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咋啥東西」,嘉興油車港一豬棚上面可能藏了「一百年的歷史」
原標題:「葛咋啥東西」,嘉興油車港一豬棚上面可能藏了「一百年的歷史」
以前我經常想,稻穀的外殼,為什麼要叫礱糠。原來,在老早老早的時候,稻穀的殼,就是在礱子裡面磨出來的,所以叫礱糠。今天,我要帶大家去看一隻老古董,就是碾米機的祖師爺,礱。
秀洲區油車港鎮麥家村,村民老徐帶著我們,走進了他家的倉庫,這個木頭圓盤就是碾米機的祖師爺,礱。
老徐今年72歲,這隻礱是他奶奶手裡傳下來的,這樣算來,確實有100多年歷史了。
村民 老徐:奶奶傳下來是我爸爸,爸爸之後,就是我藏起來,藏起來之後,反正放在豬棚上面。
早在七千年前的馬家浜文化時期,嘉興的先民,就已經掌握了水稻種植技術。據說,那個時候吃的米,都是靠手搓出來的。
資深藏家 周榮先:開始的米屬於野米,吃拿只手來搓一搓,搓出來,後來用木頭在(石臼)里舂的,這礱已經蠻先進了。
據明朝江西人宋應星寫的《天工開物》記載,從唐朝開始,我們的先民就發明了礱。
資深藏家 周榮先:一步步過來,應該從唐宋以後就有了,因為當時《天工開物》一本書上當時就畫這個圖錄了,基本上我們現在只有在圖錄里看見這種古代礱,現在實物蠻少。在嘉興我見過幾隻,但是相當少見,因為這隻東西,我估計屬於清代的,清代末期,已經跟我們時間相差太長久了,所以這家人家能夠留這隻礱,屬於已經蠻不得了了。
「嘉興小新」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來源,不得篡改標題與文章內容,不得裁剪圖片與水印,否則視為侵權。
那麼,礱,到底是怎麼把谷碾成米的呢?
|
村民 老徐:稻穀往裡面放進去,放下去之後,拉動磨,磨出來之後,礱糠跟糙米從這裡吐出來,吐出來之後,要經過一隻石臼來打的,打成白米。
稻穀喂進去,兩片有凹凸牙齒的圓盤,在人力的拉動下,互相摩擦,殼跟米脫離,殼就變成了礱糠。這樣加工出來的米,叫糙米,還要倒進石臼裡面舂,舂,就是用圓頭木棍,反覆捶打,把包在米外面的膜打掉,然後就變成白白的大米。到了晚清民國的時候,洋人的碾米機進入中國,這種土礱就慢慢開始淘汰了。解放後,土礱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村民 老俞:老古董老古董,這只是老古董,我小時候已經很少見到了。
村民 老徐:我想叫你們看一看,反正村裡面要,村裡面放著,大家看看也好,反正我擺著也沒有用。
油車港鎮麥家村宣傳委員 於冬:後期我們要建一個村史館,就是說把所有的以前祖宗留下來的,包括一些工具,古董,我們全部要,如果農戶同意的情況下,我們全部把它收納到村史館裡面,作為給下一代的一個普及宣傳。
資深藏家 周榮先:只有歷史價值,經濟價值不是蠻高。
來源:小新說事
編輯:陸慧斌
TAG:嘉興人網 |