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的日全食讓鬼子吃了敗仗,日軍為何特別懼怕日食?
原標題:1941年的日全食讓鬼子吃了敗仗,日軍為何特別懼怕日食?
天文學家統計,抗戰時期,我國共發生過3次日全食。
分別是1936年6月19日、1941年9月21日和1943年2月5日。
其中時間最長、影響最大、過程最清晰的,是1941年的那次。
我國從新疆到福建7個省都能觀看得到。
(配圖)
據載,它從9點30分開始「吞噬」太陽,10點59分開始太陽生光(不同地點觀測,時間不同,此數據是甘肅臨洮[táo]所測)。
其中完全「吞沒」太陽的時間,也就是食甚,也是3次日全食之最,長達3分鐘26秒。
這規模,中國記錄是400年才遇一次(阿南惟幾稱90年一遇)。
日食對中國人來說或許就是敲敲臉盆,嚇嚇天狗。
而對戰爭中的日本軍人來說,影響甚大。以至於那場戰役的失敗,日軍歸結為是日全食所禍。
詳情如何呢?
請往下看。
(1941年9月2日中國觀測到的日全食)
一、日全食戰爭的背景
1941年,確實是世界動蕩不安的一年。
那年月,日軍侵華陷入泥潭,70多萬兵力駐中國撤也不敢撤,打也打不贏。
那年月,德意日結成的軸心國正瘋狂。
德國似乎無往不勝,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襲蘇聯,急得日本上竄下跳,戰略中心向太平洋轉移,旨在奪取南亞資源,扼殺國際對華援助線路。
那年月,日本明知此舉會與英美開戰,國內政界對是打是和舉棋不定,爭論不已。
最終還是軍部強悍加狡猾,邊與美國談判邊暗地布軍,準備偷襲珍珠港。
(侵華日軍)
那年月,日本大本營對華政策是在夏秋之交,「為解決中國事變發動一次決定性作戰」。
前提是,不影響幾個月後的「南進」計劃。
具體說,在中國可以再打一次,但「地面部隊的使用不能超過10月上旬,航空部隊的使用不得超過10月中旬」。
換句話說,日本對此次戰役「不能期待取得最大的成果了」。
這場戰役,就是1941年8月26日大本營批准的第538號令——「加號作戰」。
即長沙作戰。
中國方面稱之為第二次長沙會戰。
(侵華日軍)
二、日本戰史中對日全食的記載
領兵的是11軍司令阿南惟幾。他接替幾個月前調離的岡村寧次。
看在他是51歲第一次帶兵打仗的份上,為了加點保險,大本營在岡村幾個師團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增加了2個師團和幾個支隊、炮兵聯隊等,共計12萬人。
中國方面是第九戰區。
同時,第三、第五、第六戰區進行打游擊掣肘日軍支援。
9月15日,阿南惟幾在湖南嶽州設司令部,開始指揮戰鬥。
幾天後,就遭遇了日全食。
日軍比一般軍隊更擔心懼怕日全食,因為日本是一個以太陽為榮的國家。
(日軍配圖)
「日本」二字,就是「日從本土生」之意,日本的最高天神,天照大神,就是太陽的化身——雖然她是個女的。
日本的國旗是太陽旗,軍旗是旭日光芒旗,也無不與太陽有緊密關係。
所以日食的發生對日本鬼子來說特別不吉利。
9月21日這天,全國放晴,秋高氣爽,溫度適宜,唯有鬼子在干鬼事。
日本防衛廳在戰後編寫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中對當天發生的日全食有明確的記載:
「21日,適為據稱90年一遇的日全食。這天,各部隊從敵人陣地前不遠處,全身沾滿泥水,向側面轉移位置……」
(20世紀7次日全食)
日食過程再詳細點的,有11軍司令阿南惟幾的日記:
「21日是少見的日全食,由13時15分(東京時間)開始,太陽形成下弦的月牙形,周圍一帶如同黃昏的黑暗,不久,太陽就被黑暗所吞噬。」
還有更詳細的版本。
11軍一個少尉的日記中描述:
這天天氣格外的好,能見度極高,他們的火力發揮到了極點。
「讓我們頭頂著國旗奮勇殺敵,在天照大神的指引下向長沙前進!」
可中午十分,照耀他們前進的天照大神被一個巨大的黑影慢慢遮住了,「不好了,大家快看,國旗讓天狗吃掉了!」一個日軍喊。
(當天的日全食照片)
看來日本也是迷信「天狗吃月亮」的傳說。
不但如此,日軍還拿出自己的飯盒、鍋、盆,咣咣噹噹敲了起來,有人甚至還長崎了《祈神曲》,以拯救天照大神。
三、日軍總結失敗原因是日全食所致
據說,在日本國內,有「日食當天可停止工作,囚犯可獲大赦」的傳統。
這次日食發生後,日軍索性戰場上自己給自己「放起了假」,有模有樣地與「天狗」幹起來,甚至舉槍朝「天狗」開槍。
這有點出格了,阿南立即找來參謀長,令他給軍中各師團解釋,「日食是正常自然現象,天狗吃月亮純屬迷信」。
實際上,這天狗吃月亮的事情,多少年遇上一次,大家不胡思亂想才怪。
(日軍當天觀測黑太陽的照片)
日食對日軍的影響很明顯。
當時,天氣迅速昏暗下來,日軍稱他們打炮都找不著目標了,氣溫驟降,軍中一片恐懼氣氛,士兵毫無鬥志。
當天,主攻長沙的日軍未敢開仗。
但11軍助攻長沙的宜昌之戰,遭遇了大挫折。13師團被陳誠合圍,日軍倉惶從主攻長沙的兵團中抽調部隊去支援。但不知怎的,調去支援的鈴木大隊又被圍殲了。
被困絕望的13師團長內山英太郎,給阿南司令發去了訣別電,給300傷兵簽發了集體自殺令,隨時準備自殺。
(第二次長沙會戰)
阿南急得再調援兵,才挽救了13師團被殲的命運。
宜昌慘敗後,日軍內部出現了對此次戰役的質疑,「進攻長沙,或許從一開始就是不合時宜的。」
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打了33天,傷亡4.8萬人,長沙最終也沒有取到手。
第三次長沙會戰,阿南惟幾打了23天,傷亡5萬人,還是敗仗。
(阿南惟幾)
51歲首次帶兵打仗,就首次大敗,阿南從此在日軍中成為笑談。
雖然他辯說此戰目的是「粉碎敵人的抗戰力量」,而並非一定要佔領長沙,但得失明擺著。
當年11月,日軍在南京召開的作戰檢討會評阿南說,「長沙作戰,反而給予敵人以反宣傳的材料,很為不利。」
阿南在會上鄭重說明了失敗的理由,而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出現了罕見的日全食,導致軍心大亂。
==============
文獻參考:
曹必宏《抗戰時期中國首次日全食觀測》(中國檔案報2014、11、06)
王作化、范忠、吳志峰《「加號作戰」受挫日全食》(環球軍事2010、07)
日本防衛廳防衛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三卷第二分冊)》(中華書局1983年版)
※日軍在打仗中對中國軍隊的由衷讚佩,20年後才公開
※二戰時731部隊大撤退,中國人送他們8個字
TAG:飛春讀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