在全國思政會上的一段講話,即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他認為在具體的工作中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要以學生為中心。
由原來的以教師為中心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貫穿到工作始終,即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
二是要以日常教育為基礎。
深入到學生中間,強化日常管理工作是學生工作創新措施的智慧來源。
三是要以新時代為背景。
在互聯網思維與大數據的新時代背景下開展學生工作,不斷開拓創新,適應新的教育大環境,比如用學生喜歡的新媒體開展工作,以QQ、微博、微信、直播、抖音等即時通信工具為手段,建立師生掌上「點對點」交流互動平台。
四是要以遵從人性為基準。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因此要充分了解人性,遵從人性,才能真正做好學生工作。
五是要以法治思維為準繩。
學生工作的順序應為法—理—情,工作依法依規才能保障工作秩序,在法的前提下才能夠做好理和情的工作。
六是要以家校合作為紐帶。
「00後」學生的父母大多為「70後」「80後」,這一代人受教育程度整體較高,且與時代同進步、共發展。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將讓其成為學生工作的有力延展和支撐。
怎樣留住那些優秀的輔導員?
大學裡只要與學生直接相關的工作都離不開輔導員的支持。
曾經某高校招就部門負責人在與麥可思研究的交流中就提到,為確保每年開展的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有較高的問卷回收率,學校會通過各種途徑提醒學生答題,而輔導員在微信群中號召學生答題往往是最有效的。
如果一個班級的輔導員離職,那麼工作開展難度就會提升。可見輔導員的流失對高校來說損失是很大的。
但現實情況是,輔導員隊伍中部分人因為缺乏身份認同感、工資待遇不高、職業發展天花板等問題在工作一段時間後考慮離職。
那麼針對這些問題學校層面可以做哪些工作呢?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做好輔導員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職業發展路徑和方向,並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科學化的指導。
第二,搭建輔導員能力提昇平台。如崗位培訓、業務學習、掛職鍛煉、訪學研修、學歷提升等。
第三,成立輔導員學習實踐團隊。在輔導員隊伍中成立學習實踐型團隊,並給予一定的政策和經費支持,激勵輔導員在工作、學習、實踐中提煉總結,形成成果。
第四,支持輔導員職稱評定單列。為輔導員設置相應的職稱評聘晉陞通道,實行「指標單列、序列單列、評審單列」,目前已經有很多本科高校正在實施,特別是「985」「211」院校落實得較好,高職高專院校還需要給予更多支持。
第五,保障晉陞機制的暢通。在高校幹部提拔過程中,輔導員相比學校機關人員往往不佔優勢,這導致部分輔導員想轉崗。如果能保障輔導員有一條順暢的上升通道,這無疑對穩固輔導員隊伍建設有幫助。
據了解,目前包括山東大學、江蘇大學、燕山大學在內的30多所高校已經實施了提拔一線優秀輔導員為副(正)處級輔導員或者享受副(正)處級待遇的政策。
第六,加快工作身份的轉變。部分高校的輔導員還是臨時工、僱員制或者人事代理,這讓輔導員感覺自己是編外人員,缺少歸屬感,在日常學生工作中的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
第七,提高輔導員工資待遇。輔導員工作非常辛苦,待遇卻相對較低,付出與回報難成正比。現在一些高校正在這方面努力完善工作。比如天津、北京高校的輔導員每人每月額外有1000元輔導員津貼,重慶郵電大學的輔導員比行政管理崗的待遇高20%。
第八,在多方面體現輔導員的重要地位。遼寧、湖北、上海等省市的優秀輔導員可獲五一勞動獎章,江西、湖南、廣東、四川等省份專門為輔導員設立省級課題,山東、安徽、北京、上海、陝西、廣東等省市專門設立省級輔導員工作室(名師工作室),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
不過最終能不能留住輔導員,還是取決於輔導員本人如何看待這份工作。正如饒先發老師在自己的博客上所寫的那樣,「輔導員正在向職業化、專業化和專家化發展,學生工作應該規劃成自己的一門學問、一項事業、一種生活,用興趣和責任來經營。
我們人生會面臨很多選擇,要麼選擇喜歡的,要麼喜歡選擇的。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價值和意義。」
感謝燕山大學裡仁學院於陸璐、廣西師範學院李敏、牡丹江醫學院王尊博、貴州財經大學王思策、曲靖師範學院余金成、萍鄉學院歐陽甜甜、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宮婷婷等老師對本文撰寫的支持。
如需了解麥可思德育與學生工作相關服務,請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聯繫我們。
作者 | 麥可思 郭坤
編輯 | 麥可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