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48年, 國軍上將白崇禧坐擁25萬兵力, 為何不去支援徐蚌前線?

1948年, 國軍上將白崇禧坐擁25萬兵力, 為何不去支援徐蚌前線?

原標題:1948年, 國軍上將白崇禧坐擁25萬兵力, 為何不去支援徐蚌前線?


解放戰爭中,是我軍逐步扭轉局面的過程,國軍起初是佔據一定軍事優勢的,最大的滑鐵盧就是淮海戰役(徐蚌會戰)。在這次會戰中,國軍幾乎打光了北方50多萬主力,然而國軍最善用兵的名將白崇禧卻並未直接參与。此時他手握25萬重兵,身居武漢要衝之地,為何卻沒有在徐蚌會戰的關鍵時刻投入戰場呢?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局面。


首先,白崇禧的華中集團25萬人,並不是悉數精銳,桂系的家底是第7軍和48軍,加起來有10萬,其他的就是雜牌軍,保安團之類的,而且就算是保安團,也是有派系之分的,白崇禧都不一定完全指揮得動。如果白崇禧擁有實打實的25萬精銳,那很可能就不是和我軍打的問題了,桂系有這等實力的話,李宗仁和白崇禧不會屈居人下,早就和中央軍較勁去了。精兵不足,這是白崇禧為什麼沒有參加徐蚌會戰的最直接原因。



再者,黃維兵團大部原先就是隸屬華中剿總的,戰役一開始就調去救黃百韜7兵團了,半道上被我軍在雙堆集地區圍了。此時白崇禧如果不親自上的話,他手中還可以調的只有宋希濂的部隊,但白在關鍵時刻還是干擾了宋的出擊。當然這不光是因為想搞垮中央軍,白崇禧抗戰時能征慣戰,於戰局的預料不會太差,宋部如果去救,未必得勝,很有可能又賠上一個兵團,像黃維12兵團一樣。


第三,白如果傾自己老底去救,武漢必空,江漢平原一馬平川。我軍哪怕只有小股部隊過得長江,國軍高層必定震怒,到時即便得勝救出杜聿明等,給白崇禧個功過相抵的處理就算很不錯了。如果行到半路,杜聿明等人起義了,起義部隊就地改編,那白健生面前就是上百萬解放軍,後邊的空城武漢,也不知是否淪陷,即便能夠脫離戰場,回得武漢,也算是一敗塗地了。那他也學只能傅作義他們,帶部隊起義加入我軍。然而就當時的局勢來講,白崇禧自然還沒有走到這山窮水盡的一步,何必去趟這個渾水呢?



同理,北平的傅作義,在人民解放軍的巨大壓力之下,為保護古都完整和人民生命財產,35萬大軍一槍不開,全部變成解放軍了。如果他的部隊一開始就南下,中野,華野將可能撤回大別山和沂蒙山。問題是傅作義一走,我軍就可以進北平了。國軍丟得下北平,武漢嗎?一句話,全國一盤棋,一個牽一個,動不了。國軍當時只有西北胡宗南的40萬部隊沒有被牽制,但是他離中原戰場太遠了。


但是話說回來,白崇禧一代名將,皮毛相依的道理他是知道的,不去徐蚌戰場,主要並不是出於私心。從武漢投入淮海戰場,時機一定要把握分寸。這麼遠的距離,只有在關鍵的那一刻投入戰場,才有較大把握改變戰局。早了,晚了都不理想。那麼這個時間能把握好嗎?實際上真不好把握。數個軍的調動,原本都有自己的防區,全軍撤出自己防區,按時到達指定地點集結,然後一路開赴另一個指定地點。這期間還要考慮敵人阻擊、後勤、運輸等因素,實在是不易,搞得不好就是黃維兵團的翻版,白崇禧選擇了作壁上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喵星人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北洋軍閥中唯一活到建國後北洋軍閥! 活到86歲, 依然在抗日!

TAG:喵星人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