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史上是兩次北京保衛戰
原標題: 明朝歷史上是兩次北京保衛戰
瓦剌騎兵打到了北京,瓦剌是蒙古的別部,後來勢力逐漸發達起來,他是臣服於韃靼的,但是後來勢力強大起來了。瓦剌在1453年,就是說明朝建立不到80年的時候,瓦剌騎兵南下。明英宗皇帝,率五十萬大兵應戰,京師三大營全部調回去了五十萬大兵應戰,在河北土木堡,被兩萬瓦剌騎兵打得全軍覆沒,當然由於宦官王振瞎指揮造成的,明英宗本人被俘。這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之變」,跟那個「靖康之變」有一拼了。皇上都被人逮著了,皇上都被人逮著,所以蒙古首領也先自稱大元天聖可汗。他就是想恢復大元江山,率十萬大兵南下,直抵北京,進行了一場氣壯山河的北京保衛戰。
明朝歷史上是兩次北京保衛戰。還有一次就是祟幀二年,後金入關,袁崇煥,袁督師舉行那個北京保衛戰。第一次北京保衛戰的指揮官于謙,兵部尚書于謙,他指揮的北京保衛戰,打敗了蒙古人。明英宗被俘之後,于謙力主立英宗的弟弟,成王監國,後來繼位就是明代宗,年號叫景泰,所以北京有一種工藝品叫景泰藍,明代宗景泰年間形成。景泰皇帝繼位的時候呢,明英宗還在蒙古草原上喝羊奶呢。蒙古首領也先這個人也算不錯,一看皇上沒什麼用,不但沒殺,還給送回來了,他送回來之後就是讓你們哥倆搶唄,明英宗回來以後,被關在南內。明代宗短命,他沒活過他的哥哥,明朝皇帝基本上沒有一個長壽的,短命,七年就死了。結果代宗斷氣之前,這個宦官和大臣就擁立明英宗復辟,「奪門之變」。英宗復辟,第一個殺的就是于謙,說我當年在草原上喝奶,你立主,立我弟弟,差點給我喝死在那兒。所以我不管你與江山社稷有功,我報私仇,第一個把于謙給殺掉了。後來於謙也埋在了西湖畔嘛,跟岳飛埋在一塊兒,岳於雙少保,就是說他們有少保銜,岳少保、于少保都埋在那兒。
然後英宗復辟,所以明朝一共是十六個皇帝。太祖的孝陵在南京,建文帝沒陵,遷到北京的是十四個皇帝,昌平是十三個陵,缺代宗的,就是景泰皇帝的這個墳。因為英宗一復辟就把他降封為王,埋葬在五泉山。現在是一個航天部的大院,他那個墳頭是門球場,一幫老幹部在那兒射門球。等到了英宗的兒子憲宗繼位,比較厚道,我叔叔好歹做過七年天子,又把他的墳給改建了,比如說那個綠琉璃瓦,換成黃瓦,但是地兒沒變。還是在那兒,規模比較小,那是個王陵嘛。今天除了一個碑亭什麼都沒有了,都被盜了,東西早就沒有了。
瓦剌被于謙一打敗就衰落了,之後韃靼興起,韃靼的俺答汗與明朝修好。然後這樣一來的話兩族開始和平共處。這個蒙古人啊也真是沒怎麼長進,入主中原將近一百年,回到草原上連冶煉都不會,所以蒙古人的生活必需品完全要靠中原給提供。他又沒有,他每一次南下的目的就是槍東西,一口鐵鍋在草原上能夠值黃金百兩,否則的話設法煮肉。你老烤串那個費勁啊,那個玩意兒沒法煮肉,所以鐵鍋和所有的鐵器都特稀有,鍋還好說,我不行我烤串。刀怎麼辦啊?你不能拿木頭削尖了干啊,箭頭這玩意兒不成啊,所以說蒙古人打仗就為了這個。後來明朝跟俺答汗倆人一合計,你也別打我了,我乾脆給你東西不就完了嘛。你不就是要鐵要鹽嘛,你給我馬,給我奶製品,什麼三鹿的蒙牛的都行,你給我點這個,不就結了嘛,所以雙方就友好了,呼和浩特城就是俺答汗修建的。
※遼國在跟女真的戰爭中總是打敗仗,金與北宋聯合夾擊遼終滅亡
※宋金拉鋸戰:南宋官軍跟八字軍聯合起來,光復故土也不是沒有可能
TAG:歷視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