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李鴻章自己說自己是個「裝裱匠」,他這一輩子都做了什麼?

為什麼李鴻章自己說自己是個「裝裱匠」,他這一輩子都做了什麼?

原標題:為什麼李鴻章自己說自己是個「裝裱匠」,他這一輩子都做了什麼?


李鴻章這一生都在幹嘛?


早年在翰林院,因為官小言輕,晉陞機會也少,所以一怒之下「下海參軍」,辦起了團練,抵抗太平軍。


為何要辦團練呢?是因為家國情懷、民族大義嗎?


不是!李鴻章下海純粹是為了陞官。他在20多歲時就曾吟詩一首「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在李鴻章心中,「封侯」才是目標。所以曾國藩說李鴻章拚命做官。

為啥要辦團練抵抗太平軍?因為亂世出梟雄,打仗升的快。


如按尋常順序,李鴻章一步不走錯的熬到封疆大吏,大概需要三十年。但是打起仗來就快多了,只用了一半時間,可見晉陞速度。


從下海辦團練開始,李鴻章就走向了大清裝裱匠的第一步。


什麼叫裝裱匠?就是把褶皺的字畫裝裱平整,去掉褶,去掉不平的地方,有壞的地方就補上,努力的讓字畫作品看起來更漂亮。


大清就是那個褶多還破舊的老字畫,而李鴻章從此開始裝裱。


辦團練失敗了,投奔曾國藩。在曾國藩處取得了一些成績,然後借著曾國藩的勢力辦起了淮軍,繼續開始裝裱大清。


辦淮軍時因為跟老外打交道多,所以李鴻章成了最了解外國人的滿清大臣。



淮軍崛起之後,跟湘軍聯手莫絞殺了太平天國,這段是李鴻章為大清撫平的第一道褶兒。


太平天國沒了怎麼辦?還有捻軍。太平軍殘部有人投靠捻軍,有人四處作亂,李鴻章繼續四處征戰。

後來,李鴻章滅了捻軍,又沒了一道褶兒。


滅捻軍前後,各地又發生了幾起教案,就是中國人和外國人的衝突。李鴻章作為最了解外國人的人,又積極跟列強溝通,處理這其中的衝突。


左補一個洞,右平一道褶兒。


沒多久就熬到直隸總督了,然後看外國軍力強盛,李鴻章也著急了,開始辦洋務,辦商業,辦工廠,辦軍隊等等,一直在努力現代化,然後一直周旋在各國中間做外交,為大清補小漏。


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敗給了甲午。


甲午戰爭失敗後,又被迫去跟日本談判。為了談判勝利,找來西方列強幫忙。給西方一些既得利益,挽回戰敗的損失,這就相當於拆了東牆補西牆。


總之,從日本簽完馬關條約回來後,替慈禧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



都被罵賣國賊了,李鴻章也臉紅,每天窩在家反省失敗的原因。


最後一想,改革不是自上往下進行的,所以沒啥用,累死這一幫洋務大臣,也不會撲騰出什麼結果,於是開始支持一些人攛掇光緒改革。

光緒改革失敗了,李鴻章也受牽連了,被慈禧罰去治理水患,拖了老弱殘軀在河道上每天走十幾二十里,走了幾個月。


治理水患的方案很好,是跟外國人一起制定的,還不止一套。反正最後往上一報,都沒批。


在家呆了幾個月後,慈禧叫李鴻章幫她向外國列強詢問廢光緒立新帝的事兒,然後有讓李鴻章當兩廣總督抓康黨。


就在這期間,慈禧同時向各國列強宣戰,這就是庚子之變。


宣戰之後,慈禧叫李鴻章帶兵北上打老外,李鴻章沒去。其實李鴻章這個做法是正確的,如果帶兵北上勤王,那後果不堪設想,連和談的籌碼都少了。


於是李鴻章與一眾南方督撫保持按兵不動,只為保南方百姓的安危。



八國聯軍進北京了,慈禧跑到西安了,於是又調李鴻章回去找外國人和談,李鴻章這次去了。


回到北京之後吃了幾次閉門羹,外國人合起伙來不想和談,只為拿到更有利的籌碼。


於是李鴻章開始逐一離間各國列強,最後達成和談。

和談之後,李鴻章叫慈禧回來,並給慈禧上書說:這麼多年來,大清因為任性苦頭吃多了,如果還這麼搞,就沒啥可賠的了。不如先多忍忍,發展壯大自己,把自己發展好再說,現在實在沒實力跟外國人鬥了。


沒倆月,李鴻章死了。


死之前寫了一首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 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亂 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 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 諸君莫作等閑看


勞勞車馬未離鞍 臨事方知一死難.

就這一句,像極了無奈的裝裱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自學經驗分析 的精彩文章:

TAG:書法自學經驗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