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張軍:中國和蘇聯不同,也不會步日本經濟後塵

張軍:中國和蘇聯不同,也不會步日本經濟後塵

【翻譯/觀察者網青年觀察者 庄蘊菲】

1940年,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恩比預言道,美國和蘇聯將一直會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即便中國和印度擁有「古老的文明、龐大的人口、廣闊的國土和豐富的資源」,兩國也無法在此後的幾十年里「發揮出潛在的實力」。

張軍教授2018年11月30日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刊文:《中國經濟成功當之無愧》

對於「接下來的幾十年」這一點,湯恩比說對了。但是他錯在兩點:蘇聯已經解體,而中國卻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同時也是全球舞台上領先的競技者。然而面對巨大的經濟逆勢和近期與美國之間的新冷戰,中國是繼續崛起,還是會重蹈蘇聯的覆轍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注意一點:中國不是美國的敵人。近期中美冷戰並非由於軍事對立,也不是意識形態上的衝突。而是體現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於中國經濟崛起的不滿。或者從更基本的層面上來說,是對中國開放政策的反對。

由於特朗普和他「美國利益至上」的民粹主義政策拒絕全球化,提倡貿易保護主義,因此特別反對中國。但除此之外,一些自由派人士以及備受尊重的經濟學家們(包括勞倫斯·薩默斯)雖然反對特朗普的做法,但對於全球化的結果也憂心忡忡。這也意味著對於美國經濟實力是否能抵禦未來挑戰的擔憂越來越嚴重。2011年,印度經濟學家蘇布拉馬尼亞(Arvind Subramanian)預言道: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諸如此類的言論無疑會引發美國的焦慮。

誠然,由於發展模式帶來的失衡,中國面臨著許多挑戰。但與美國政府的說辭相反,特別是包括中美貿易順差在內的這些失衡,並不是通過中國政府控制匯率或是扭曲政策刻意製造出來的。畢竟,這樣的措施對於中國自身傷害更大。

事實上,除了這些失衡,在過去40年里,中國的經濟發展相當卓越,得益於國家成功貫徹的結構性改革。中國的經濟比同時期的其他國家更為開放,目前出口佔GDP增長的60%,這樣令人震驚的貿易成功值得尊重,而不應受到責罵。批評者們不應該僅僅關注中國的進出口差額,更要關注進出口總量。

除此之外,把如今的中國和冷戰期間的蘇聯做對比,有相當嚴重的誤判。當時,蘇聯豐富的自然資源、在工業以及軍事上的擴張以及其國營經濟制度讓許多經濟學家過高地評價了蘇聯領導人對於風險的管控能力。事實上,蘇聯缺少促進經濟活力的一些關鍵因素:比如對於經濟風險缺少財政優惠政策、市場競爭、與其他發達經濟體的貿易自由,以及權力下放的政府體系。這些都是中國經濟今天擁有的優勢。同樣地,蘇聯的經濟正是被愈演愈烈的官僚體制所束縛,而中國經濟則得益於中央掌控經濟部門適當地放權給地方。

考慮到這些顯著的差異,中國似乎不太可能面對和蘇聯同樣的命運。但剛剛只是從一個負面的角度做對比。有些人會說中國的經濟會步日本的後塵,面對增長不振的「失落的10年」(甚至20年)。

但這種預測再次忽視了兩個經濟體之間的差異。在日本經濟陷入停滯之前,已經發展到了發達經濟體的水平。1990年,日本人均GDP達到26000美元(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僅僅比美國的31000美元低了一些。與此相反,中國要成為發達經濟體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儘管有些人預測:接下來的15年內中國的年平均增長率會低於5%。但只要中國還在持續開放市場以及進行結構性改革,這種看法就沒有什麼道理。蘇布拉馬尼亞個人預測中國在2010-2030年間人均平均增長率將是5.5%,但這種看法已經過於保守,因為就前20年的總體情況來看,這個增速已經慢了40%。

蘇布拉馬尼亞還提供了一些背景參考,他對比了其他國家處於和目前中國發展水平相當時的情況(生活水平達到美國在戰後經濟巔峰時代的四分之一)。他發現,有些國家經歷了長時期的衰退,而另一些能保持快速增長。用蘇布拉馬尼亞的話來說,中國「得犯下不少錯誤」才有可能成為那些衰退的國家中的一員。

1995年,現已辭世的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拉尼斯(Gustav Ranis)強調,東亞國家的長期發展的經濟成功大部分歸因於「執政者的靈活度」,他們不斷調整,以應對不斷變化的需求。「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挑戰」,拉尼斯說,而政府政策要不斷適應變化,而不是阻止必要變化的發生。

拉尼斯總結道:「如果說發展的成功有一個關鍵要素,那就是避免觀念陳舊」。要做到這一點,執政者應該「更加依賴下級眾多分散決策者的回應」(ever-increasing reliance on the responsiveness of large numbers of dispersed decision-makers)。這樣的描述對中國來說再符合不過了。

對於全球經融危機的回應正是一個典型。當發達國家紛紛執行貨幣刺激政策時,中國領導人做出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承諾,從出口型國家轉向國內消費佔主導的發展模式。雖然這也意味著,由於經歷結構調整,國家會有一段困難時期,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中國在過去5年里經濟增速放緩。

不論是對於存在已久的挑戰或是包括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在內的新考驗,我們不能小覷中國的應對實力。事實上,結合過去的經歷來看,似乎中國的領導人只會在調整國家發展模式這一點上更堅決,使經濟更加開放,踐行更深一步的結構性改革以達成最終目標:成為一個世界頂尖的經濟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房地產「差別化調控」變「分類指導」
「404教授」處理結果:取消導師資格,調離教研崗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