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遼五京文物首博特展金銀篇下:石為雲根分享

大遼五京文物首博特展金銀篇下:石為雲根分享

原標題:大遼五京文物首博特展金銀篇下:石為雲根分享



大遼五京——內蒙古出土文物

暨遼南京建城1080年展金銀篇下


石為雲根分享


展覽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分為五京備焉、四時捺缽、南北面官、華夷同風、塔寺巍巍五個篇章,步入展廳,每個篇章風格各異卻又渾然一體,彷彿描繪勾勒出一幅遼代全景圖,為大家詳細解讀遼代的歷史文化。


此次共展出文物 270件套,分別來自17家文博單位的文物精品,既有精緻美麗的金銀器、瓷器,也有珍稀神秘的壁畫、佛教器具,還有玉器、瓷器、書畫、石碑等,特殊的喪葬制度,琳琅多姿的隨葬品展現了遼代制度及文化上的鮮明特點,多民族文化在這裡產生、發展、碰撞、融合、升華,構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

遼代設立五京: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又以五京為中心,劃分統治區域為五道。《遼史》記載稱:上京為皇都,凡朝官、京官皆有之。餘四京隨宜設官,為制不一。大抵西京多邊防官,南京、中京多財賦官。」這種記錄雖有所偏差,但是也反映出五京呈現多中心發展態勢,又有所分工。


「京都繁盛誰比矣,十二樓台重重起」,藉助考古發現與相關文獻,我們得以重見大遼五京重重樓台之一端、爛漫物華之片羽。面對穿越時空、靜置眼前的如許美器,歷史可資追溯、品味和借鑒的功用悄然而至——有關契丹族的神貌、遼代興衰的軌跡、歷史關鍵人物的命運、文物的器形紋飾、現存的遺址遺迹等,想必您都會關注、欣賞、沉思甚至追問過。而這正是展覽的主要目的。



此外,藉由大遼五京,我們大體勾勒出了契丹族及其政權的生髮軌跡,而這一過程無可辯駁地實證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和特點:「多元」,是指中華民族不是單一的民族,而是由不同民族所組成的複合民族共同體;「一體」,是指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已結合成彼此交融、相互依存的統一而不能分割的整體。





嵌寶石鎏金包銀漆盒


遼(公元916—1125年)

邊長25、高11.7厘米,188顆寶石


2003年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吐爾基山遼墓出土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嵌寶石鎏金包銀漆盒採用了銀襯多寶嵌技術,盒內部為黑色漆木胎,外包鎏金銀片,然後在銀片上或者銀片鏤空部位鑲嵌各種玉、寶石、松石、水晶組成精美的圖案,製作複雜,工藝精湛。銀襯多寶嵌是銀襯技術與多寶鑲嵌技術結合的工藝。銀襯是一種將銀片直接錘揲在漆胎外的工藝,起到固定、美觀的作用;多寶嵌即集玉石、象牙、玳瑁、雲母、金銀等寶物為一器的工藝。






銀持壺


巴林左旗盤羊溝出土









作者介紹


鄧彬出生於湖南,目前任教於江南大學設計學院。他在大學時期的專業是版畫,2003年版畫作品《掠過城市上空的知了》入選全國第十六屆版畫展。2004年他來到無錫江南大學任教,他開始喜歡上古代傢具,動手拆卸修復古傢具60餘件,修繕古傢具是他研究了解古代傢具的特殊方式,通過實踐動手他發現了許多隱藏在器物背後的匠心,他認為只有像一個工匠那樣去動手的時候才會像一個工匠那樣去思考問題。他從中發現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知識。古代傢具都會用到漆工藝,於是他自學了漆藝,並在研習漆藝的過程中自學了金繕藝術,金繕藝術對他不僅僅是一項修繕技藝,他著力於將自身的審美素養體現在他的修復作品中,他的作品有一種克制內斂,從不掩蓋原器物本身的氣質,但又能光彩奪目,他將金繕定義為「基於殘缺的二次藝術創作」,除了實踐以外,他亦進行理論方面的建設,2014年,他關於金繕的論文發表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的《美術觀察》上。通過金繕,他接觸了大量全國送來修繕的古瓷器,他用近乎文物醫生的身份近距離研究大量的古代瓷器,這也是他如此喜愛金繕的原因之一。鄧彬從2013年起用網名「石為雲根」在新浪微博上進行金繕藝術推廣,迅速有了一些影響,CCTV-1,CCTV-9,北京衛視紀錄片頻道,東方衛視,湖北衛視,黑龍江衛視,優酷視頻《了不起的匠人》,《了不起的匠人》紀錄片,鳳凰衛視和三聯生活周刊、瑞麗、樂活等知名媒體均有報道與採訪。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南宋遺珍·孚尹流光——秦人安然分享宋代玉器藝術館首展上篇
上海博物館青銅器巡禮一:周倜分享

TAG:樂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