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享受」發熱 無為而治

「享受」發熱 無為而治

「享受」發熱 無為而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孫學達 山西中醫學院 張英棟 山西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醫院

●在安全的前提下,發熱頂多算是「短痛」;因發熱處置不當帶來如銀屑病之類的複雜疾病則是心理、身體雙重的「長痛」。合理處置「短痛」可以預防「長痛」、治療「長痛」。而太多治療急功近利一味退熱。

●發熱時,人體鬱閉的陽氣被激發,同時會激發更多的陽氣加入戰鬥,是難治病的「欲解時」。這個時候只要沒有生命危險,最好的治療就是幫助人體的陽氣「一鼓作氣,攻克頑結」。

「享受」發熱 無為而治

如何對待發熱?

若問中醫,回答多是解表散熱、攻里泄熱、甘溫除熱、滋陰降熱等;若問西醫,多是消炎、退熱。無論中西醫,大都把發熱當做「病」來對待,一見發熱就想要抑制之、消除之(甚至是掩蓋之),幾成思維定勢。那麼,這樣對待發熱是否正確呢?

首先我們需要思考,人為什麼會發熱?進而可以嘗試,在安全的前提下不去退熱會怎樣?改變對症治療的思維慣性,思考從「以人為本、長治久安」出發,「放任」身體熱一段時間是對長遠的健康更好還是不好呢?

筆者試著給出一些臨床事實和理論探討,希望給患者及臨床醫生一些借鑒。

「享受」發熱 無為而治

因發熱加速病癒者多

案例一

宋某,男,36歲,銀屑病病史16年。

患者診治之初,筆者通過其病程緩慢、病變局限、皮損肥厚判斷為陰證。給予適當治療後,精神漸好,出汗漸勻,頭部、小腿部皮損消失,只剩面部難以攻克。常訴面部皮損僵硬不適,整體辨證為熱郁陽明,處以大劑白虎湯為主收效不顯;嘗謂憑藥力難於散結,如果可以通過調整正氣,有誘因激發發熱則會幫助治療。

2013年9月30日複診:患者訴3天連續發燒,體溫38℃,因知筆者關於發熱的理論,故未用消炎、退熱藥物,3天後自行熱退,自覺與之前相比,明顯精力充沛,出汗變得容易而均勻,吃飯時脛前也可以出汗。最讓患者欣喜的是,燒退後面部僵硬感消失,自覺柔軟靈活了,之後的治療也由於這次發熱而變得順利很多。

案例二

何某,男,26歲,銀屑病病史7年。

患者高中時得了支原體肺炎,高燒不退,咳嗽嚴重,後來去醫院診治,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打針、輸液,終於「好了」(癥狀減輕或者消失),可真正的煩惱卻來了。身上開始出現紅色的小斑點,後來越長越大,慢慢表皮上附著了銀白色的皮屑,確診為銀屑病。

7年來四處就醫,皮疹頑固難愈,幾乎喪失治癒的信心。求治於筆者後,其精神、出汗、皮損都在好轉,只有小腿幾處頑痰死結變化甚微。

2013年11月19日複診:患者訴出現發熱,扁桃體化膿,均未用藥,後發燒自行消退,扁桃體自愈,皮損也大為改觀。之後患者用以下文字回顧了這次發燒的經歷:

張大夫曾說要是有發燒和感冒的情況,只要不危及生命就不用管,讓它燒下去,自己慢慢退掉……

現在真的開始發燒了,下午就感覺不舒服,晚上體溫38.3℃。我沒喝任何退燒藥,一直喝水、喝水,就這樣熬過了第一晚。

第二天早上體溫39.2℃,身上特別難受,腰疼,腿疼,仍堅持在被子里躺著,出了一身一身的汗,暈暈乎乎的,被子里都是潮潮的。

第三天還在39℃左右……

第四天體溫終於緩緩降了下來,精神也好多了,可是扁桃體又開始疼了;心想,糟糕,不會是扁桃體發炎了吧。

果不其然,第五天扁桃體化膿了,但是沒有發燒。多喝水、多喝水,謹記張大夫的話,沒有吃藥。

就這樣折騰了一個星期,燒退了,嗓子不疼了,我發現身上許多地方小的癬沒有了,稍大一點的也退下去了,依稀能看見些紅色的印記。那時候心裡真的太高興了。

以上只是眾多案例中的兩例。

治療前應先審視發熱

筆者在臨床中遇到發熱,並不急著去退熱,而是首先判斷能否接受發熱對身體造成的危害程度,接著評估發熱對患者機體產生的長遠影響,最後才決定是退熱或是助熱。

按中醫分析,病機屬陰者,發熱多可以幫助疾病由陰轉陽,這時候筆者多會力陳利害,讓患者明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享受」發熱的好處。因為,經過發熱(自愈過程)而縮短治療進程的例子太多了。

與藉由「發熱」進入治療快車道患者不同的是,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和醫者由於不懂「發熱」對人體的好處,盲目地打擊發熱、掩蓋發熱,從而讓身體變壞、小病變大病。

如患者安某,男,21歲,2013年9月26日初診;有銀屑病病史一個半月。

診斷完後,筆者問其最近有無發燒情況。患者訴今年農曆七月初二發燒,至39℃,醫生處以安乃近退熱。大約10天後,身上開始起疹,醫院診斷為銀屑病。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善待短痛 預防長痛

筆者認為,在安全的前提下,發熱頂多算是「短痛」,與此相對,因發熱處置不當帶來如銀屑病之類的複雜疾病便是心理、身體雙重的「長痛」。

「短痛」處置合理可以預防「長痛」、治療「長痛」。而太多治療急功近利,只會「對症治療」的醫生看不到這一點。

發熱是陽氣與外邪相爭的結果。初感外邪,能燒起來,整體陽氣振奮就能把邪氣趕走,迅速治癒疾病。久病之後能燒起來說明陽氣的功能在恢復,疾病有速愈之機。

小病不怕燒,只要安全,燒就是在治病;對於頑固難治的病,怕的是燒不起來,而不是發燒。

在經歷了很多銀屑病患者偶然「發熱」而獲得很好臨床效果後;在發現有很多患者由於外感病發燒被誤治而得銀屑病後,筆者越來越堅信正視「發熱」的益處是重要的,希望更多的醫生和患者能認識到這一點。

意識到這一點,就不會盲目用抗生素或者寒涼中藥去退熱,而是尊重身體的「自衛反擊」,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關鍵時刻助人體正氣一臂之力。

無為而治是不妄為

筆者將當今多數銀屑病患者的核心病機歸為表閉熱郁,無論皮損是「冰」——寒濕積聚;還是「膠」——濕熱膠著。患者常常感覺身體整個暖不起來,或者是上面易上火而下焦寒濕重。

這一類病人,有的是天生體質偏寒,有的則是多年用藥以及生活習慣不良損傷了陽氣。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容易發燒,甚至連低燒的時候都很少。

對於表閉熱郁的銀屑病患者來說,或陽氣不足或陽氣不用,都存在陽氣鬱而難伸的情況。發熱時,人體鬱閉的陽氣被激發,同時會激發更多的陽氣加入戰鬥,是難治病的「欲解時」。這個時候只要沒有生命危險,最好的治療就是幫助人體的陽氣「一鼓作氣,攻克頑結」。

作為醫者,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採取最恰當的治療幫助患者時,不如做好糧草接應,觀敵瞭陣。這個時候,無為而治也許就是最好的治療。

「無為」並不是不作為,而是不妄為,靜觀人體的自愈進程,伺機而動——這是屬於「道」層面的治療,非只懂「術」、只知方症對應的醫者可比。

有了這樣的思維認識,才能在保證患者安全的情況下,從容不迫地對待發熱、「坐享其成」,讓很多難治性銀屑病患者的治療以發熱為拐點出現階段性轉折。

如果醫生治病只是為病人消除了癥狀而不考慮病人的整體,甚至以犧牲長遠的健康作為代價,消除癥狀,其實質是在害人。醫學要尋求真正的治癒,必須要以人為本、整體兼顧,實現人體的長治久安。

希波克拉底曾經說過:「自然是疾病的醫生。自然能自己發現治療途徑和方法。」老子更是有「無為而治」的高見。在筆者看來,一位高明的大夫並不應時時想著如何「干預」人體,而應該學會更多地向人體的自愈能力學習,順應自然之道,無為而治。

而「發熱」作為人體自愈過程的外在反映,是應該抑制、應該掩蓋,還是應該順應、幫助?這個問題應該不難回答。

總體戰略上應該順應,而戰術上則需要三因制宜。筆者認為,可以「享受」者應該有十之七八;至於發熱的痛苦,應是「短痛」。明白此理,我們便可以「痛並快樂著」,享受發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顧事 的精彩文章:

胰島素注射添新裝
球囊配合導引導管通過頸內動脈近端狹窄閉塞區

TAG:醫學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