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餘映潮教例評析100例18.引進一點參讀材料

餘映潮教例評析100例18.引進一點參讀材料

——《皇帝的新裝》教例評析

[教例簡述]

這是盧傳福老師的一個教例(見《中學語文教學》1988年7期P14)。

對《皇帝的新裝》的講析已近尾聲。教師印發給學生一個古代故事:

〖JZ〗狂人之細布

昔狂人,令績師績錦,極令細好。績師加意,細若微塵,狂人猶恨其粗。

績師大怒,乃指空示曰:「此是細縷。」狂人曰:「何以不見?」師曰:「此縷極細,我工之良匠,猶且不見,況他人耶?」

狂人大喜,以付績師。

〖JY〗(南朝《高僧傳(初集)》)

(注釋:績師:紡織師 加意:特別用心地織 恨:不滿意,嫌)

參照注釋疏通句義後,要求學生與《皇帝的新裝》進行比較。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兩篇文章在題材和主題上有什麼相似之處。

生:《皇帝的新裝》中「美麗的新裝」根本不存在,《狂人之細布》中的「細縷」也同樣是不存在的。

生:《皇帝的新裝》揭露了統治階級的窮奢極欲、揮霍無度、卑劣愚蠢;《狂人之細布》表現了封建社會剝削者愛慕虛榮、貪婪愚蠢的醜態,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病狀。

師:接下來我們比較兩篇文章的結構。

生:情節曲折,故事完整,結構緊湊。

生:兩篇文章都是以物為線索展開故事、安排結構。

生:兩篇文章的情節結構相似,《皇帝的新裝》中的故事,以騙開始,以騙結束;《狂人之細布》中的故事、也貫穿一個「騙」字。

師:南朝梁《高僧傳》比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早一千多年。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為什麼會產生如此類似的故事?

生:兩個類似的故事,都是從真實生活中產生出來的,都反映了當時的經濟的、政治的現實。

師:這恰恰說明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評 析]

這個教例的美點在於引進了一篇參讀資料,從教學手法上講,這叫「插入式比較閱讀」,比較的角度是「求同」,比較的重點是題材、主題和結構。

比較閱讀實際上是一種「小單元教學」,對於本課教學來講,它起碼有三個優點:

第一,開擴了學生的眼界,他們對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有如此相似的內容覺得十分奇妙,覺得有無限的趣味,增強了學習課文的興趣。

第二,增加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兩篇文章放在一起,使學習的內容具有立體感,學生思考的聯繫面擴大,思索的層次增加,有助於對課文的進一步的理解。

第三,使學生有較為持久的心理亢奮,在反覆的比較之中不斷延伸著自己的注意力,保持著自己的注意力,課堂教學效益增加。

從教學改革的角度來講,比較閱讀教學也具有它獨特的意義:

比如,比較閱讀是中學生必須掌握的閱讀技能之一;

比如,比較閱讀所形成的對比度、新異點,是對學生「注意」的積極強化;

比如,比較閱讀教學的普遍實施,將大面積提高教師的閱讀教學操作技能。

……

所以,語文的課文閱讀教學之中,要多引進一些參讀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