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還不如熟人談心?
心裡的疙瘩解不開,精神一天天萎靡,現在人們日漸接受給自己或者受到困擾的親友找一個心理醫生,通過專業的「談心」解除煩惱,恢復精氣神。吃藥、做手術等傳統的治療方式是否有效,都有嚴格的檢驗,而心理治療究竟有沒有效就不太好說了,學術界中質疑的聲音一直存在。目前,心理治療的理論流派多達數百種,「心理醫生」在國內又包括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心理諮詢師等,資質水平參差不齊,醫院精神科和心理科與市面上的心理機構分庭抗禮。作為外行的患者,應該怎樣判斷和選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質疑:心理治療還不如熟人談心?
波蘭華沙社會心理學院心理學教授托馬斯·威特科夫斯基、波蘭外科醫生馬切伊·扎通斯基在他們的新書《心理學出錯了》中質疑心理治療存在的必要,指心理治療更像是一門生意,而不是醫學治療,心理治療師受到的訓練與從業經驗與患者接受治療後的結果沒有關係,業餘的治療師與有經驗的治療師沒什麼不一樣。對於大多數患者而言,心理治療在整體上是非常不成功的,可能還不如跟朋友談談心。
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中級心理治療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唐敏則認為,親友的安慰、理解、批評、指導、說教等也能幫助心理受到困擾的人,但不能解決核心的問題。心理治療有其專業性,跟普通聊天存在區別——具有心理學知識、受過專業訓練的治療師在安全的空間、固定的療程中和患者探討其特定的心理困擾,並進行理解和評估,通過溝通找到問題背後的東西。她舉例子,比如某女經常和老公吵架,抱怨他不上進、不努力,心理治療師發現實際上是她自身的問題,她面對家族施加給自己「必須很強大」的壓力感到很恐懼,自己做不到也不想面對,就把情緒投射在老公身上。
溫馨提示:
唐敏提醒,心理治療不是萬能的,有的人不適合做,例如不願意求治的人沒有改變的動力,通常是被家屬帶過來的,療效通常很差甚至完全沒有;又如處於發病急性期的人非常衝動,存在過激行為,宜先接受藥物治療,做心理治療也就是做一些支持性的心理治療。
法律:心理治療應在醫療機構內開展
唐敏指出,心理治療有很多種,現在大約有400多個理論流派,主流的有精神分析治療、行為治療、認知治療、人本治療等。威特科夫斯基認為,只有認知行為治療得到科學證據的支持,而不靠譜、缺乏科學證據的心理治療卻比比皆是。比如近年來神經語言程式學(NLP)流行全球,傳入國內後亦火爆異常,據悉學了NLP可以令普通人複製愛因斯坦等成功人士的「大腦模式」。他表示,NLP是一出偽科學鬧劇。
出現心理問題,應該怎樣才能找適合自己的心理治療?是去正規醫院的精神科或者心理科,還是市面上的心理諮詢機構?《精神衛生法》規定,心理諮詢人員不得從事心理治療或者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心理諮詢人員發現接受諮詢的人員可能患有精神障礙的,應當建議其到符合該法規定的醫療機構就診;心理治療活動應當在醫療機構內開展;專門從事心理治療的人員不得從事精神障礙的診斷,不得為精神障礙患者開具處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療。對於「越界」做心理治療的心理諮詢師,要處以警告、罰款乃至吊銷執照等嚴厲處罰。
溫馨提示:
唐敏指出,市面上的心理諮詢不能開藥,只能處理一般的心理問題,比如婚戀問題、厭學問題等,但不涉及癥狀學診斷,例如抑鬱症等,這些患者應到醫院找精神科醫生看病。問題很嚴重的患者一定要先到醫院的臨床心理科做診斷,並通過藥物治療控制。選擇市面上的心理諮詢機構進行諮詢前,建議先了解諮詢師的受訓背景及擅長的理論流派。
精神分析:療效還不如安慰劑效應?
對於在國內盛行的精神分析療法,威特科夫斯基認為其創始人弗洛伊德在構建理論時虛構了每一個案例的細節,忽略了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事實。唐敏解釋,很多心理治療的流派都起源於精神分析,現在精神分析也在發展,早期不太合適的理論已經去掉;「戀母情結」之類聽起來聳人聽聞,但不能從字面上理解,隨便就斷定患者有「戀母情結」的精神分析是「暴力分析」。在心理治療中,現在的諮詢師通常採取折中整合的模式,根據患者的特點進行。精神分析以及很多心理治療的理論基礎認為,人格以及精神障礙是在兒童期的經歷中形成的,心理治療主要通過重構兒童期的經歷產生療效。「每個人的成長都帶有創傷,受到的影響非常大就應該得到處理。」唐敏說。
溫馨提示:在醫院做心理治療更安全
心理治療也可能給患者造成傷害,甚至導致自殺。唐敏表示,心理治療的關係很特殊,有些患者會出現移情現象,把治療師看得很理想化,很渴望從治療師身上得到一些關係,這時治療師要保持自我審視,思考患者為什麼會移情,移情的背後是什麼。另外,還有少部分治療師跟患者發生性行為等超越關係的行為,是個人的問題,不是心理治療的問題。在醫院做心理治療,治療師受到的約束相對較多,而且投訴有門,市面上的心理諮詢就不好說了,建議謹慎選擇。
廣東科技報記者 郭靜 通訊員 胡譽懷
編輯 姚贊原
TAG:健康養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