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的幾點建議
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幾天前寫過一個關於讀書的小隨筆,說很多書是多餘的,只是將毫無營養的信息堆砌起來,只會佔用大腦內存,弊大於利。
於是有朋友在後台問我,那怎麼讀書才有效?
其實,讀書這事兒,每個人習慣不同,很難有四方皆準的方法,既然有人問了,說幾條我自己的,是否適用你,僅作參考。
1
多讀經典
經典書籍必然有其經典的道理,千百年流傳下來,經過無數人鑒定,所以,差的概率不大,可作為首選。
但是有一點,很多經典文學名著,不看也罷。確實非常的晦澀,讓你一頭霧水,我其實挺討厭那些明明看不懂,且看不出樂趣,還附庸高雅的人。
我高中時代,所有正課,都沒好好聽講,全在看世界名著,有的確實覺得好看,有的覺得真難看,但為了假裝才子,我硬著頭皮也給啃完了。
其中幾本,我以為是當時年輕,所以品不出滋味,於是前幾年,把那些難看的大部頭又搬出來讀了一遍,結果還是覺得難看,比如《卡拉馬佐夫兄弟》、《追憶似水年華》。
那些作品,可能是具有某種劃時代的意義,為文學創作開闢了新的領域,但是對於一般閱讀者,不見得受用。
我個人建議,可以讀一些關於哲學類、歷史類的經典,對認知提升,和視野開闊都有幫助。
2
好書一定要讀兩遍以上
把一本好書讀兩遍,勝過多讀100本爛書。
你要明白一點,不同的年齡,讀同樣的書,所擁有的感悟是不同的。
所以,一本好書,真的值得一讀再讀。
而且,當你把一些經典重讀時,與當下情景聯結,往往會感受到一些永恆不變的東西。
就像我讀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其中說到兩個理念讓人震撼。
一是說,「公司」這個概念是創造出來的,它既包括公司的LOGO,又包含員工,還包含公司的領袖,也包括公司的大樓,但是一打散,每一樣東西都不能代表公司。
所以,「公司」這個概念是虛構出來的,但是又存在於眾人的想像之中。
二是說,人類發現了麥子,於是馴服了它們,從此從狩獵時代,過渡到農耕時代。但是,人類征服了麥子的同時,也被麥子所征服。
因為人已經離不開麥子,於是到處播種,麥子這個種群也得到了空前繁榮。
當時,看到這兩個理論,總覺得在哪兒見過。
後來重讀了安德森的《想像中的共同體》和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找到兩個理論的真身。
所以,一本真正的經典書,即使過去很多年,書中的觀點也歷久不消,總能讓你找到新的聯結。
3
要一行一行的讀
很多人花錢去學習讀書技巧,我也聽說過一些,而且多是教你速讀的。
我實在想不通速讀的必要。
一本通過速讀就能完成的書,可見這本書得有多麼膚淺。
如果通過速讀,作為選擇好書的手段,我沒有意見。
如果花錢買回去,還要速讀,那你又為何去買它?
我的觀點是,找到好書,一行一行的認真讀,一邊讀一邊思考一邊記錄,這才能起到開拓心智的效果。
4
設置測試環節
我最怕買到爛書,不僅僅浪費錢,更浪費精力。
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設置測試環節。
可以通過豆瓣去看看評分,能幫你篩掉一部分爛書。
只是,現在很多作者會找水軍來刷評分,所以也不要只看評分,還要看書評。
大家寫書評肯定都是寫書里最精彩的部分,如果書評都引不起你興趣,那麼這本書多半你不會喜歡。
當然市面上有不少聽書軟體,花點小錢,買個會員,也是個好選擇。
但是,千萬要記得,聽書代替不了讀書,聽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選擇書籍。
一個二十分鐘的音頻,很難能說出書的全貌。
而且,為了照顧大眾,也會忽略一些深刻的內容。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聽完覺得不錯,買一本回來,認真讀。
比如,去年我聽某到《娛樂至死》的音頻版,覺得還可以,就在書城買了一本實體書。
讀完才發生,音頻版錯過了太多深刻的東西,畢竟終極預告片,再怎麼樣也無法取代正片。
5
寫書評是掌握一本書最好的方法
這一點可能不是每個人能都做到,我卻非常推薦。
你能把看到的內容,變成自己的東西,再輸出,就說明你真得掌握了。
所以,你可以嘗試一下寫書評。
不見得面面俱到涵蓋書里所有內容,只用選出幾個點,再匹配自己的感悟即可。
這樣一來,你的認知就形成了對流,並變成了具體的東西,而不是存在於意識形態中的碎片。
寫書評最高境界是,根本不引用書中的例證,只寫書中的核心觀點,自己另外找例證。這時你的知識關聯水平又上了一個台階。
最後,既然你能看到這裡,說明你一定是個很上進的人。
因為我有意選了一個很土的文章名,自然過濾掉了一些浮躁的人。
所以,想對看到此處的你說句真心話:
對於喜歡讀書的你,不必焦慮,屏幕將把這個世界的多數人變得越來越弱智,你也許根本不用做什麼,只用保持現在的習慣,大家都在後退時,哪怕原地不動,也是勝利。
良大師(ID:liang_da_shi)知名培訓顧問 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 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 簡書籤約作者
今日互動
心友們有哪些不一樣的讀書方法?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 心學君與您共同成長 -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