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的寫法明明是錯的,幾百年來為何沒人改?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的寫法明明是錯的,幾百年來為何沒人改?

在我國古代,皇帝無疑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他的話就是法律,一旦有人觸怒了皇帝,那他的後果一定很慘,甚至還會連累親人朋友。尤其是欺騙君主,在當時是不可饒恕的重罪,一旦被查出來就是必死無疑,所以那些在皇帝身邊辦事的人都非常謹慎。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的寫法明明是錯的,幾百年來為何沒人改?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細心的人一定會發現,在故宮中的牌匾上有一個被寫錯的字,那就是「門」。我們現在寫的門是有勾的,但是這些牌匾上的門卻是沒有的,這讓大家非常疑惑。要知道,皇宮中的一切都非常講究,不容許半點差池。乾隆皇帝曾經因為換燈籠的一點小差錯,處罰了負責相關事宜的所有官員,而為什麼這麼明顯的錯別字卻一代傳一代,沒有任何一位皇帝站出來糾正呢?

事情就要從漢朝開始說起了,在那個時候宮殿中的牌匾上「門」是有勾的寫法,並且之後的朝代也都是這麼寫的,直到宋朝。據說一個太監在晚上不小心打翻了煤油燈,古時候的建築又都是木製的,極容易著火,於是這把火把整個宮殿都給點著了。當時宋朝剛剛打了敗仗,被迫遷都改為南宋,又發生了大火燒宮這種事,這就讓當時的皇帝趙構非常生氣,於是安排大臣徹查此事。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的寫法明明是錯的,幾百年來為何沒人改?

然而有趣的是,他派來調查的大臣與引發火災的太監居然是親戚,而且當時宦官勢力也很龐大,調查這件事的大臣一方面不想讓自己的親戚被殺頭,另一方面也不想得罪宦官。於是他就想了一套說辭,想要矇混過關。他對趙構說,這次火災並非人為,而是上天的懲罰,因為牌匾上的「門」帶勾,意味火腳,這是天意,與任何人都沒有關係。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的寫法明明是錯的,幾百年來為何沒人改?

可是,這個在我們看來如此拙劣的說辭趙構居然相信了,真不知道他是真的昏庸無道還是忌憚當事人背後的勢力。之後,趙構沒有責罰任何人,而是把錯誤歸結為那個「門」,還讓人把牌匾所有的「門」都給改了,將那右下角的勾給去除了。從那時起,後面的很多朝代就一直沿用南宋的這種寫法,但是少數民族創立的元朝是個例外。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的寫法明明是錯的,幾百年來為何沒人改?

到了明朝,明太祖讓人重新做牌匾,這件事交給了翰林院的大臣去辦。然而他在製作的時候,沿用了前朝的寫法,把那個勾給加了回去。這時候的朱元璋剛剛處理完貪官污吏,正在氣頭上,突然看到宮殿上的「門」字,他覺得門下帶勾有諷刺他的意思,阻塞了大臣們進諫。於是他砍了主持這件事的那個大臣的腦袋,把「門」改成了沒有勾的寫法。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的寫法明明是錯的,幾百年來為何沒人改?

到了清朝,又把舊的牌匾給換下來,重新製作新的,這時候他們又把勾給加了上去。本來前兩任皇帝都對此沒有意見,可到了乾隆這裡,他看牌匾上的「門」怎麼看怎麼不舒服,始終覺得它不吉利,於是就命人把它給改了,這樣一來就再一次回到了錯誤的寫法,並且一直錯到今天。

如今,那些牌匾已經是珍貴的文物了,我們當然不可能再做修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她的丈夫是國家主席,父親是政府高官,自己是才女,如今子女更牛
太子為當皇帝苦苦熬了26年,剛當上皇帝就病倒在床,卻是一代明君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