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動畫導演、動畫師及漫畫家——《宮崎駿》
「創作一部動畫也就是創造一個虛擬的世界,這個世界慰藉著那些失去勇氣的、與殘忍現實搏鬥的靈魂。」
——宮崎駿
宮崎駿是我們熟悉並喜愛的動畫大師,如他自己所說,他創造的奇幻世界慰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靈魂。這些作品中有最魔幻的世界架構,也有最親切真實的人物角色,總是輕易就俘獲觀眾的心,不論成人或兒童,都會從內心深深被打動。
然而,是否有人想過為什麼?為什麼宮崎駿的作品可以超越年齡的限制,讓觀眾們沉浸在他所創造的時空中,同角色們產生最真實的共情?
『』我工作中一個不變的主題是欣賞好電影,然後去超越它。」
——宮崎駿在1978年如是說。
從那時開始,宮崎駿創作了一系列的電影作品,均可稱得上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大師級著作。
「我們要成立一個三層樓的工作室,它的成功並不是我們的首要目的,重要的是你在做你想做的事。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做出好電影。」
40年來宮崎駿以他動畫作品中靈活多變的創造力感染了觀眾,也讓他成為了一代動畫工藝大師。只有那些和他一樣,在媒體界享有巨大影響力的人,他們的事業才能被給予同等的讚譽。
但宮崎駿到底是如何做到既打動了動畫批評界,又深入了觀眾的心的呢?
如今在西方國家,仍有觀點認為動畫只是給孩子看的,他們製作的動畫里經常有意地去避開真人電影中常出現的火燒爆炸等刺激性場景。
但宮崎駿可不是一般的動畫人,他常用的手法正是利用對人物錯綜複雜的感情活動的描繪,來豐滿筆下所謂的「卡通人物」。
他的目的從來不是讓影片去適應兒童,而是讓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都能更好的去了解人類。
如《國王與小鳥》和《白蛇傳》都是宮崎駿的靈感來源,雖然迪士尼動畫在技術層面上的確是無可挑剔的,但人物情感描寫未免被簡化過度了。在動畫製作早期,動畫內容淺顯一些也無可厚非,但宮崎駿想要改變這個狀況。
宮崎駿討厭別人給他貼上「日本迪士尼」的標籤,一個更合適的頭銜應該是:日本的「尤里·諾斯坦因」。
他不會一味注重絢麗的外在效果,而是微小的內心變化。
據他所說,早期電影《冰雪女王》在人物心理描寫層面上向他展現了無限可能。也正是這些影響造就了他,讓他從同代的動畫人中脫穎而出,擁有了西方動畫人的技術精準度和東方動畫人的細膩。
宮崎駿作品的基礎是共情與現實
共情來自觀眾在故事人物身上投射的情感,而現實是對我們人生不可預測性的真實描寫。如果你想知道宮崎駿電影為什麼之所以能成為宮崎駿電影,你需要關注的就是片中的情感元素。
「一位在製作人辦公室工作的女士告訴我,『孩子們需要去接觸一些晦澀難懂的東西,然後他們在之後成長的過程中會慢慢了解的。』我以前從來沒有像這樣想過。」
宮崎駿說故事的核心必須要有現實意義,拋開神鬼傳說這類魔幻的元素,人性的一面才是應該被時時刻刻放在第一位的。
他的關注點在人的本性上,即使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都能夠理解他所表達的東西。
「有血有肉的有具體目標的人物」,構思一個人物的出發點應該是這個。
人物想要的是什麼?
千尋:「別擔心,我會把你們救出來的!別再吃了!不然你們會變得更肥,然後被他們吃掉的!」
先想清楚你的人物想要達成的目的是什麼,不然他們將沒有困難去克服。
不要想得太複雜了,魯邦三世想要拯救克拉麗絲小姐,這就是我們需要的人物目的,但如果你的角色沒有三維化,這一切都白談了。
宮崎駿從人物運動的純視覺效果入手,來為片中角色賦予人性。最初作為漫畫藝術家的宮崎駿,繪畫風格受到「劇畫」GEKIGA*的影響。
*GEKIGA日語意為「劇畫」,由一些嚴肅派的日本漫畫家創造,因為他們不想讓別人認為他們所做的只是漫畫而已。
「劇畫」風格的作品
這是一種對故事敘述更加嚴謹且繪畫風格更趨於現實的流派,宮崎駿對動畫產業有些不滿之處,他曾公開表示過對於通過過度表達來吸引觀眾的這種廉價策略的厭惡。
所以他不會花費太多精力在炫目的運動中,而是將精力用於細節的描繪。他筆下的人物身上有些我們熟悉親切的特質。
比如這個小女孩因為不想在地毯上留下腳印於是用膝蓋走路;
或者一個小女孩蹬蹬她的鞋子,確認她的鞋子穿好了。
正是這樣看似細微的小動作豐富了宮崎駿筆下的人物,這樣簡單的細枝末節的小動作,強調了這個人物到底是誰。
他筆下的人物有時候表情會極為豐富,當然畫面的質量在這方面的表現上是大有幫助的。但隨著更多不易察覺的小動作出現,我們能看見角色不用再去想自己到底在做什麼了。
這樣一來我們能看到角色心中本質的第一位到底是什麼。花點時間觀察角色不經意的小動作,它能告訴我們角色在想什麼,他們的處事之道是什麼。
細節到這個份上正是宮崎駿筆下人物栩栩如生的秘訣。因為我們能看到角色表現出的一些基本的東西,是其他的電影製作者不會去注意的。當角色最清晰可辨時,我們才能在情感上洞悉角色的內心。
但為什麼宮崎駿總是能完美地打造出一個人物?
最重要的原因是:
他真正了解人類
「她(千尋)有點像小懶蟲,但這就是我心目中十歲的小女孩該有的樣子。有時候我特別想對她們說:哎呀!你們這些小懶蟲!但我也知道她們內心都有像千尋般強大的能量。」
宮崎駿研究人類,他對人類行為的解讀通過他筆下角色的行為展現出來。即便是描述一些很基礎的動作,比如跑步,他也不會重複使用同一種表達。
他筆下角色的動作有一系列不可數的變數根據角色的不同情感而變化。
角色害怕了?悲傷了?還是開心了?
表達情感的方式不只是角色做什麼事,而更多的是他們怎麼做這件事。
有了這個理念的貫徹,角色就不會失去他們的生命力。宮崎駿的作品需要從我們自己生活的視角去欣賞,因為我們通過片中的角色能夠更好的認識自己。
角色的真誠性是這一點能夠實現的原因。
琪琪有時候會有點凶。
但是人物性格的不完美之處在現實主義動畫中是必要的,觀眾們不會對被塑造成絕對完美的角色產生印象,觀眾們需要找到那種自身和角色的相似性。
角色們的個人缺點是很必要的元素之一。
「世上無完人。」——宮崎駿在製作動畫的時候一定會遵循這條原則。即使他們是故事主角,也不意味著他們就是完美無瑕的。
下面的例子可以說明宮崎駿是如何讓觀眾意識到自己與角色的相似點的:
誰沒有過在緊張的時候想緊緊抱住點什麼的感覺?
或者因為一點由嫉妒心引發的口角而內心憤憤不滿?
懷舊感充滿了宮崎駿的動畫。因為角色們經常作為我們成長過程中被捨棄的某部分出現,那種深切思念的感覺在過去的某個瞬間,我們所有人都體會過。
然而在宮崎駿電影中,我們用替代品填充這份感情,並且暢遊在一個奇幻獨特的世界裡。通過那些在角色身上被放大了的,我們能從自己身上找到的關鍵點,被現實的手法修飾過之後,這些關鍵點讓宮崎駿動畫中的角色得到充分的人性化。
人性化是宮崎駿連接觀眾的紐帶
「一個邪惡的生物,它的內心必然受過傷或有一片空洞。要創造這樣的角色,畫起來悲劇感太重,令人抑鬱悲傷。所以我不喜歡畫這些人物。」
「你看動畫師作畫,當他們在畫一張高興的臉時,他們自己也是笑著的。可是當他們在畫一個反派人物時,他們的表情也變得兇狠殘忍起來。」
「比起兇狠臉我更喜歡微笑臉一點。」
宮崎駿的對人類內心細微活動的注重,展現出其作品的複雜性,從一個角色的現狀就能看到他的整個世界。
宮崎駿的創作過程之中包含了他從對人性的理解中發掘出的東西。
他的電影主題經常圍繞著精神力量和信仰
一個經常呈現在動畫中的概念,是萬物有靈論。
自然界中始貫通有一種精神力量,而宮崎駿認為人類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會很好地融入「自然部分」中。
在宮崎駿電影中所有的東西身上都帶有人類的痕迹,而與傳統魔幻片不同的是,宮崎駿不用二元制來講述故事寓意,純粹的善與惡的對決不是他影片中會出現的劇情。
他的影片中所有的東西、所有的需求,展現的都是內心的柔軟和兇惡的同存。
這個世上沒有什麼是非一即二的,人的內心由像光譜一般的複雜情緒糅合在一起。就像艾伯西想要摧毀森林,同時也想給小鎮居民帶來更好的生活一樣。
宮崎駿創作的故事寓意是很複雜的,它不是為了告訴人們人心陰暗的那一面是什麼,因為它無處不在,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殘忍與溫柔自以一種毫不衝突的方式並存在這個世上,這種現實主義不會一味地迎合觀眾的口味,而是讓觀眾們毫不畏懼地去面對自己的存在。
故事的重點從來都不是主角的勝利,而是主角們如何去適應一個不是為他們的需求所建造的世界。我們要面對殘酷的現實,然而也許正是現實告訴我們,更好的事情馬上就會發生。
有很多的動畫的結局都收得非常規整,一切都被一個有特殊能力的人解決了。但這樣一來主角並沒有什麼發展,他們沒有克服一個長期的阻礙就輕鬆地達到了目的。
然而,
宮崎駿的電影總是能給觀眾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
角色們從頭到尾都不是完美的,但他們的經歷使他們有了自己的視角。阿席達卡的傷疤永遠都不會消失,其他人可能永遠不會理解或相信千尋所說的。但是他們在那個世界找到的團結精神和那種聯繫,也是一種意義上的精神自由。這是物質無法比擬的。
還記得文章一開始的時候就說過的,你一定要知道你筆下人物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宮崎駿電影結尾處把人物想要的,和他真正需要的東西分得很清楚。有時候整部影片的目的是,你想要你的角色在情感的什麼程度上結束這個故事。雖然角色需要有他們的自己的目標,但這並不比角色本身更重要。
「你可以看見的是,推動動畫創作的是角色的意願。你不是在描述他們的命運,而是在描述他們的意願。」
正是這樣的特質強調了宮崎駿更注重角色人性的那一面,而不是魔幻的那一面。我覺得這也可以算作是宮崎駿獨特的製作電影的手法,因為很多其實也可以歸究到電影製作上來。
宮崎駿從來沒有學過劇本創作,直到今天他也還是在跟著他的感情和直覺走。這也是製作電影的很有趣的一種方式。在製作一部電影的時候腳本和分鏡同時作用。
這樣的方式有什麼效果呢?
因為沒有人知道故事會怎樣結束,所以這也從來不是重點。很多場景都是獨立製作出來的,不是根據故事線,而是順著感情線走。
它的效果是:即使只看一個場景,我們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信息。為了做到這點,宮崎駿不斷地創作飽含情感的場景。
他在創作早期從來不會考慮劇情的事,他認為情感才是關鍵。重要的是在其他任何事之前就把這一點傳達給觀眾。
他的電影氛圍之所以如此之好,是因為意象在片中佔據主導地位,它們在創作前期過程中不斷地被改變,但是又不帶著要讓我們感受到什麼的目的。
景觀給人產生的印象是來自於角色在面對景觀時的心情,在角色的情感角度上建造一面牆,這面牆會反射出人物感情。
他從不創作平淡無奇的景觀,他筆下的都是特別的場景,像在山谷里,在海灣,甚至在空中。人的情感敏感度通常與片中的天氣相通,正是這些微小的細節豐富了銀幕。
宮崎駿的動畫在意義上更寬廣,
風格上更冷靜
宮崎駿竭盡全力地去複製出角色在他們的世界中可能有的各種情感。
從宮崎駿電影的節奏停頓中,我們可以捕捉到情緒的敏感,甚至於整部電影的節奏都遵循這種規律,以此來激起觀眾的反響。他常使用很多激烈的畫面鏡頭,這同時也需要更細膩的手法,讓情感更好地滲透進去。
相反,西方的動畫電影常常不看重這一點,他們一般不會把節奏放慢,也不會出現一個安靜的時刻,就像宮崎駿經常使用的這種表達方式。
但對觀眾來說,有一個寧靜的時刻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我們可以從中找到情感的投射。
你要去連通你的觀眾,去與你的角色共同經歷這一瞬間,這樣觀眾就能理解他們的處境,他們的情感也能投射到角色身上。宮崎駿會為角色放慢時間的節奏,讓觀眾們與角色建立的聯繫來定義某個瞬間。
我們可能會在一個公交站等車,可能會有一段寂靜的火車之旅。我們與角色的內心緊緊相連。
這無需太多解釋,我們明白角色心裡在想什麼。
宮崎駿電影是一個充滿奇怪生物的朦朧世界
這之中有些事物確實不好解釋,然而我們並不需要弄清楚所有的事情。宮崎駿的電影是從情感出發,而不是邏輯。
這些魔幻的情節被設計出來不是為了讓人理解的,因為我們通常會更容易被不能理解的東西吸引住。
宮崎駿創作的生物有時很讓人捉摸不透,我們不知道他們到底在想些什麼。也許那些傢伙可以被設計地更人性化一點,以便我們更能容易感同身受一些。但與此同時情節也變得沒那麼有趣了。
宮崎駿為影片人性的部分保留一份共情,為魔幻的部分保留一絲神秘,有的時候不解釋反而更好。因為即使給予它一個原因,也不一定能解釋問題的所在。
在一次採訪中,記者與宮崎駿的對話如下:
「能談一談,為什麼(《魔女宅急便》中)琪琪在結尾說不出話來嗎?」
「有時候我們就是會無言以對。」
「她什麼也沒說。」
「她什麼也沒說,但是她來了,不是嗎?」
宮崎駿曾經談到如果一定要說動畫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我會說,這就是我畢生想做的事業。」神鬼或許只是影片的表層,核心部分還是關於人的,關於情感是怎樣幫助我們成長和改變的。
他影片的氛圍在第一眼時可能不太像一個整體,但他對現代元素的廣泛應用,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能夠識別得到。同時他對傳統日本元素的運用,讓他筆下的世界充滿著神秘感和一致性,最後落腳點都在共情和現實上。
宮崎駿賦予角色一種自由,
內在層面上給予我們的靈魂自由
我們看到,宮崎駿動畫中的角色們也曾在社會的夾縫中生存,但最終他們會變得更加自立。不是通過有形的物質成就,而是情感上的。
宮崎駿從情感層面上製作電影,比其他的電影製作人優秀太多。也許他的電影里有曖昧不清的東西,也許暫時會讓觀眾懷疑或懸置。
但當你從邏輯和冷靜的分析思考抽離出來,電影所有的一切就都變得有意義了。因為再沒有任何一個電影製作人比宮崎駿更了解人性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