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了《六祖壇經》首句話,你就開悟了!
六祖
《六祖壇經》中,六祖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內容呢?這就是禪宗最大的特色,六祖不做任何鋪墊,直截了當,一開口,就是禪宗最精髓的東西。
六祖說: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的這句話,就像平地里一聲驚雷,相信當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如果拿到現在,又不是說法的場合,估計當場就炸鍋了。
在六祖之前,從來沒有人敢這麼講,根本不用修行,只用自己家這顆心,就可以「直了成佛」。
沒人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難道沒有聽錯?
的卻沒有聽錯,這是真的。不僅是真的,而且,這就是禪宗的立腳之處,是禪宗的根本宗旨。沒有這個前提,禪宗就完全沒了色彩,也就不會有這麼持久的生命力了。
六祖慧能
可是,六祖到底是否說過這句話呢?經文中明明就寫著這句話,為什麼還會有這個疑問?這就牽涉到《壇經》的流傳問題。
《壇經》在流傳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不同的版本,總的來講,可以概括為四個系統,分別為:敦煌本、惠昕本、契嵩本和宗寶本。
這幾個版本未必有承襲關係,但年代上有一個順序。敦煌本最早,恐怕離六祖那個年代不會太遠。惠昕是晚唐的人,但他所編訂的《壇經》印行的時間可能已經到了宋代,現在見到的是從日本的一個寺院中發現的,這個本子大約是南宋時期翻刻的。契嵩是宋代的僧人,所以契嵩本就是宋代的產物,比惠昕本的成書要晚。最後一個宗寶本是元代的僧人宗寶編訂的,現在的流通本基本都屬於這個系統。
這幾個本子的內容經過比勘,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就是六祖如何開場這一段,就有很大的不同。
為了破解這個疑案,我們稍微花一點時間來比較一下不同版本的文字。
敦煌本的原文是:
能大師言:善知識,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大師不語,自凈心神,良久乃言。
原來六祖只說了一句「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法」,然後就再也沒說話。他在做什麼?他在給大家演示「自凈心神」。如何「自凈心神」?六祖說:「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法」。
我們為什麼不搞學術研究,還要講版本?這裡有兩個目的:第一,你看敦煌本的開場,帶著一個修行的方法,如果我們不去探究版本問題,就錯過了這個實修的方法。第二,我們終於搞清了,早期的版本中,六祖並沒有說過開頭的那句石破天驚的話。為什麼沒說?如果當時說了這句話,真的會炸鍋,說不準真的會有人轉身離開,嘴裡說不定還有罵人的話。
這是時代使然。因為在六祖之前,沒人敢這麼明目張胆地主張。
那麼,這句話怎麼來的呢?
這句話來自惠昕本。
我們看惠昕本怎麼說。
惠昕本說:
爾時大師既升座已,而示眾言:善知識,總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大師良久不語,自凈其心,忽然告言: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惠昕本中六祖說了這句石破天驚的話。這裡有內外兩個原因。內在的,經文本身的原因是,六祖前面有一個鋪墊。這個鋪墊,就是帶領大家先做了一次實際體驗,「總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大師良久不語,自凈其心」。用「念摩訶般若波羅蜜」的方法來「自凈其心」。體驗了多長時間?體驗了「良久」。有了良久的體驗,不論有無所悟,都會有一種心靜的感覺。正是在這種狀態下,六祖拋出了他那句石破天驚的話:「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儘管依然會讓人震驚,但有了鋪墊效果會完全不同。
六祖慧能
外在的原因,就是時代不同了。惠昕那個年代,六祖的主張已經被禪宗信眾普遍接受,早已沒有了石破天驚的效果,所以,當然可以把這句話補充到經文里去。
我們再回到那句我們討論很久的話:
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說的這裡,禪宗的精髓都告訴你了。我們是否還要繼續?
這就是我們第一講講過的禪宗的特點。如果你聽到這句話就開悟了,而你的目的就是為了悟道成佛,那麼到這裡就足夠了。
※12分鐘4次讓座:有教養的孩子,未來更容易成功!
※古代中國最有才氣的七大才子,第1位最有才也最狂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