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女兒被嘲早熟:你的態度,影響孩子一生
之前,馬伊琍發了一條微博:
秀出十歲的大女兒,和四歲的小女兒,一起為自己化妝「美顏」的照片。
馬伊琍的十歲的大女兒和四歲的小女兒,一起打扮媽媽 / 馬伊琍微博
興許是為了媽媽變更好看,女兒們對「化妝」躍躍欲試。
一個給媽媽畫眼影,一個給媽媽塗睫毛膏。
被化成熊貓臉的馬伊琍,只能苦笑感慨:
兩個女兒也到了可以打扮她們媽媽的年紀。
心甘情願做孩子第一位美妝研究對象的馬伊琍,怎麼看,對女兒的「臭美」行為,都是無奈在表面,實際用行動鼓勵著。
孩子對化妝、穿衣打扮的敏感,在她這裡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2018年11月23日,上海,馬伊琍帶女兒現身機場,大女兒的打扮堪稱成熟 / 視覺中國
縱然被一些人評價為「早熟」,她也沒有因此阻攔。
馬伊琍女兒被吐槽穿著早熟 / 微博
一如之前被嘲的黃磊女兒,多多。
黃多多的「戒指」 / 孫莉微博
認為孩子不該「臭美」的人,不在少數。
在意形象,在很多人眼裡,是大人專屬,或者說大人也不能過度;
不到十歲的孩子太愛美、太在意外表,常會與誤入歧途划上等號:
是不是早戀了?不認真學習?還是和不「規矩」的孩子有來往?
因而許多和審美相關的行為,很難得到理解。
可孩子臭美,其實沒那麼可怕。
幼年審美階段被傷害
可能讓孩子自卑自怯
義大利幼兒教育家 Maria Montessori 在兒童教育的研究中,引入了敏感期的概念。
在成長的某些階段,兒童會對外在環境的某些刺激特別敏感,從而影響其生理反應和心智發育。
這個敏感期,恰恰是兒童性格培養與學習的最佳時期。
聯合國兒童發展基金會的一段視頻,則更直觀的表現出:
人們會通過兒童的外貌,來判斷他們的狀態,從而做出不同反應。
當小女孩穿著整齊、打扮精緻時。
路人們會對小女孩產生很好的第一印象,同時產生給予幫助的慾望。
穿著臟髒的小孩無人理睬 / Would you stop if you saw this little girl on the street? | UNICEF
心理學上講「首位效應」,就是人們傾向於記住開始和末尾的事情。
外表給人的直觀感覺,恰恰影響結論。
外貌評價,是孩子們最容易理解和感知的評價。
穿著臟髒的小孩無人理睬 / Would you stop if you saw this little girl on the street? | UNICEF
霍思燕看到小泡芙,誇小泡芙頭髮卷卷的真好看,自己以後也要燙這樣的頭髮。
小泡芙害羞的反應,說明了一切。
霍思燕誇小泡芙/《爸爸去哪兒》第五季
父母總覺孩子小,卻不知道他們可能早有有認識:人,都偏愛美好的事物。
一位網友談起小時候的經歷,引起許多人的共鳴:
幼兒園時期跟媽媽說想穿裙子,不穿褲子。
媽媽一氣之下當著她面剪掉了所有裙子,還大聲叫嚷:「這麼小學會挑衣服了。以後還敢不敢挑衣服?」
那之後,她很少再穿裙子,看到漂亮裙子也會想起童年不愉快的經歷。
無關乎虛榮,只是會覺得自己配不上、不該。
金星說:「真正會穿衣服的女人,會知道什麼樣的衣服最像自己。」
那些被打擊、壓制著的小孩,可能長大後買衣服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光。
關注孩子的愛好,其實是在尊重孩子。
允許孩子臭美,也並非一味讓他們去追求時尚的裝扮。
好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
引導且尊重,莫過於此。
正如兒童心理醫生 Oliver James 所說:
「父母通過各種特殊的方式對待孩子,造成不同的言傳、身教及身份認同作用,通過特定方式來虐待或關愛孩子。
在某些情況下,這些行為模式已在家庭中相傳數代。」
給生病的爸爸貼葯;在審美上「早熟」的Lucky無疑是自信,且明白自己是被愛的 / 綜藝《想想辦法吧!爸爸》花絮
孩子向前邁出試探性的第一步,你簡單的幾句話,至關重要。
張愛玲在散文集《對照記》中寫道:「我喜歡我四歲的時候,懷疑一切的眼光。」
把孩子四五歲時的「好奇」延續下去,比用權威直接否定他們的審美,強得多。
來源:談心社
歡迎關注禾呈部落及互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