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清凈本心,本覺常住」——《楞嚴經》參習(184)

「清凈本心,本覺常住」——《楞嚴經》參習(184)

「清凈本心,本覺常住」——《楞嚴經》參習(184)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參習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三遍)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則復滅除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凈本心。本覺常住。】

「清凈本心。本覺常住。」

這兩句就是智斷圓滿之後的境界,我們也可以說是佛與大菩薩的境界。這個大菩薩是什麼菩薩?這是乘願再來的菩薩,不是普通菩薩。他已經成佛之後再退回到菩薩地位上,這樣的菩薩我們稱大菩薩。像經裡面所說的文殊、普賢、觀音,都是早就成佛,退在菩薩地位上。還有經裡面常說大阿羅漢,這些大阿羅漢也是成了佛,退在羅漢位次上。像我們常常看到的舍利弗、目犍連,這也是早就成佛了,他是退在阿羅漢的地位上,那是他們的境界。「清凈本心,本覺常住」,這兩句實在值得我們羨慕。兩句裡面有兩個意思,第一個表明它是恢複本有,不是從外來的,證明前面所說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是本有的。「清凈本心,本覺常住」,是本有的,換句話說,是不是修得來的?不是。第二個意思,表明要必圓滿涅槃,正顯本心由來清凈。涅槃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滅,在四諦法裡面苦集滅道,滅就是涅槃,滅的什麼?滅的是念頭、滅的是妄想。換句話說,圓滿的涅槃,就是六根接觸六塵不再有一點點的妄念,妄心決定不起,這才圓滿。滅煩惱、滅妄見,我們本來的清凈心就現前,帶著一分也不行,帶著一分那還叫無明,還是見不了性,那一分無明就是障礙。

圓滿菩提,正顯本覺由來常住,性修雙即,這是一個真正懂得修行的人,即性即修、即修即性,性修不二。我們現在在修學上所遭遇的困難,就是性與修是兩樁事情,修不能與性相應,性不與修相應,所以修得很苦,叫苦修。苦修能不能得個結果?得到的結果是太小了。勤苦一生的修學得個人天的果報,這不是太小了嗎?再說果然得到人天的福報,還算是好的,還有一生苦修,連人天福報還得不到,那就更冤枉了。假如我們的修行與心性要是相應的話,性即是修、修即是性,這個果報就不可思議,那就是這裡所講的「圓滿菩提不生滅性」,就能夠證得,在禪家講的明心見性,念佛人所說的一心不亂,就可以證得。由此可知,修行要是不明了道理,不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要想不盲修瞎練真是太不容易!別聽到人家說盲修瞎練,我們聽起來心裡很不高興,可是怎麼樣?事實確實如此。到了性與修相應,前面所講輪迴世間就可以永遠的擺脫掉,這是大事,這叫做佛法。所以奉勸同修們不要搞佛學,我們要學佛,我們走古人的老路子,不走今人時髦的路子,才能有真實的受用。

本經,自從第一卷一直到此地,這是一個大段落,正所謂無始根本生死永斷,無始菩提涅槃才得圓滿。《密嚴經》上說,「如來清凈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鐶,展轉無差別」,這首偈說明真妄不二,性相一如。什麼叫如來清凈藏?這句話裡面頂重要的就是清凈兩個字,沒有清凈,如來也沒有了,藏也沒有了。何謂如來?《金剛經》佛解釋得很清楚,「如來者,諸法如義」,《金剛經》上說得非常透徹。諸法如義又怎麼講法?那要講起來這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就是說個諸法如義。從綱領上講《法華經》裡面講的十如是,天台大師講的百界千如,就是諸法如義的註腳。藏就是寶藏,就像倉庫一樣。世出世間一切法圓滿具足,一法也不缺,這叫如來藏。如來藏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萬德萬能那就是藏的意思。我們要學佛就是求的這個,能不能求到?能求到。為什麼?是我們本有的,不是從外得來的。佛心清凈,佛的德能現前;我們心不清凈,我們的德能不現前,就這麼個道理。大家千萬要記住這個綱領,學佛學的是清凈心,只要心清凈,功德就圓滿,不但圓滿,周遍法界;心不清凈,做再大的功德不圓滿,為什麼?與性不相應。

我們學佛就要從這個地方學——凡事我們已經盡了心、盡了力,我們所做的功德念念圓滿。過去貧困的人家修一天的功德,他這一天是圓滿的,為什麼?他只有這麼大的能力,而且心地是清凈的,這是圓滿。富貴人家天天做功德,心不清凈,天天做也不圓滿。再者,清凈心做一天、半天,這個功德都是有始有終、清凈圓滿,這是真正的始終,絕不是世間人所能夠了解的。我們做的是利益一切眾生,除此以外沒有任何希求的心,沒有攀緣的心,這個心多清凈!出家人除了三衣一缽之外,是一無所有。

講到福德,我們一定要明白,有自己的福慧、有眾生的福慧。自己的福慧是什麼?是清凈心。心清凈,心裏面沒有事,什麼事都沒有,像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人有福了,心沒事。心沒有事,身就沒有事,身心無事,這個人有福有慧,福慧都具足。而不是說有財富就叫有福,那錯了,有財富、有地位,心不清凈,沒福報。還要曉得,真正的享福就是身心無事,這就叫享福,遊山玩水、遊戲人間、天真無邪,這是有福有慧。眾生有福,就是諸佛菩薩、聖賢的教化能夠大行於世間,這是眾生有福。教化能大行於世間,當然需要財富建大道場,有種種設施使得大家都能得到方便。所以眾生舍財出力廣種福田,他那個財力種到什麼?種到清凈心地,這個種子種下去將來會開花結果。

出錢出力要想廣種福田,先得有慧眼認清楚這個田,這個地方種種子下去會生長,那個地方種下去不會生長,盲目的瞎種那不行,那種下去不會有結果。今天說真正的福田,有幾個人認識?有幾個人頭腦這麼清楚,辨別得這麼分明?可見得這個事情不是容易事情。唯有清凈心才能夠辨別,才能夠分得清哪是真、哪是妄,哪是肥沃的田地、哪是沙石?不必問別人,也不必去問佛菩薩,自己心清凈就看得清楚,就明了了。由此可知,如來藏跟阿賴耶是一不是二,但是這在清凈心中才是一不是二;在分別心裏面是二不是一,所以不能見性,不能成就真正的福田。既然如來藏跟阿賴耶是一不是二,諸佛心清凈,所以叫他如來藏。除佛以外心都不清凈,這個不清凈,簡單的講就是妄想執著。佛在《華嚴經》裡面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之所以不能證得,就是由於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真永遠是純真,真不會變成妄的。妄是什麼?從真起妄,妄是虛妄,妄不是真。但是這個妄要是不能夠看破,妄妨礙了真,妨礙什麼?妨礙自己認識真,妨礙自己受用真。我這裡特彆強調的是妨礙自己,不妨礙他人,他人證得的時候不妨礙他人,只妨礙自己。由此可知,迷悟與別人都不相關,與環境也不相關。要能把這一點看破,就不必看相算命、看風水,為什麼?所在之處無不吉祥。那就是《華嚴經》所講的一真法界,凈土裡面所講的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凈土,哪裡有不好!由此可知,真正學佛人無論是修學哪個法門,研究什麼經論,要曉得方向跟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破除妄想執著,這就對了;如果不能破除妄想執著,必然是增長妄想執著,那就錯了,只要它增長妄想執著這就是佛學,不是學佛,佛學與學佛的界限就在於此。

經典講到這個地方,說明真心隨染凈之緣,我們把它叫做聖者、凡夫不同的稱呼。可是凡夫無始劫以來,唯識裡面所講的,名言習氣很重,就是執著名字相。一聽說這個名字又起執著,不但不能破執著,不能離妄想,又增長執著,又增長妄想,這就叫迷。我們自己好好的想想,自己是不是這樣的?所謂利根,他是什麼?他不迷,他一聽之後就開悟,真相大白他悟了。悟是一心,一心就是清凈心,二心就不清凈。所以叫我們一心開悟、一心圓證,這個時候才曉得,整個的大宇宙就是自己一個清凈心而已,本覺常住,無關修證。佛在經上給我們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華嚴經》上的這兩句話真有道理,為什麼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那個聰明智慧的人都是落在妄想執著裡頭,不解如來真實義。拿經給他看,他字字都認識,句句他還都懂得,他真懂得嗎?不是的,他是分別執著懂得,離分別執著他不懂得。佛法要人說,什麼人說?要清凈心的人說,要一心的人來說。為什麼?他的說、他的行與性相應,是一不是二。心裏面還有東西的這個人來說,不是佛的意思;心裏面空空如也、本來無一物的那個人說,與佛就相應。我們仔細在大經大論裡面微密觀照,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情。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 附註:

依據文獻資料——

◎ 交光大師《楞嚴經正脈科會》

◎ 圓瑛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 凈空法師《楞嚴經正脈科會》講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金剛經》研習(18)
「性非眚者 故不名見」——《楞嚴經》參習(180)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