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專訪「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中美必有一戰?

專訪「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中美必有一戰?

這是選·美的第1079篇文章

本文為界面特約記者游天龍博士對「修昔底德陷阱」之父格雷厄姆·艾利森 (Graham Allison)的專訪刪減版本,完整版將於本周末(12月23日)在「選·美」公眾號推出,敬請期待。文章原載於《界面》(微信ID:wowjiemian),原標題為《【專訪】「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中美應聯手構建「多元安全世界」》。

編輯的話

公元前5世紀,一場戰爭在斯巴達和雅典之間爆發,幾乎毀滅了整個古希臘文明。當時曾服過兵役的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記錄了這段歷史,並指出「令戰爭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勢力的增長以及由此引發的斯巴達的恐懼」。2012年,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文稱「修昔底德陷阱已經在太平洋地區凸顯」。自此,「修昔底德陷阱」的說法開始頻繁出現在中美學界。

「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崛起國會挑戰現有守成國,而守成國必然會對此做出回應,由此產生的結構性壓力將導致暴力衝突的一種現象。對此學界很早就出現了諸多駁斥的觀點,比如認為其樣本統計存在問題,中國美關係有其特殊性等。儘管如此,過去一年中美之間的風波確實在某種意義上驗證了艾利森在戰略等方面的前瞻性。

2017年,艾利森出版了新書《註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在這本書中,他說過去500年中,有16個大國崛起並威脅取代現有守成國的案例,其中12次導致戰爭,只有4次倖免。聯繫到中美關係,他認為戰爭並非不可以避免,但低估風險只會增加對抗的風險。今年12月,該書的中文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從務實角度分析中美關係走向、構建中美新型關係或許更重要,這也是近日艾利森在接受界面特約記者游天龍博士專訪時傳遞出來的訊息之一。他在專訪中強調應該重視中美之間的風險,但同時,他並不認為中美之間一定會陷入斯巴達與雅典式的對抗,他甚至在私下表示並不贊成現在的書名。

艾利森認為,中美關係正常化這40年間,中國經濟體量的迅速增長讓許多美國人措手不及,產生了「斯巴達式」的恐懼。他也強調,這種恐懼屬於「過度反應」,實際上中國很多方面都要比以前做的更好。

在艾利森看來,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多元安全世界」的理念更值得提倡,即允許不同的國家形式存在,讓時間來判斷誰該存活。類似的理念或許可以應用到當下的中美關係中。他呼籲中美雙方共同撰寫定義新型大國關係的樣本,包括制定預防危機的管理機制。

艾利森還指出,這本書的目的既不是倡導綏靖政策,更不是在鼓吹戰爭,甚至也不是主張美國對中國採取更咄咄逼人的態度。相反,他認為,兩國政府領導人,應該像「成年人」那樣,找到一個新的共存方式去解決問題,畢竟,「這就是生存方式」。

以下為訪談正文。對話為英文進行,經過翻譯、編輯,未經受訪者審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選美 的精彩文章:

埃里克·納爾遜談對美國革命的重新解讀
也談「怒斥美國發言人的美國記者有什麼後台?」

TAG:選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