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魏晉時期飲食中主要的蔬菜是哪幾種?
有糧食,自然離不開蔬菜。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已擁有嫻熟的蔬菜栽培經驗。翻看《齊民要術》中的記載,被人們採用人工栽培方法種植的蔬菜達三十多種。
《齊民要術》
倘若走進魏晉南北朝人的生活,與他們相聚一桌共餐,會發現如今人們餐桌上常見的蔬菜,時人的餐桌上樣樣不缺。有葵、韭菜、茄子、蔓菁,有芋頭、菜瓜、芹菜,有胡瓜、蘑菇、芸苔,還有冬瓜、竹筍、蘭香、藕,這些菜如今的人們看起來也很熟悉。
我國古代,葵(冬寒菜)被譽為「百菜之首」。這種蔬菜在古代佔據重要地位,它甘滑的口感,使之成為魏晉南北朝人生活中的「當家菜」。擁有玲瓏心思的魏晉南北朝人,不僅食葵,還運用成熟的栽種技術將種葵拔高至園藝水準。
對一種普遍食用的蔬菜也如此花費心思,可見這一時期普通家庭的生活也頗有情調,並非只有貴族名士才具有欣賞的能力。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正因為當時的烹飪原料豐富,當時的「巧婦」們才有施展廚藝的可能。
芋(芋頭、毛芋),在魏晉南北朝人眼中並未將它納入蔬菜。由於芋在救災中發揮的特殊作用,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將芋視作糧食。「按芋可以救饑饉,度凶年」。魏晉南北朝人對芋的信任度極高,將其分為十七個品種,並深諳其特點與品質。當時的人們,已熟練掌握辨別芋優劣的方法。
煨烤、蒸煮、做菜,時人對芋的吃法也多樣。「菹芋」「芋子酸臛」是人們桌上由芋製作的菜品。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一種蔬菜具有雙重身份——韭菜,它既是人們飲食生活中的主菜,又是調味品。「於水上微煮韭子」,據《齊民要術·種韭》記載,人們已懂得通過韭菜生芽來判斷種子優劣的方法。不只如此,人們還對種植韭菜的播種、管理、整地等均有詳細記錄。
另外還有一種其全身皆可食用、深受當時人喜愛的蔬菜——蔓菁。現今已將它稱作「大頭菜」。它全身是寶,毫無廢棄之處,使之種植較為普遍且產量較高,在當時佔據蔬菜類的重要位置。
在這一時期,茄子和蘿蔔也有種植。茄子是一種外傳蔬菜,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傳播至各地種植。相較於茄子,蘿蔔種植範圍並不廣。「秋中賣銀,十畝得錢一萬」。據《齊民要術》記載,這一時期種植蘿蔔收入可觀,可視作經濟作物。蘿蔔當時被喚作「蘆菔」,但種植範圍有限,未形成當家品種。
有詩云:「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自種蔬菜已成為當時百姓的習慣。農村和城市都在開闢菜園,居民們種上各自喜歡的蔬菜,節約錢不說,還挺新鮮。甚至,還可視作一道亮麗園藝風景。放眼望去,在青山綠水間、在亭台樓閣一隅,一片綠油油的蔬菜迎風搖曳,述說著魏晉南北朝人的勤勞與情懷。
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烹飪原料,不只滿足人們的口福,還激發起不少思緒與情懷。
西晉時期的秋日,洛陽街頭秋風陣陣。乍起的陣陣秋風,勾起一位才華橫溢之人的詩意與思鄉情懷,此人便是西晉文學家張翰。異鄉洛陽這平常的秋風,令他想起家鄉的菰菜、蒓羹、鱸魚膾。這一刻,張翰百感交集,揮筆寫下著名的《思吳江歌》。
研究張翰的著作
「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滿腔赤誠的「蒓鱸之思」,讓張翰辭官返鄉,為中國詩學創造出一個新的典故。
總體看,這一時期居住在城市的人,仍舊主要靠在市場購買蔬菜滿足生活需求。有需求自然便有供給,和如今類似,當時同樣有以種植販賣蔬菜為職業的農戶。
南朝時,博通經史、謙遜有禮的范元琰,因家貧靠種植蔬菜為生。范元琰種植的蔬菜,惹來盜賊光顧。可是,范元琰卻能以自己高潔的品性,包容理解的姿態,讓「盜者大慚」,一時「一鄉無復竊」。
范元琰
販賣蔬菜業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呈興盛態勢,已形成產業鏈與分工。在《齊民要術》中也記載著當時販賣蔬菜的情況,涉及販賣經驗、產量、價格等。那時的人們,已領悟到交通便捷的重要性。為便於販賣、運輸,以種植蔬菜為生的農戶們,通常將菜園開闢於靠近城市的地方。
一言:《歷史的風尚·魏晉南北朝》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人們在魏晉南北朝有著怎樣的取名風俗?
※落在民間的遊戲,看看宋朝的民俗體育有哪些?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