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是好東西,它是理氣止痛的「好手」
佛手自古有「仙果」之稱,因其鮮果形狀如觀音縴手,以形得名,兼與「福壽」諧音,寓意「福壽吉祥,招財進寶」。不過,佛手的美譽可不光憑意頭好、顏值高,還在於它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燥濕化痰等多種功效。在潮汕地區,不少人家常備有一味涼果——老香黃,它的原材其實就是廣佛手。潮汕人將老香黃切成小塊直接食用或泡茶飲,老少咸宜,特別是胃腸功能欠佳者,常吃可助消化。
佛手與橘子、柚子、檸檬是「親戚」,來源同一個科屬——芸香科,它原產於印度,「移民」進入中國,唐代時以枸櫞的名字出現在《本草拾遺》當中。進入中國之後,佛手在各地「開枝散葉」,以產地區分形成不同的品種。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任中藥師丘振文、主管中藥師廖小紅舉例,比較有名的如產於廣東、廣西的廣佛手,產於福建的閩佛手,產於浙江金華的金佛手和產於四川、雲南的川佛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養生:理氣止痛,燥濕化痰
兩位中藥師介紹,廣佛手與其他佛手相比,生長快、果形大、品質好、產量高。廣佛手一般栽培三年後開始結果,每年開兩次花,立春至清明開第一次花,結的果實小;立夏前後開第二次花,結的果實多且大。也正因此,廣佛手最為出名。如今,它已成為廣東首批被遴選出立法保護的8種嶺南中草藥之一,其主要產地為高要。
佛手性味辛、苦、酸、溫,歸肝、脾、胃、肺經,主要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燥濕化痰的功效,用於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胃脘痞滿,食少嘔吐,咳嗽痰多。臨床上,中醫常用佛手與香附、鬱金配伍治療胸脅脹痛,或與木香枳殼配伍治療胃脘痞滿、食少嘔吐。
宜忌:陰虛火旺無氣滯者慎用
在潮汕地區,不少人家常備有一味涼果——老香黃,它的原材料就是廣佛手。從金黃色的佛手變成烏黑油亮的老香黃,靠的不只是曬,而是長達近千日的九蒸九制和瓮藏。其實,「九蒸九制」未必是具體九次的製作,而是形容於製作工藝的繁雜嚴謹,從挑果洗果、腌鹽脫澀、晒乾退鹽、蒸煮、浸泡、曬制、調香再到瓮藏,三年才製成醬香獨韻的老香黃。醬後的廣佛手「老香黃」,少了苦澀味,久藏不壞,食用起來也很方便,可以切成小塊直接食用或泡茶。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佛手除了解痙止痛外,尚具有一定的平喘、改善心肌缺血的功效,比較適合胃腸功能欠佳的老年人服用。但陰虛火旺、無氣滯見症的病人長期食佛手果反而會有破氣、傷氣的可能,或出現乏力、頭暈、心悸、手抖等癥狀。
鑒別:佛手與佛手瓜不是一回事
佛手瓜跟拳形佛手有幾分相似,屬於葫蘆科,主要作為蔬菜食用,是佛手最常見的一種偽品。真假佛手從其性狀、氣味上其實完全可以辨別出來:
性狀:正品佛手是類橢圓形或卵圓形的薄片,常皺縮或捲曲,頂端稍寬,常有3-5個手指狀的裂瓣,基部略窄;外皮為黃綠色或橙黃色,有皺紋和油點,果肉淺黃白色,散有凹凸不平的線狀或點狀維管束,質硬而脆,受潮後柔韌。偽品的「佛手」多見於葫蘆科的佛手瓜,其果實經加工後當作佛手藥用,為長圓形縱切片,多皺縮,頂端較寬,常開裂為兩瓣。佛手瓜外皮黃綠色或黃白色,光滑、無油點,果肉淺黃白色、質略韌。
廣東科技報記者 郭靜 通訊員 張秋霞
編輯 姚贊原
※改革新動力 中山爭先鋒
※助力精準醫學 SCIEX走在了前列
TAG:健康養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