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今日冬至!願所有人吉祥如意

今日冬至!願所有人吉祥如意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漢書》里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間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一度被稱為「小年」,足見重要性。

據現存文獻記載,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據說,唐宋時期冬至就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則要向父母尊長祭拜。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日。明、清兩代的冬至日,皇帝要舉行祭天大典,謂「冬至郊天」。民間在這一期間同樣有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故而冬至才被稱為「小年」。

冬至,古稱「日短」或「日短至」;古人認為,冬至節氣是計算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佛教徒冬至祭祖,以報三恩

明代佛教著作《三藏法數》云:「冬至,則一陽初生,履長之始。是日持齋修道,即能致福也。」又有說法:「冬至祭祖先,儀如正旦日。」漢傳佛教也沿習這一傳統,在冬至這一天僧眾要前往祖師塔墓、祖師殿,焚香燭供香花塗果,緬懷感恩前賢大德功德。許多寺院還會在這一天舉辦冬至日法會,法幢高懸,鐘磬齊鳴,由住持主法灑凈加持。甚至有些寺院為方便十方信眾,設立功德堂等提供善信放置祖先牌位進行超度。

佛教一向重視感恩報德,不僅要報父母生養之恩,也要報三寶、師長長養慧命之恩,乃至一切眾生成就的恩德;因此在冬至,成為佛教傳播到漢地以後的一個重大的節日。

在這一天,大眾可以至寺里參加法會,或是在寺里、佛堂供奉往生牌位,或是供燈供地藏菩薩,做隨喜功德,祈願在世者合家安康、六時吉祥,祈願過往者離苦得樂、往生凈土、品位增上、成就菩提。

冬至吃什麼呢?

北方普遍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番薯湯果

在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霉運全部「翻」過去。湯果,跟湯糰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裡面沒有餡。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老寧波也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說法。

潮汕、閩南地區的湯圓

潮汕地區漢族民諺云:「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潮汕的人們吃了冬節圓後,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

現代台灣著名學者林再復在《閩南人》一書中描述台灣冬節(閩南語稱冬至為冬節)之日「家家戶戶清晨要以冬至圓仔致祭祖先……從大門、小門、窗門、倉門、床、櫃、桌、井、廁、牛舍、豬舍都得以冬至圓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聯繫方式

微信號:南普陀寺

郵編:361005

網址:nanputuo.com

地址:廈門市思明南路515號

友情鏈接

五老峰下

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三惑之害,不可不慎

TAG:南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