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譽為江表虎臣,救過孫權的命,卻偏偏與甘寧關係惡劣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發生在孫權殲滅黃祖之後,相關人物分別為甘寧、凌統和孫權。原文如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甘寧乃入見權,頓首哭告曰:「某向日若不得蘇飛,則骨填溝壑矣,安能效命將軍麾下哉?今飛罪當誅,某念其昔日之恩情,願納還官爵,以贖飛罪。」權曰:「彼既有恩於君,吾為君赦之。但彼若逃去奈何?寧曰:「飛得免誅戮,感恩無地,豈肯走乎!若飛去,寧願將首級獻於階下。」權乃赦蘇飛,止將黃祖首級祭獻。祭畢設宴,大會文武慶功。正飲酒間,忽見座上一人大哭而起,拔劍在手,直取甘寧。寧忙舉坐椅以迎之。
權驚視其人,乃凌統也,因甘寧在江夏時,射死他父親凌操,今日相見,故欲報仇。權連忙勸住,謂統曰:「興霸射死卿父,彼時各為其主,不容不儘力。今既為一家人,豈可復理舊仇?萬事皆看吾面。」凌統即頭大哭曰:「不共戴天之仇,豈容不報!」權與眾官再三勸之,凌統只是怒目而視甘寧。權即日命甘寧領兵五千、戰船一百隻,往夏口鎮守,以避凌統。寧拜謝,領兵自往夏口去了。權又加封凌統為承烈都尉。統只得含恨而止。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孫權採納甘寧的建議,向黃祖駐守的江夏發動進攻。在此役中,吳軍大獲全勝,甘寧也立下頭功,斬殺江夏守將黃祖。戰後,孫權大宴文武慶祝,凌統卻放聲痛哭,並拔劍在手,想要了甘寧的命。此人便是凌統,他父親凌操當年被甘寧射死,凌統一直想為父親報仇。幸好孫權及時阻止,避免了兩人的火併。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凌統口中的「不共戴天」,意為不願和仇敵在同一個天底下並存,形容仇恨極深。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禮記·曲禮上》中的「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小說這個情節中介紹的將領凌統,不僅是位真實的歷史人物,而且是大名鼎鼎的東吳將領之一。《三國志》作者陳壽將其譽為「江表虎臣」,可見其勇猛。凌統對於東吳集團最為突出的貢獻是在合肥之戰期間掩護孫權脫離險境。《三國志·凌統傳》載:「魏將張遼等奄至津北。權使追還前兵,兵去已遠,勢不相及,統率親近三百人陷圍,扶捍權出。敵已毀橋,橋之屬者兩版,權策馬驅馳,統復還戰,左右盡死,身亦被創,所殺數十人,度權已免,乃還。」如果不是凌統的拚死抵抗,恐怕孫權早已命喪張遼之手。
至於說到凌統為何與同為江東名將的甘寧過不去,原因也正如小說中所介紹的那樣,是因為甘寧當初在黃祖手下時曾射殺了凌統的父親凌操,令凌統耿耿於懷,一直想殺了甘寧為父報仇。為了避免凌統尋仇,孫權和呂蒙都花了不少腦筋。據《三國志·甘寧傳》注引《吳書》記載:「淩統怨寧殺其父操,寧常備統,不與相見。權亦命統不得仇之。嘗於呂蒙舍會,酒酣,統乃以刀舞。寧起曰:『寧能雙戟舞。』蒙曰:『寧雖能,未若蒙之巧也。』因操刀持楯,以身分之。後權知統意,因令寧將兵,遂徙屯於半州。」如果不是孫權和呂蒙隨時提防,恐怕甘寧與凌統必有一人會死於這場復仇之中。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張松為何放棄曹操選擇劉備,除被曹操怠慢之外,還有一重要原因
※羊祜提出一建議, 本可提前實現統一, 卻變成了終生遺憾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