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締造德意志帝國的普魯士,如何由弱變強、直到在地球上被徹底除名

締造德意志帝國的普魯士,如何由弱變強、直到在地球上被徹底除名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用來描述德國歷史也再恰當不過。

歷史上的德國大多數時間裡都處於分裂的狀態,當年的神聖羅馬帝國雖然被吹為「德意志第一帝國」,但就像伏爾泰老先生說的那樣,它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它只是一個徒具虛名的鬆散諸侯聯盟,是個空架子。最多時全國有上千個自治領地加邦國,每個邦國平均只有20多平方英里。分的實在不能再分了。

真正完成德國統一大業的,是曾經神聖羅馬帝國統領下的一個弱小公國——普魯士。

那麼,它是憑藉何種神奇的力量由弱變強,又是怎麼做到一步步稱霸世界的呢?

公國前世

話說,當年條頓騎士團隨十字軍東征頻頻受挫,走投無路之時接到波蘭的一筆大單,征服普魯士。

條頓騎士團爽快地同各方簽下合同,立即馬踏普魯士,經過五十多年的打打殺殺,終於完成了訂單,得到普魯士土地,建起自己的騎士團國。

到了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條頓騎士團末代首領在路德的勸說下,改宗新教,切斷了與宗主教皇的聯繫,將騎士團國家改為世俗的普魯士公國,自立為公爵,向波蘭國王效忠。

百年後,勃蘭登堡的選帝侯通過繼承得到了普魯士公國,組成勃蘭登堡-普魯士共主邦聯。隨後趁波蘭王國和瑞典戰事失利的機會,宣布獨立,獲得普魯士公國的完全主權。

經歷了三十年戰爭後的德國,民族分裂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在這樣形同一盤散沙的局面下,承繼了條頓騎士鐵血專制傳統的普魯士,因擁有強權的中央、高效率的政府、強大戰鬥力的軍隊,而在各公國中顯得矯矯不群、十分的與眾不同。

正像有人說的那樣:「別的國家是擁有一支軍隊,而普魯士則是軍隊擁有一個國家!」。

或許,從條頓騎士建國的那天起,就預示了它最終將走向軍國主義的宿命,而在那個弱肉強食腥風血雨的年代,一旦時機成熟,它就會用火與劍去征服整個歐洲。

進階王國

1701年,奧地利國王也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向波蘭宣戰,腓特烈三世借8000士兵給皇帝,換取了普魯士國王稱號。腓特烈三世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

從此,普魯士王國與強大的奧地利帝國並駕齊驅,在法理上擁有了爭奪歐洲霸主的資格。

「士兵國王」腓特烈一世死後,其子腓特烈二世繼位,登基後不久,老天便給了這位28歲的新國王送上了一份厚禮。

174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去世,引發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腓特烈二世抓住機會,適時出擊,將其重要富庶的工業地區西里西亞收入囊中,使普魯士的軍工水平迅速提升到媲美英法的新高度。

在之後的十年里,普魯士安心發展經濟,同時大量擴充軍隊,對士兵們進行嚴酷的訓練。待時機成熟,突然向奧地利發動打擊,七年戰爭由此展開。

奧地利、法國、俄羅斯組成盟軍共抗普魯士,但隨著戰爭的進程,因歷史恩怨利害關係,歐洲各國相繼捲入其中。

七年戰爭打下來,整個西歐資源消耗殆盡,最終以各自簽訂和約悲慘收場。

戰爭為腓特烈二世贏得了「大帝」美名,令普魯士成功躋身歐洲五大列強,而代價是王國本土成為一片廢墟。

晚年的腓特烈大帝開始全力投入重建和平與經濟建設,普魯士進入了短暫的休整沉寂。

直到百年後,一個叫俾斯麥的人帶領著普魯士登上了更高的巔峰。

第二帝國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普魯士加入到反法同盟,風頭正盛的拿破崙勢不可擋,作為同盟主力軍的普魯士也難挫其鋒。

莫斯科的嚴冬扭轉了歐洲的命運,拿破崙失敗後,普魯士順理成章將疆域自默麥爾河延至萊茵河,成為德意志邦聯唯一強國。

1862年,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擔任首相,俾斯麥首次發表議會演講:「當代的重大問題並非通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就能解決,要用鐵和血來解決。」

「鐵血宰相」取得了國王的支持,開始著手策劃德意志統一大業。

為此,俾斯麥籌划了三場王朝戰爭。

首先邀奧地利進軍經常插手德意志事務的丹麥,逼使丹麥交出自己兩個州的領土主權。

隨後,找理由同奧地利翻臉,以武力將奧地利強行逼退出北德意志聯邦,並將奧地利以西的德意志土地納入麾下。

至此,在幕後操控著南德意志地區各個邦國的法國,成為俾斯麥最後一個需要解決的障礙。

他假借國王之口,發表了侮辱法國的電文,1870年,不堪刺激的法國向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就此爆發。

在外敵的「入侵」下,普魯士與德意志各民族意料之中的加強了團結,俾斯麥輕而易舉完成了一箭雙鵰的目的。

法國人很快被擊退,普魯士乘勝追擊,一路挺進巴黎。

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

德意志首次實現了民族大統一。

軍國末路

1890年,俾斯麥被解除首相職務,威廉二世開始放手實行俾斯麥一直努力控制及防止的軍國主義政策。

1914年6月28日,列強之間的利益衝突終於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意志帝國加入奧匈帝國陣營。

原本想速戰速決的德國久攻不下,無力承受戰爭的人民,在德國各地紛紛爆發革命。威廉二世被逼退位,德意志第二帝國、普魯士王國雙雙滅亡。

普魯士加入德國共和國改稱自由邦。

1939年9月1日,繼承普魯士軍國主義思想的希特勒,下令德意志第三帝國閃襲波蘭,打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槍。

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頑強抵抗之下,經過六年的浴血奮戰,希特勒統治世界的帝國夢被粉碎。

同盟國和蘇聯經過多次協商,達成共識,一致認為普魯士是德國軍國主義的發源地、是德國軍官團和容克貴族的大本營,必須予以消滅。

於是,正式廢除了普魯士建制,原普魯士邦領土併入波蘭和蘇聯,以及英、法、美、蘇四國佔領區,並將其領土上的德意志居民全部遷出。南部仍屬於德國的原普魯士領土不能再用普魯士之名。

至此,歷經兩個多世紀、一度稱霸歐洲,並最終走上軍國主義不歸路的鐵血普魯士,徹底煙消雲散不復其名。

感謝閱讀評論、轉發與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有的帝王稱朕,有的稱孤、寡人,有區別嗎?哀家又是個啥
猶太教和基督教有什麼區別?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你能分得清嗎?

TAG:精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