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亂初期,吳三桂佔據優勢卻為何失敗?
平西王吳三桂鎮守雲南,平南王尚可喜鎮守廣東,靖南王耿精忠鎮守福建,稱之為三藩。三藩擁兵自重,對朝廷造成威脅。
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上書告老還鄉,留子尚之信鎮廣東。康熙藉此機會決定削藩,吳三桂起兵反叛,佔據雲南、貴州兩省。吳三桂兵出貴州,向東進攻湖南,另分一部兵力向北進攻四川。只用了4個月的時間,就控制了整個湖南省。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耿精忠隨後跟進,和吳三桂一起反叛,佔據整個福建省。雲南、貴州、四川、湖南、福建五省在很短時間內均落入叛軍之手,清廷大震。廣西將軍孫延齡(孔有德的女婿)也投靠吳三桂,殺了廣西巡撫,控制廣西省。康熙派軍南下平叛,順承郡王勒爾錦率軍至荊州和吳軍隔江對峙。
吳三桂兵分兩路,一路從湖南進攻江西,一路從四川繼續北上進攻陝西。情勢危急,康熙派出又派出五路大軍南下:貝勒洞鄂從陝西南下進攻四川,貝勒尚善和勒爾錦匯合進攻湖南,安親王岳樂從安徽入江西,康親王傑書從浙江進攻福建,簡親王喇布作為機動部隊屯兵江寧(今南京)。
而後陝西方面又出現新的情況,陝西提督王輔臣在寧強反叛,歸附吳三桂,攻佔平涼等地。清軍被迫撤回西安。吳三桂的叛軍聲勢浩大,一時間攻城略地,勢不可擋。尚可喜的長子尚之信也加入吳三桂的陣營,廣東也落入叛軍之手。吳三桂的叛軍短短兩三年功夫,就差不多佔據了大清的半壁江山。佔據台島的鄭經響應三藩的號召,登陸並佔據漳州、泉州、廈門等地。這對年紀的康熙(19歲)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
削藩若成功,收益是巨大的,若敗後果也不堪設想。前有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削藩的案例在,年輕氣盛同時削三藩的建文帝,結果反被燕王朱棣給削了皇位。康熙是幸運的,有前人血的教訓可以借鑒。
康熙一改全線出擊反而顧此失彼的策略,重點進攻吳三桂所在的湖南,對耿精忠、尚之信等部進行安撫,暫停對廣東、福建削藩,以分化瓦解叛軍。耿精忠、尚之信、王輔臣等都相繼反正降清,鄭經被傑書率軍擊敗,退回廈門。
清廷面臨的形勢大為好轉,主攻湖南的戰事雖然激烈,但是依然沒有太大的進展,戰略要地岳州(今湖南嶽陽)等依然在吳軍控制之下。從攻佔湖南的那天開始,吳三桂就在岳州部署重兵,可見其對岳州的重視。
岳州,今稱岳陽,古代也稱巴陵、巴州,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的「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就是這裡,民國後才改名為岳陽。岳陽位於湖南東北部,北憑長江天險,西依洞庭湖,東靠幕阜山山脈,南有連雲山、玉池山脈,扼守水陸交通要道,有「湘北門戶」之稱。三國時期,東吳在此部署大批水師戰艦,相傳岳陽城西的岳陽樓就是大將魯肅操練水師的閱軍樓。岳陽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溯江而上可至荊州,順流而下可直逼武昌,可謂進可攻退可守。難怪吳三桂對岳州如此重視。
幾個隊友的突然叛變,讓吳三桂感覺到了壓力,在衡州匆匆稱帝,只當了5個月的皇帝,就病死了,孫子吳世璠繼位。從吳三桂給孫子起的名字看來,他應該並不想反叛,只想世世代代做個快樂的藩王就好了。康熙削藩,逼得他不得不反,作為亂世梟雄的吳三桂看得很清楚,卸磨殺驢的時候到了,橫豎都是個死,還不如反了。
吳三桂一死,清軍趁勢猛攻,吳軍缺少掌控全局的人物,局勢急轉而下,很快丟了咽喉要地岳州(今湖南嶽陽),常德、衡州、漢中、重慶、成都等地也相繼失守,只好退回雲貴。清軍各路大軍齊功雲貴,吳軍不敵,吳世璠在昆明自殺,三藩之亂歷時八年,終被平定。
縱觀三藩之亂的整個過程,吳三桂那麼好的開局卻以失敗結尾。吳三桂之所以失敗,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前期的所作所為:引清軍入關,血腥追殺農民義軍和南明勢力,殺了南明永曆帝,使得他不能得到人們的廣泛支持。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隊友身上。有句話說得好,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雖然說是三藩之亂,實際上真正和清廷對決的也就吳三桂一支,耿精忠、尚可喜等部都是首鼠兩端,坑死隊友不償命的。
圖-吳三桂和陳圓圓
當然,如果吳三桂不死,最大的可能或許也就是劃江而治,像東晉、南宋那樣。以吳三桂佔據西南一隅所能擁有的人力、物力、財力,還不足以衝進華中、華北大平原地帶和清軍騎兵精銳對決,畢竟當時八旗騎兵的戰力還沒有退化那麼厲害。
三藩之亂的平定,消除了藩鎮割據,避免了分裂的情況出現,對清朝統治的鞏固和社會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幾張圖快速看懂,未來20年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軌跡
※黃河的源頭在哪兒?
TAG: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