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旅順博物館,名人筆記中的大海紅

旅順博物館,名人筆記中的大海紅

《時間中的大連~遼南篇》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它不但有時間的緯度,還有文化的緯度,而且最能體現城市文化緯度的就是博物館。

旅順博物館是大連名副其實的文化風景。

慕名來過這裡的歷史名人更是數不勝數,如胡適、黃炎培、顧頡剛、王芸生、竺可楨、陳嘉庚、盧作孚、沈鈞儒、王雨亭、翦伯贊、李頓、顧維鈞、茅盾、陳波兒、田漢、呂振羽、梁漱溟、劉海粟、葉淺予、翁文灝、吳宓、傅立魚、葉恭綽……有的人留下足跡,有的人還留下了鮮活的筆記。

(李頓和顧維鈞)

旅順博物館創建於1917年,是東北地區最早的博物館。

與故宮博物院一樣,旅順博物館頭戴中國一級博物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雙料桂冠」。

2018年8月12日和13日,央視《探索·發現》欄目還在黃金時間分上下兩集播放了紀錄片《旅順博物館》。

旅順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6萬餘件,文物資料30餘萬件,包括以「大谷收集品」為主的絲綢之路文物和以羅振玉舊藏品為主的中國古代藝術品兩大體系。

「大谷收集品」最負盛名,其中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漢文寫經——西晉元康六年《諸佛要集經》斷片,

有被確定為公元5世紀的、最接近鳩摩羅什《妙法蓮花經》譯本原典的梵文寫本斷片,

還有世界上僅存三個完整敦煌本《壇經》中學術價值最高的後周顯德六年《六祖壇經》等。

古印度佛教石刻也是大谷收集品的一部分,從公元2至3世紀犍陀羅藝術,到公元6至8世紀笈多藝術,完整地反映了佛教藝術早期發展的基本狀況,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宗該專題的文物收藏。

羅振玉是中國近代學術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旅順博物館共收藏羅氏舊藏古器物3500餘件、甲骨2200餘片、內閣大庫檔案約230件冊、古籍圖書總數達1200種4000餘冊。

我們把時間拉回到旅順博物館建館初期。

我國現代著名西洋文學家、國學大師、詩人吳宓曾經在這裡演講。

那是1924年10月18日,吳宓這樣記錄:

「下午三時,至博物館。聽眾已集,先由楊成能君登台介紹。次,予講《人文主義論》,繆君講《從學到教》。均用國語。而由都甲君口譯為日語。聽眾日人約五分之二。」

楊成能:字新誠,別號橐吾,江蘇武進人,生於1877年。1918年到瀋陽師範學校任國文教師,1922年3月應邀到大連,主編《東北文化月報》,1925年創辦「宗風學社」,被推選為社長,發行《宗風月刊》,並在寺兒溝創辦覺民貧兒學校。1927年7月回瀋陽。1929年任遼寧省政府秘書。後任市政公署秘書,「九·一八」事變後去任。入鳳凰山隱居學稼,研究野生植物。抗戰勝利後,1947年任東北圖書館編纂。

都甲文雄,滿蒙文化協會奉天支部主事。

繆鳳林(1899~1959),字贊虞,浙江富陽人。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國文史地部,1923年畢業,由吳宓推薦,任東北大學講師。後來任江蘇省國立圖書館印行部主任、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史學系教授、金陵大學文理學院歷史系教授,主辦《史學雜誌》,協辦《國風》雜誌,著作有《中國通史綱要》《中國民族史》《中國民族文化》等。

1927年北伐戰爭時,眾多軍閥及名流來大連寓居。

教育家、實業家黃炎培於是年5月來連,併到旅順博物館一游。

在他的日記中可見旅順博物館新疆木乃的記載。

1927年7月26日:「觀博物館。有新疆一千三百年前高昌國屍四:一文官一武館、一女一孩。各種物產統計模型。」

1930年代,來旅順博物館參觀的名流就更多了。

1930年6月28日,近代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民生公司創始人,中國航運業先驅,被譽為「中國船王」的盧作孚來這裡參觀。

他在《東北遊記》有這樣的感慨:

「飯後到博物館參觀,中有風俗、歷史、動物、植物、地質,各陳列室,搜求的陳列品很富,至少為中國內地所沒有,而又以搜求自中國內地來者為最多。從歷史說,遠到三代以上;從地理說,遠到新疆以外。這個工作,我們覺得是不應該讓外國人做的,國人應該起來,而且各地聯絡起來,作偉大的搜求和經營。」

1930年7月21日,革命家王雨亭也帶著庄成宗、孫慶珍來旅順博物館參觀。

彼時,他們還與大連的計程車司機韓岡阜結下深厚友誼。

王雨亭對旅順博物館館藏之寶木乃伊更是留下深刻印象,他在《東北印象記》中著重描述:

「離開韓君家裡駛回市內參觀博物館,所陳列的與他處無甚差異,只有四個木乃伊為我初次看見的,有一文官,一武將,一婦人,一小孩,俱系千三百年前高昌國人。這些人類化石的發現地系我國新疆省的喀喇和卓地方,死後千餘年尚能旅行到遼東半島,當他們活著時無論怎樣聰明睿智能知未來過去也萬不能想到吧?」

王雨亭(1892~1967)福建泉州人。1908年赴馬來西謀生。1912年加入同盟會。曾受派運送武器回福建,支援辛亥革命和討伐袁世凱。1919年後任菲律賓《平民日報》、廈門《民鍾日報》經理。1929年赴日本,入東京東亞學校學習。1930年6月至7月回國赴東北考察,後撰寫《東北印象記》,收入魯迅主編的《名家遊記》。1937年後在菲律賓辦《前驅日報》,任總編輯,並從事愛國抗日工作。1938年赴香港。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緬甸仰光國泰電影院、廣西柳州聚興泰行經理。1946年在香港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並任民盟南方總支部工商委員。1949年陪同陳嘉庚到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建國後,歷任國家僑委委員、司長,全國僑聯秘書長。是第一至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庄成宗,香港商人,致力於體育團體化,香港華人游泳會、中華體育會、福建體育會的會務都很負責,1929年曾和同仁提倡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運動會。1930年作為游泳教練來參加第十屆遠東運動會。

孫慶珍,菲律賓怡朗的華僑。

與張謇交情深厚的南通布商林左波在《關外漫遊記》中也記錄了新疆木乃伊。

1930年11月21日,林左波游旅順博物館。

第二年五月,他這樣寫道:

「得與沈伯藩、孫堯蓂諸君遇,遂相與驅車赴博物館,凡行十餘里始抵其址,地在旅順之西,觀覽券亦系每人日金十錢。第一室列四大金剛及佛像,嚴然一古寺也,秋菊極佳,而布置尤妙;第二室列木乃伊四具,計二男子、一婦、一孩,皮發僅存而體格收縮,讀其墓誌,乃悉自新疆轉載而來者;第三室為風俗部,列明清遺像,中日甲胄,滿州貨幣,蒙滿人像玉器,及我國婚喪模型,第四室至十八室舉凡古陶、石刻、農礦、水產、藥材、蠶絲及動物標本等,搜羅宏富,布置井然,大有山陰道上,目不接暇之概。」

(新疆木乃伊復原像)

大連解放後,旅順博物館暫由蘇軍代管,來這裡的名人過客更是多如繁星。

1949年8月7日,著名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陳嘉庚來此一游。

彼時,旅順博物館還叫東方歷史博物院,他在《新中國觀感集》這樣記錄:

「東方歷史博物館,設立在旅順市。裡面陳列的都是古代佛像,以及古代中國遺下來的東西。」

一周之後,這裡又來了以竺可楨為首的眾多科學家和文化界名流。

竺可楨在1949年8月14日的日記中也記錄了新疆木乃伊:

「七點乘遊覽車三輛赴旅順,計共四十三人,加大連交際科科員劉仁農、魏希先二人同往。九點到旅順,在市政府停一小時。市長孔祥林因在開「八一四」市民大會未到。與余等同時到達者尚有松江參觀團六七十人,又有電影明星陳波兒亦參加我們團體。十點由魏、劉二君同至歷史博物館,看吐魯番之木乃伊。系唐代男女小孩,未加以製作,天然保存者。有宋、明時代之大瓷器,大量之刀、布、古錢,尚有甲骨、佛像,(無多字畫,)古鏡,及博物,矢頭(石器時代)等,系日本人於廿余年前所創,現均以俄文說明。」

與竺可楨同來的物理化學家,中國分子光譜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吳學周院士在1949年8月14日的日記里也寫著:

「參觀歷史博物館、公園。」

吳學周院士的日記中還記錄了中華全國第一次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東北參觀團名單:

竺可楨、謝家榮、李承干、曾紹安、高尚蔭、劉慎諤、王竹泉、伍獻文、吳學周、徐克勤、李旭旦、張孟聞、黃宗甄、王成組、婁成後、周仁、支秉淵、葉在馥、孟廣喆、梁治明、施嘉場、石上渠、王學書金善寶、黃瑞采、劉伊農、鄧叔群、鄭萬鉤、許振英、韓德章、李競雄、周慧明、魯寶重、俞大紱、沈其益、李世俊、張孝騫、張鋆、吳襄、張昌紹、湯飛凡、楊濟時、孟目的、裘祖源、楊樹勛、楊國亮、林宗揚,招待組主任陳康白,招待組秘書常青松。

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著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傑出的教育家翦伯贊也來過旅順博物館。

時間是1919年1月。

1949年,呂振羽調任大連大學校長,翦伯贊於1950年2月22日致信呂振羽,表達羨慕之情:

「大連,地方很好,我曾經在那裡住過十一天,羅振玉的藏書全在那裡。旅順歷史博物館搜藏也豐富,特別是史前遺物。這些,都變成了你掌握中的資料,我想你一定高興吧!」

呂振羽果然有機會來旅順博物館。

呂振羽是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教育教,1950年7月大連大學建制撤銷,他調任東北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兼東北人民大學(吉林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

1951年7月29日,呂振羽奉東北人民政府命令,對大連圖書館、東北資源館(大連自然博物館前身)旅順東文化歷史博物館(旅順博物館前身)進行檢查。

8月25日,呂振羽作《視察大連旅大圖書館、東北資源館、旅順東方文化歷史博物館給東北人民政府請示報告》,詳細描述旅順博物館檢查情況:

「博物館,有展覽室十九個,現共存歷代古物及標本等,陳列八〇五七件,庫存二〇,五一六件,內八·一五後新增的,九三七件。其中(一)遼、金遺物及東北出土的新舊石器時代遺物頗多,(二)有新疆高昌出土的漢人木乃伊十具(一具已腐壞)。」

呂振羽提出科學建議,保護了旅順博物館的木乃伊及相關展品,最後提議:「我認為: (一)發明公報、資源調查等材料及資源館,應分別撥交經濟計劃與科學研究機關管理利用; (二)旅順『東方文化歷史博物館』應改名為『旅順歷史博物館』。」

(呂堅老師提供珍貴照片,批複原件照片)

呂振羽的報告與建議得到東北人民政府批複——你的意見是正確的。

呂振羽欣慰之餘賦詩《參觀旅順東方文化博物館》:

即原日寇之關東州東亞文化博物館,蘇軍改為今名。日寇曾謬古遺為其「大東亞主義」與「滿洲國」服務。

旅順博館早親聞,忙病未遑究古文。

仰韶石器貔子窩,唐史活編「阿木」軍。

安飾同文東亞史,謬圖托古滿洲論。

歷歷古遺活見證,任情裝扮總非真。

1952年12月,東方文化歷史博物館改稱「旅順歷史文化博物館」。

1954年4月1日,改稱旅順博物館。

由於重新布展,旅順博物館的展品一度減少,這在著名作家丁玲的日記中可以看出來,1952年10月26日:

「在旅順看了一個歷史博物館,展品不多,還有一些好東西。」

不久,著名作家、劇作家師陀游也旅順博物館一游。

他還在1954年9月10日的日記中讚美旅順:「下午參觀軍事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若說大連美,旅順則整個更像大公園。」

史學家顧頡剛應該是來過旅順博物館次數最多的名人。

他在1956年5月24日的日記中記載:「到萬忠墓、白玉塔,望旅順軍港。到旅順博物館參觀。」

彼時,顧頡剛是隨全國人大和政協東北工業視察團來這裡參觀,他在日記中還記錄了一起參觀的人數:

23人,有王芸生、田德民、張天翼、危秀英、潘震亞、艾蕪、鮮英、庄希泉、何遂、王雪瑩、王道明、吳景超、翁文灝、鄭昕、曹谷冰、王紀元、李奇中、舒宗鎏、張知行、張豐胄、杜振英、楊汝玉和顧頡剛。

王芸生是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卓越的老一輩新聞工作者,《大公報》總編輯,日本問題專家。

艾蕪是著名作家。

翁文灝民國時期著名學者,中國早期的最著名地質學家。

吳景超著名社會學家,與聞一多、羅隆基一同被譽為「清華三才子」。

張天翼是著名作家,《大林與小林》的作者。

1962年8月14日,顧頡剛第二次來旅順博物館:

「九時十分到旅順白玉塔,望全港形勢。交際處梁書臣講解。下,到旅順博物館參觀。」

1963年8月12日,顧頡剛第三次來旅順博物館:

「上白玉山,參觀歷史博物館。」

他在當天的日記中還記錄了同來的人:俞寰澄夫婦、周培源夫婦、張絅伯夫婦、張工立、塗允檀夫婦、張曼筠、梁漱溟、施如瑜、張振漢夫婦、李蒸、閻熔冰、安若定、王歷耕、董渭川 張靜秋和兒子顧德堪、張耀傑及其女、趙公勤、俞人則、李桂梅。

梁漱溟在同一天的日記中也有記錄——同人旅順遊覽登高,午後回。

其實,梁漱溟早在1950年9月7日就曾到旅順博物館一游,他昔日的日記記載:

「早去旅順,參觀歷史博物館、軍事紀念館。」

把大連視為人生道路的終點的著名作家茅盾在60年代也來過旅順博物館。

他在1961年8月17日的日記中亦有記錄:

「下午二時半,出發參觀歷史博物館和軍事博物館。」

文革結束後,來旅順博物館的名人就更多了,有劉海粟、葉淺予、王人美、古元、啟功、黃新波……

旅順博物館是旅大名副其實的文化風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南丟的大連街 的精彩文章:

金州故事拾遺13「白毛女」來過金州賓館
旅順鳥瞰圖,一幅大連多人群抄襲、盜版的浮世繪原作

TAG:海南丟的大連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