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戰爭還是過家家?追擊軍隊教敗退的軍隊怎麼逃跑!
「兩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會戰,是當時兩個最強大的諸侯國——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較量。
在公元前627年秦國和晉國的崤之戰後,秦立即將其在攻鄀之戰中所俘楚將斗克釋放,與楚結盟,共同抗晉。晉國為保持霸主地位,不得不在西、南二方獨力對抗秦、楚兩大國的挑戰。所以,楚國雖未參加崤之戰,卻成為崤之戰的最大受益者。楚國由此樹立了與強大的晉國爭霸的信心。
在晉楚爭霸的過程中,夾在中間的鄭國到了八輩子血霉。邲之戰前,晉、楚雙方圍繞鄭國展開了長久的爭奪。一開始晉國四次伐鄭,鄭國屈服於晉國。後來楚國又七次伐鄭,鄭國又轉而拜楚國為老大。鄭國認為:「晉、楚無信,我焉得有信?」採取了「居大國之間而從於強令」的策略,楚國強就屈服於楚國,晉國強就向晉國俯首。從而引發了晉、楚為爭鄭而爆發的邲之戰。
公元前597年,楚國圍攻鄭國,要求鄭國臣服於楚國。晉國為了爭取對鄭國的主導權,派荀林父率三軍救鄭,雙方在邲地展開爭奪,在作戰中,晉軍內部分歧不斷,將帥不和,缺乏統一指揮而各自為戰,又顧忌秦軍從背後偷襲。楚軍利用晉軍的弱點,適時出擊,戰勝對手,從而一洗城濮之戰中失敗的恥辱,在中原爭霸鬥爭中暫時佔了上風。楚莊王也由於此役的勝利而一舉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後世史學家對於楚軍沒有乘勝追擊,以致未能取得更大的戰果多有非議。這其實是不諳春秋時作戰遵循「逐奔不遠」軍禮原則的誤解。
什麼叫做「逐奔不遠」?春秋時期,作戰會遵守很多禮儀。在司馬法中就說道:「古者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舍,自古之政也」。也就是說:在戰場上,對後退一百步的人是不可以追殺的,所以後退一百步就意味著棄權退出戰鬥。由此可見後退五十步跟後退一百步是絕對有差別的!五十步仍可戰鬥,一百步則就是逃跑了!更何況兵家之戰,以退為進的例子屢見不鮮。退後五十步有可能是詐退,士兵們仍然還能夠成為返攻力量,而退後一百步以外,則確定是逃之夭夭!由此可見,同樣是敗退逃跑,五十步笑百步,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出於對軍禮的遵從,在楚莊王的命令下,對於敗退的晉軍,楚軍不但沒有乘機掩殺,甚至還幫助敵軍逃走。
夜幕徐徐而下,戰場上,晉國士兵仍在四處奔突逃亡,但楚軍的追殺卻漸漸緩了下來。幾輛晉國戰車陷在坑裡,不得動彈。追上來的楚國士兵友情提示他們:「抽去車前橫木就行了。」晉軍按照楚軍所說的去做,戰車果然爬出了泥坑。但是他們還沒逃出幾步,馬卻又盤旋不進了。後面追上來的楚軍再次教他們:「扔掉你們的大旗和車軛吧。」晉軍依言而行,輕裝之後,戰車繼續向前駛去。僥倖逃脫的晉國士兵回頭感嘆道:「我們以前沒有逃跑過,所以沒有貴國大軍如此豐富的逃跑經驗啊!」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者/不文
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天龍八部》是金庸巔峰之作,這個詞原本代表具有神通的八類眾生
※「天上一日人間百年」和「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僅僅是神話傳說嗎?
TAG: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